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PART 1 2013日內瓦&巴塞爾雙展五大趨勢

趨勢一:超復雜腕表大閱兵

趨勢二:全新技術粉墨登場

趨勢三:材料科技日新月異

趨勢四:復古風潮來勢洶洶

趨勢五:女表比重日趨強勢

2013年新款腕表五大趨勢

在鐘表世界之中,201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雖然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金融海嘯的謠言就甚囂塵上,全球經濟大環境變差,也降低了許多潛在買家的購表欲望,然而當1月的日內瓦高級鐘表沙龍和4月的巴塞爾鐘表珠寶展落幕之后,我們卻驚喜地發現,無論是歷峰集團、斯沃琪集團還是其他一些獨立品牌,似乎都未受到過多的影響,甚至相較2012年還有青出于藍的跡象,想來各個品牌都還是非常看好未來一段時間的鐘表市場的。

在雙展結束后,我們有了充足的時間去詳細品讀2013年的新表,似乎也從中得出了些關于趨勢的感悟。在此,就讓我們通過下面的五大趨勢來全面了解一下2013年的新表概況吧。

趨勢一 超復雜腕表大閱兵

從1月底日內瓦高級鐘表沙龍之中,我們就已經感覺到這將會是復雜功能大放異彩的一年。往年間偶然才得一見的超復雜功能腕表,2013年竟如井噴般集體出現。所謂超復雜功能腕表,比如那款被稱為Grand Complication的腕表,其實功能早已經超越了這些年流行過甚的陀飛輪。通常這種腕表會將多種復雜功能匯聚一身,通過各式復雜功能的疊加,實現這個“超”字。

想想看,對于一般人而言,陀飛輪、萬年歷、三問這些復雜功能已經足以令人望而生畏了,而今年的趨勢竟是將它們合為一體。當然,能夠打造出此種腕表的品牌,往往都是那些超過百年的名門大家,因為要實現超復雜功能腕表,除了精力與財力外,技術實力與經驗也都是必不可少的。

朗格

Grand Complication腕表

在2013年的一眾超復雜腕表之中,佼佼者當屬朗格的Grand Complication腕表。據考證,它應該是朗格表廠成立以來最為復雜的一款腕表。在Grand Complication腕表之中,集合了大自鳴、小自鳴、三問、萬年歷、雙追針計時、月相以及時分顯示7項功能,共計14種不同的顯示方式將時間的維度展現無余。

這款腕表搭載了朗格全新設計的L1902手動機芯,其中1902便是制表大師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設計出超復雜懷表的年份。機芯內部共設有3個發條盒,其中一個專門為自鳴功能提供動力,3時位的上弦表冠順時針旋轉即為走時和計時功能上弦,逆時針旋轉則會為自鳴功能上滿發條。在機芯之中,使用了早期格拉蘇蒂傳統的杠桿式擒縱,其關鍵部件更以18K金制成以保證其延展度與硬度達到平衡。當然,腕表由內及外的修飾打磨也達到了朗格的最高標準,關鍵部位的杠桿甚至采用黑色拋光,而白色琺瑯表盤上的軌道紋刻度和紅色準點刻度更將古典美感延伸與放大,從而造就了這款內外兼修的極致復雜腕表。

愛彼

皇家橡樹離岸型超復雜功能腕表

無獨有偶,愛彼在2013年也推出了一款將眾多功能集于一身的超復雜功能腕表,這款集三問報時、追針計時、萬年歷三大復雜功能于一身的全新腕表出現在皇家橡樹離岸型這一經典系列之中,在承襲了皇家橡樹的運動風格之外,又被賦予了皇家橡樹非同以往的復雜感。

在這款超復雜腕表中,愛彼使用了全新的Calibre 2885自動上弦機芯,它由648個零部件構成,每個部件均經精心打造。為完美地呈現倒角和拉絲處理等傳統工藝的獨特美感,制表師們還采用了噴砂這樣的非常現代的精加工工藝。藍寶石水晶表盤和透明表底蓋揭開鏤空機芯部分組件的面紗,使佩戴者可以一睹制表工匠們的巧奪天工之作。透過表底蓋還可窺見采用黑色涂層的純金自動陀、復雜的三問報時與雙追針的結構,以及值得稱道的打磨工藝。

