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妊娠諸病第四

胎動及數墮胎第一

蔥白湯 【和沖助產方】

蔥白(切)12克,阿膠6克,當歸、續斷、芎各9克。

以上5味藥分別切碎,另取銀18至21克用水2000毫升煎煮,取汁1400毫升,去銀,入上藥再煎,取汁500毫升,放入阿膠烊化,分為三服。主治妊娠胎動不安、腹痛等。若服后不愈,可繼續合服。

漏胞第二

妊娠后月經仍然如平常一樣來,這叫漏胞,胞干便會死。這種情況可用藥方:生地黃15克切細,用清酒400毫升煮三沸,絞去渣,不定時服用,能夠多服最好。姚大夫加一只黃雌雞,治如平常吃法。崔氏取雞血和在藥中服下。

安胎止利方

半夏湯

主治妊娠九月,突患下痢,且腹部脹滿,胎兒向上壓迫胸口,腰膝酸痛,呼吸氣短等。

以上7味藥分別切碎,用水1800毫升煎煮,取汁600毫升,去滓,入白蜜160毫升,置微火上溫熱,分為四服。

服半夏湯后療效

性別:

年齡:15—45歲

效果:胎氣安穩,孕婦下痢停止。

妊娠時仍然血流不止,名叫漏胞,血流完胎兒就死了。這種情況可用藥方:將干地黃搗成細末,用三指取一撮藥末,用酒送服下,不超過三服。

子煩第三

治妊娠期間常常覺得煩悶,這是子煩,用竹瀝湯:

柴胡

其根味苦,平,無毒。主治腹部胃腸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久服可輕身、明目、益精,除傷寒胃中煩熱。

〔主治〕腹部胃腸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

竹瀝200毫升,防風、黃芩、麥門冬各9克,茯苓12克。

以上5味藥分別切碎,用水800毫升合竹瀝煎煮,取汁400毫升,分為三服。主治子煩。若服后不愈,可繼續合服。

心腹腰痛及脹滿第四

治妊娠時心痛:青竹皮200毫升,用400毫升酒煮兩三沸,一頓服下。

治妊娠期間腹中疼痛的處方:

生地黃144克,搗碎絞取汁,用清酒200毫升合在一起煎到一半,一次服下。

治妊娠期間腹中脹滿疼痛、惡心,不能飲食