積家

超卓傳統球型陀飛輪大師系列紀念腕表

積家在紀念品牌180周年誕辰的榮耀時刻,特別推出了三款全新的紀念腕表,其中便有這只Master Grande Tradition Gyrotourbillon 3 Jubilee超卓傳統球型陀飛輪大師系列紀念腕表。作為Hybris Mechanica大型復雜功能系列推出的第10項杰作,此表款結合積家上個10年中最具開創性的重大發明——球型陀飛輪,融入令人瞠目的跳時計時及沿襲自懷表時代的設計基因。

作為第三代球體陀飛輪,它沿用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核心結構,但是摒棄了上支架的阻隔,這一由百余零件組成的繁復機械裝置,由于鋁這一超輕材質的運用,其總重量不超過1克,此外制表師們還開發出一種全新工藝,對球型陀飛輪鋁質框架的表面進行特殊處理,以提高其反光性能,加之同樣經過烤藍處理的球型藍鋼游絲和14K金擺輪,使其運轉時的觀感更為曼妙生姿。而表盤之上,3個獨立的顯示盤以及陀飛輪排列錯落有致,各司其職又緊密相連地記錄著時間的流逝。為此表款特別研發的176型機芯另配備跳時計時功能,9時位小表盤中的數字窗口可以60分鐘為單位讀取計時結果,別開生面的顯示方式令人眼界大開、難以釋懷。

萬國表

工程師系列恒定動力陀飛輪腕表

在這個工程師之年中,萬國表也推出了一款超復雜腕表——恒定動力陀飛輪腕表。雖然恒定動力的設計已經在IWC的腕表中出現過,但是將恒定動力與陀飛輪相結合還是第一次。在表盤設計上, IWC刻意放大了陀飛輪的尺寸,在9時位以一個超大體積的陀飛輪示人,雖然復雜功能并不是工程師的優勢,但是精密的結構也是機械愛好者所青睞的事物,更何況黑色的陀飛輪夾板、框架螺絲所帶來的十足的科技感。

此外,南北月相也是IWC一個頗為有趣的月相設計,其1時位的月相表盤上共有兩個對稱的月相窗口,各有一個月相圖案出現在窗口之中,這兩個窗口分別顯示著位處南半球或北半球所能觀測到的實時月相,二者互為倒影相映成趣。同時,這只腕表的南北月相顯示也以全新面貌亮相,借助專門的三維激光加工程序,月球表面被做得栩栩如生,甚至月球表面微小的環形山也可收入眼底。

寶珀

Le Brassus系列三重奏腕表

顧名思義,這只Le Brassus系列三重奏腕表將三種復雜功能——卡羅素、三問及計時功能——結合在了一起。自2008年寶珀推出了第一只一分鐘卡羅素腕表,卡羅素就成為了寶珀的看家絕技,于是也就衍生出了后續的卡羅素三問、陀飛輪卡羅素等表款。2013年的這枚三重奏腕表中,使三問、卡羅素和計時三項功能疊加在一起的Cal. 2358機芯總共使用了546個零件,有59顆寶石軸眼,的確是復雜到了一定程度,然而對于一個手動機芯而言,厚度11.7mm,似乎也稍嫌厚重了些,這與卡羅素的體積過大不無關系。

讓我們再把視線從機芯拉回到表盤上面。在Le Brassus系列中常見的大明火琺瑯表盤被挖掉中央,只剩外圍的刻度環,于是機芯的結構纖毫畢現,同時計時結構也被精簡優化,計時秒針和計時分針集中到了中央,為了避免分辨不清,計時分針特意變短,其紅色尖端正好落在琺瑯盤最內側的30分鐘計時刻度處。至于6時位的一分鐘卡羅素并未做過多變化,以慣常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

趨勢二 全新技術粉墨登場

當然,除了復雜功能的疊加外,還有一些品牌將對于技術領域的訴求加諸到創新的層面上,畢竟從無到有還是比1+1=2要難上一層。在商品經濟大行其道的今天,幾乎所有腕表品牌的系列架構都朝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努力,所以這種創新才會顯得更加難能可貴。當然,這些品牌創新的初衷,從來不會只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制表實力如何卓越,它們的目的更多是為了開發出更符合鐘表領域未來發展的功能、結構、技術。

設想一下,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今日看到的某種創新功能將會成為彼時環境的主流,從那時再回想今日,便可知曉品牌的努力并非空談。在過去的10年間,便已有許多品牌進行過無數創新的嘗試,然而若細數起來,2013年的創新技術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勝往年,在此我們從中選出幾款尤為奪目的腕表簡單加以介紹。

羅杰杜彼

Excalibur Quatuor四擺輪腕表

Quatuor的出現絕對讓人眼前一亮,其前衛、大膽而又技藝非凡的設計,將Excalibur系列的特質再度發揚光大。雖然沒有準確的數據顯示全新設計會使擺輪的等時性與準確性提高多少,但是至少這種設計上的創新會為技術領域帶來一場全新的風暴。

在這款腕表上,作為腕表最核心部件的擺輪與擒縱系統均由1組增加到4組,這一靈感似乎與寶璣先生最初設計陀飛輪機構的理念頗有暗合之意,雖然做法不一,但殊途同歸,依靠4個擺輪不同的角度將地心引力的影響均衡并消弭。4個擺輪分處表盤四隅,兩兩一組呈90°對稱放置,且均與水平面呈45°夾角,通過3個差動裝置連接在一起,另有2個差動裝置位于動力儲存顯示以及發條盒的連動上。4個擺輪擺頻均為4Hz,匯總于一處,使腕表的擺頻達到了16Hz。獨立研發的RD101機芯共擁有590個零件,其復雜程度堪比萬年歷+陀飛輪的零件數量,透底的表背可以使人清楚地看到機芯兩個發條盒中間被一個差動裝置相連,另外,最外層夾板上還帶有No. 1和日內瓦印記的銘文。

芝柏

恒定動力擒縱腕表

談到恒定動力系統,其實近幾年間許多品牌都在進行著嘗試,而芝柏的這款恒定動力擒縱腕表在幾年以前就有一絲端倪可尋,2008年,當芝柏推出恒定動力擒縱系統(Constant Escapement)的原型,這一概念及其對于擒縱結構的巧妙運用,便已令鐘表愛好者與鑒賞家為之心動。

芝柏恒定動力擒縱系統的原理,是借助一條位于擒縱機構中央、細如發絲的波浪形彈性硅質游絲,將發條盒中傳出的過多動力暫時儲存,當其受力至臨界點時,便以同樣的反向作用力將累積動力輸送回擺輪,可使擺輪避免發條動力在不斷變化中所產生的細微影響,以保證發條盒可周而復始向擺輪提供穩定均衡的動力。從理論上它借鑒了物理學中挫曲(buckling)的概念。

腕表所搭載的MVT-009100-0007型手動機芯以黃銅為構成的主體,并被飾以了黑色PVD鍍層處理,對于機芯的修飾與表盤布局在詮釋立體感之余,亦可使人見到始終傳承著的優秀傳統,表盤面可見品牌經典的三橋夾板以嶄新布局排列,而機芯背面則有兩根箭頭形夾板,這些都是在向品牌最偉大的經典——三金橋致敬。

雅克德羅

The Charming Bird報時鳥腕表

在雅克德羅所描繪的世界中,靈動活潑的雀鳥一直是一個迷人的主題,而2013年出現的全新音樂玩偶腕表The Charming Bird更是別開生面的精彩之作,它將報時鳥的平面運動3D化,在表盤上設置了一個立體的舞臺,令雀鳥的演出可以更靈動地展現在所有人面前。

The Charming Bird那47mm的表盤被劃分為上下兩個區域,下半部以一個獨特的球形表鏡罩住了一只會唱歌的山雀。

這枚腕表的核心技術自然是雅克德羅傳承自18世紀的傳統工藝的體現,當然,過去的活動人偶尺寸是150mm左右,而這只鳥的尺寸則是8.5mm,這種比例的縮小使制作的難度增加了不止10倍。另外,在機械結構方面,雅克德羅引入了一個活塞引擎式的泵壓結構,這種微型機械工程學與制表技術的聯姻也是首次嘗試。透過表鏡,齒輪轉動、活動玩偶裝置運轉等一切動作均收歸眼底,這也與以前活動玩偶腕表的設計有著很大的不同。

宇舶

MP-05 “LaFerrari”腕表

每一年宇舶的傳世杰作MP系列都會在業界掀起不小的話題,而2013年的話題中心便是這只擁有超過一般腕表想象的50日動力儲存的MP-05 “LaFerrari”腕表。無論從技術還是設計角度看,MP-05 “LaFerrari”腕表擁有與同名法拉利跑車同樣卓越的品質。制表師與法拉利團隊的共同協作使腕表與汽車之間彼此共通。機芯中的裝配不少于637個零件,同時搭載陀飛輪機芯,內部的11個發條盒如脊柱般排列成行并彼此相連,不會互相影響,同時又能夠彼此支持,因此動力儲存能夠達到50日之久,這些特征足以令這款腕表引以為傲,堪稱卓越的概念腕表。

具有復雜線條的藍寶石透明鏡面和覆蓋有黑色PVD涂層鈦金屬透底表背無不令人聯想到法拉利“LaFerrari”跑車的流線外形。表殼頂端中心采用鈦金屬內嵌碳纖維插片,愈加突顯上鏈表冠的位置。設定時間的表冠位于表殼之下,巧妙地與設計融為一體,擁有“不可見之見”的神秘感。

寶璣

Classique 5377 超薄陀飛輪腕表

向來以陀飛輪為傲的寶璣,2013年也推出了一款驚世駭俗的超薄自動陀飛輪腕表Classique 5377。說它驚世駭俗一點都不夸張,它搭載的581DR機芯厚度僅僅3mm,即便放到表殼中,也才只有7mm,如果只是一個簡單的手上弦小三針,這個厚度尚屬正常,然而將陀飛輪自動機芯做到3mm厚,可就不那么平凡了。再者,超薄本就不是寶璣擅長的領域,突破自己的局囿,才更顯得難能可貴。

為了完成這一3mm的挑戰,寶璣在設計與制造過程中使用了多項專利技術。陀飛輪框架與擺輪均為鈦金屬材質,硅質游絲,硅質與抗磁性鋼打造的擒縱機構。得益于專利高能發條盒技術,雖然厚度變小,動力儲存卻未受絲毫影響,仍高達90小時。至于自動陀這一最占體積的物件,寶璣并未學習珍珠陀的做法,而是將鉑金陀設置在機芯外圍作雙向旋動,從而以最高效率獲得動力。

趨勢三 材料科技日新月異

關于非傳統材料在腕表上的應用,其實自上世紀中葉之后就一直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前有高科技陶瓷憑借耐磨質輕而風靡一時,后有鎂鋁合金、鈦合金等航天或軍工領域的常見金屬漸漸進入腕表市場,腕表的世界中早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金與鋼的世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了腕表的大潮之中。

近幾年間,似乎所有人類已知領域的金屬材料都已經被嘗試殆盡,于是腕表品牌又開始了對于合金或陶瓷配比的嘗試,希望從中找到色澤更為靚麗的材料,其中宇舶將金與碳纖維融合到一起創造出魔力金就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嘗試。在2013年的雙展中,斯沃琪集團可以說是材料科技中的先鋒,其旗下的幾個品牌都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歐米茄

星座系列Sedna腕表

目前,斯沃琪集團組建了一支由旗下多家公司的頂尖冶金學家和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專門致力于打造出顏色美麗且持久的18K玫瑰金合金,而SednaTM金便是他們的杰作。歐米茄的星座系列Sedna腕表也就成了這一獨特合金的試水之作。

SednaTM金是由歐米茄命名的一種新型合金,它由金、銅和鈀三種金屬元素熔合而成。從傳統意義上講,它是一種18K玫瑰金,只不過將其中各成分的含量比進行了改變。這一新型合金的名字源于被天文學家稱為Sedna的天體,它是太陽系中已知的距離太陽最遠的矮行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表面顏色最紅的天體之一。

斯沃琪集團選擇歐米茄的星座系列為平臺展示這一全新材質也一定經過了認真考慮,拋光表殼、托爪與磨砂表圈的對比使得這一材質于各種打磨處理中的表現可以一覽無余,同時,傳承自1952年的銀色“派盤”表盤也使得色澤的對比更加鮮明。

勞力士

蠔式恒動格林尼治型II

勞力士的全新蠔式恒動格林尼治型II 腕表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藍黑雙色的CERACHROM陶質字圈。這種CERACHROM陶質字圈是勞力士在技術和美學上的一大成就,它于2005年問世,具有極強的防刮損、抗腐蝕性能,即使受紫外線照射也不褪色。其表面經過鉆石打磨,擁有鮮明的光澤。

此次的藍黑雙色表圈采用勞力士研發的專利技術,將兩個顏色不同的陶質材料做成一個整體字圈。此設計與首款格林尼治型和格林尼治型II腕表的傳統雙色外圈相呼應。另外,在字圈的24小時漸進刻度內,還使用勞力士研發的PVD鍍膜技術填入薄薄的一層鉑金。

雷達

DiaMaster RHW1限量版

作為最早參與研發高科技陶瓷的瑞士品牌之一,雷達一直保持著純正的陶瓷腕表血脈,然而近年來它也在嘗試對其慣常使用的陶瓷材料進行升級。Si3N4 TiN便是雷達在最近的創新探索中研發出的一種高科技陶瓷復合材料,因其重量為標準陶瓷的一半而被選用。通過在1800 ℃的溫度下,將混合粉在超壓氮氣環境中進行加熱而制成,以其優越的耐磨性著稱。

這種新材料呈古銅色澤,給表殼一種堅固耐用且持久不變的外觀。這是一款看起來頗具內涵的腕表,似乎在訴說著自己的歷歷往事,為腕表增添了風霜之感和神秘的吸引力。另外,雷達專為此表打造的RHW1機芯中,也使用了鋁這一質量更輕的材料,以配合整體表款輕盈的特質。

寶珀

五十Bathyscaphe腕表

作為20世紀50年代的經典,五十已經傳承了60個年頭,而最近20年的演繹似乎也讓我們對于五十表款那超大藍寶石水晶表圈記憶猶深。然而2013年推出的新款五十Bathyscaphe潛水表卻一改現代夸張的做派,整體輪廓延續了20世紀款式清晰明朗的風格,指針、日歷、表圈均采用舊版的傳統式樣。

新款五十Bathyscaphe潛水表在致敬輝煌傳統的同時,亦以繼往開來之勢,引領了業界的科技潮流。寶珀在表圈上的創新之舉為液態金屬Liquidmetal?與陶瓷內圈的完美結合,兩種材質均堅實耐用,顯著提升了表圈的抗劃及抗刮特性。當然,這一液態金屬之前亦在同為斯沃琪集團的歐米茄海洋宇宙潛水表中出現過。

RICHARD MILLE

RM 27-01拉斐爾納達爾陀飛輪腕表

幾年以前,Richard Mille就曾經與網壇名宿拉斐爾·納達爾攜手合作,為其推出過名為RM 027的超輕量級陀飛輪腕表,2013年,這一嘗試又有了新的突破,那便是在S.I.H.H.中最新推出的,RM 027的改進款RM 27-01陀飛輪腕表。這一次的改進,將RM 027的重量再度減輕,其減輕程度甚至已經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整表僅僅19克的重量。

19克的重量包含了表殼、表帶和機芯的全部, RM 27-01的表殼由納米碳管材料制成,表帶則是由Velcro纖維材料制成,二者都具有抗沖擊以及耐劃性能,同時也保證了質量的輕盈。但是腕表最大的技術突破還是出自機芯之上,它全新設計的機芯不再通過主夾板或螺絲等物固定,而是依靠4根直徑僅0.35mm的辮狀編織鋼索繃緊在表殼上,以4個滑輪實現調緊。每根鋼索皆固定在裝置之上,并穿過上方滑輪與機芯,回到下方滑輪,再進入位于腕表下層的內圈。這樣既可以保持機械的剛性,又可以憑借鋼索的韌性分流壓力,同時也將機芯的重量減輕至3.5克,要知道這還包括了腕表所擁有的陀飛輪機構。

趨勢四 復古風潮來勢洶洶

并不是所有的腕表都在憑借新時代的名義進行著前沿的探索,在那些歷史悠久的品牌旗下,必然會有其最具特色、最為人所熟知的產品系列,品牌抱以更上一層樓、精益求精的心態也會大力發展這些拳頭系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系列逐漸成為數代人推崇備至的經典。

當然,能夠從歷史的塵際間將它們掘出的并不是只有我們這些看官,各個品牌的設計師們也常常會從那些史海沉鉤中覓得些許靈感,并以那過去的經典之名,復刻出往日的傳奇,將前世與今生巧妙地串聯在一起,從而承襲那往日的余暉。對于很多品牌而言,2013年都是個頗有紀念意義的年份,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了積家為180周年推出的經典以及寶珀五十對于歷史的追憶,接下來便讓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品牌在為復古搖旗吶喊。

百達翡麗

Ref.5200 Gondolo 8日動力儲存星期日歷腕表

13年前,當所有人都在憧憬新世紀的時候,百達翡麗曾推出過一款Ref.5100 Gondolo 10日動力儲存腕表,2013年,它的兄弟問世了,那便是Ref.5200 Gondolo 8日動力儲存星期日歷腕表。

與前作相比,無論內外百達翡麗都做出了不小的改變,從外形上看,雖然同為Gondolo系列,可是殼型已經今非昔比,Ref.5100表冠處的凸起被Ref.5200的直線取代,使之擁有了更濃郁的裝飾藝術風味。略微凸起的表鏡不僅更加貼合腕表曲線,更使得腕表的側面弧度更加優雅。表盤有藍色日輝紋和銀白色兩種選擇,并且有拋光和黑化處理的白金時標與之對應。表底處以4顆螺釘固定住藍寶石水晶表鏡,機芯的打磨處理一覽無余。

天梭

航行者系列160周年復刻版

為慶賀品牌誕生160周年,也為了展現品牌的全新視野,天梭復刻了1953年其百年誕辰之際推出的經典——航行者系列。自1853年天梭創立于瑞士力洛克開始,它就注定了不會被限制在一個小小的城市。自1858年起,天梭就已展開遠至俄羅斯,甚至美國及拉丁美洲的探索之旅。正是因為品牌的這種風格理念,1953年百年誕辰時航行者系列才能以世界時的形態閃亮登場。

時至今日,六十載過去,當日航行者系列的風姿卻毫無落伍之感,而160周年的復刻版本也以毫無二致的方式展現了對當日經典的崇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時區的城市名稱中,東八時區的標志城市并未使用香港而選擇了上海,似乎也可以從中看出天梭對于中國內地市場的某種青睞吧。

名士

Clifton克里頓1830腕表

自20世紀中葉起,名士的風格基調逐漸樹立,其中最明確的時間基點,就是在1964年,以象征黃金分割比例的希臘字母Φ作為品牌標志,鐫刻于所有腕表作品之中。經過半個世紀的洗練,黃金分割所代表的世界上最美麗的比例已經全部融入名士優雅的風骨之中。近幾年,名士表以美國東海岸的典型生活理念為廣告主題,同時賦予了腕表不少現代都市元素。

但現代感十足的理念并不意味著不顧歷史,追溯傳統往往會帶給名士更多雅致的紳士特色,在經過一段時間對于歷史、風格、方向的沉淀之后,名士推出了一個全新的Clifton克里頓系列,它以“黃金五十年代”風格的歷史腕表為靈感,完美融合黃金時代的復古風情與今時今日的都市活力。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便是以博物館館藏懷表為藍本設計的克里頓1830特別款,將時間的脈絡直接倒回到名士品牌創立之初的1830年。

卡地亞

Crash腕表

設計靈感同樣源自20世紀中葉的,還有Cartier卡地亞的Crash腕表。回想1967年的倫敦,正值“搖擺倫敦”(Swinging London)潮流風起云涌的黃金時期,誕生于這個年代的Crash腕表,自有一股不羈與叛逆凝聚于其靈魂之中。

Crash的誕生頗為神奇,一日,卡地亞倫敦的老板Jean-Jacques Cartier身處專賣店中,恰巧看到一位顧客將自己在事故中被撞得變形的腕表送來修理,他被變形后扭曲失衡的表殼深深吸引,最終設計出這個打破常規、毫無對稱可言的另類表款。2013年,這一傳奇再次出現在卡地亞的產品線中,并首次拋棄鱷魚皮表帶,改為采用水滴形金質鏈帶,這一搭配,似乎更符合Crash系列那不拘一格的反叛本質。

精工

Grand Seiko 44GS限量典藏版復刻腕表

對于精工而言,2013年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100年前精工開始了它的制表生涯,在這一“精工制表工藝傳承100周年”的特殊年份里,精工的多個系列中都推出了特別紀念表款,以紀念精工的創始人服部金太郎先生及其“永遠領先時代一步”的愿景。

借此契機,一款Grand Seiko系列的經典腕表再度回到了我們的視野之中。1967年,44GS系列腕表首次推出,以全新面貌展現出Grand Seiko系列的魅力。它一改Grand Seiko腕表于1960年剛問世時,所追求的精準度、實用性和佩戴舒適等純粹功能性的目標,而將著眼點放在更加迷人的外型風格上,這也就是后來被稱為“精工經典風格”的設計,而44GS腕表即是按此設計的第一款腕表,于是穩重獨特、簡樸又迷人的Grand Seiko腕表就此誕生。

趨勢五 女表比重日趨強勢

2013年表展中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女裝腕表的異軍突起。與往年相比,日內瓦高級鐘表沙龍中的情況尤為明顯,江詩丹頓和梵克雅寶全線推出的都是女裝款式,愛彼、卡地亞、伯爵、名士、積家的新款中女表也占了很大比重,就連甚少推出女款的朗格也有女表問世。

鏡頭轉向巴塞爾,女表同樣比比皆是,而且一改往日女表多為石英機芯的態勢,多數品牌都開始努力研發女款機械腕表。雖然以目前的市場份額,女款腕表還無法做到與男表分庭抗禮各占50%的程度,但是卻也已經擺脫了花瓶的定義,擺脫了男表附庸這一尷尬的境地。

梵克雅寶

Ballerine Enchantée腕表

2013年的梵克雅寶,頗為壯觀地推出了10余款全新款式的腕表,分別以翩翩舞者、迷人仙子、展翅飛燕和花衣蝴蝶為主題,將品牌所鐘愛的靈感泉源一一演繹。同時,近幾年的Poetic Complication系列也一直在講述著一個個優雅的故事。

2013年的主題換成了翩翩起舞的芭蕾舞伶,全新Ballerine Enchantée以腕表制作和想象力譜出動人的詩篇,以靈動的結構為腕表注入一息生氣。在平常狀態下,腕表似乎完全靜止,但是當撥動表盤左側的按鈕,舞伶便會隨之翩然而動,左側的裙擺抬高指向小時,右側的裙擺指出分鐘的時刻,之后兩側裙擺再同時悠然落下,將視覺的美感與技術的復雜巧妙結合于一身。

江詩丹頓

Métiers d'Art Florièl ge藝術大師“花之神殿”系列

2013年,江詩丹頓藝術大師系列首度推出為女性專屬創作的三款女款腕表:Métiers d'Art Florilège藝術大師“花之神殿”系列。此三部曲以19世紀英國植物圖譜里的花卉插圖為樣本,三款腕表的主題分別是鶴望蘭女王、圣母百合和中式鶴頂蘭,結合琺瑯、手工雕刻雕花及寶石鑲嵌工藝,忠實詮釋書中的花卉圖案,向羅伯特·約翰·索爾騰(Robert John Thornton)所編纂、發行于1799年的生物學巨著《花之神殿》(The Temple of Flora)致敬。

為贊揚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江詩丹頓集合了品牌工匠的專業技藝,特邀獨立藝術家、日內瓦式微縮琺瑯大師Anita Porchet,將圖譜中的花卉圖案以手工雕刻雕花重現在表盤胎板上,再以大明火工法燒制色彩層次豐富的掐絲琺瑯。每一塊表盤都有著令人拍案叫絕的立體感及視覺效果,輔以鑲嵌鉆石的表圈,誠如一件件完美無瑕的藝術品。

伯爵

Limelight Gala腕表

在2013年S.I.H.H.之中,伯爵推出了一只打破常規設計的腕表——Limelight Gala,它的設計靈感,源自20世紀60年代的一番奇思妙想。當年天馬行空的創意造就了一只黃金珠寶腕表,雖然半個世紀過去,其鴻泥雪爪卻依舊閃耀出美麗光芒,伯爵的設計師從中汲取了曲線的創意,并將表盤打造得更加圓潤飽滿,從腕表表耳的弧度中,黃金分割的流線比例清晰可辨,將美學創意與精細的珠寶鑲嵌工藝巧妙結合,從而水銀瀉地般造就出這只全新Limelight Gala珠寶腕表。自構思草圖、設計,到表殼的開模成型與拋光打磨,全部出自伯爵高級制表工坊,絲毫未假他人之手。這種完全伯爵的原創風格,使Limelight Gala珠寶腕表不僅完全承襲了20世紀中葉黃金時代的藝術風格,更融入了當代風尚印記,在流光溢彩中留下它自成一格的獨特韻味。

寶璣

Reine de Naples“Day/Night”8998日夜顯示女裝腕表

在寶璣所有的作品中,Reine de Naples系列(那不勒斯王后)一直以詩意唯美的特色獨領風騷。它的獨特不僅源于代表萬物生命之源的鵝卵形造型,還因為該系列的每一款復雜腕表都是女性腕表的專屬設計。在2013年新款Reine de Naples “Day/Night”8998日夜顯示女款腕表中,寶璣傾情描繪太陽與月亮之間若即若離的渴慕,在表盤上演繹美輪美奐的光陰之舞。為此,寶璣研發出全新專利技術機芯,布局出雙表盤顯示,一個以傳統方式顯示時分,第二個顯示日夜時間復雜功能。

為了呈現出日月交替的奇幻美景,寶璣選用青金石盤代表藍天,藍天上嵌入天然珍珠母貝的白云、金質的星星,以及手工鐫刻的鈦金屬月亮圖案。然而,這片天空中的最為奪目的當屬照耀萬物的太陽——擺輪,隨著青金石的周天運轉,化身太陽的擺輪也同樣進行著公轉,這一全新結構令人感嘆寶璣為此款腕表用功之深,鐘愛之切。

格拉蘇蒂

Pavonina系列

在巴塞爾表展上,格拉蘇蒂推出了一個專為女性打造的全新系列——Pavonina。Pavonina,來自代表孔雀的拉丁文“pavoninus”,讓人聯想起燦爛的色彩和華麗閃耀的美麗。而Pavonina腕表系列亦如其名,散發著光芒和罕見的美麗,其中更涵蓋簡約優雅以至奪目華麗的設計,令腕表系列兼具多元、活潑、生氣盎然及嫵媚的元素。

Pavonina系列中炫目的表殼設計可追溯至1920年,當時獨特的“枕型”設計被廣泛利用在腕表上,設計師們對這種古典款式做出輕微的修改,在表殼與表帶間加入靈活的表耳,令它更能切合現代女性的需要。腕表的表盤充滿引人注目的細節,以閃耀的珍珠貝母和鑲嵌璀璨鉆石的精致設計而引人遐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南省| 西和县| 新昌县| 永兴县| 宁化县| 宝兴县| 科技| 南漳县| 定襄县| 深圳市| 定边县| 卢龙县| 鄂托克旗| 锦屏县| 松原市| 灵宝市| 西宁市| 洪洞县| 乾安县| 铁岭县| 阜宁县| 历史| 昭苏县| 隆化县| 且末县| 榆中县| 巴中市| 察雅县| 都兰县| 大埔县| 巨野县| 太谷县| 东乌| 六枝特区| 新乡县| 二连浩特市| 盐津县| 新化县| 卫辉市| 永仁县|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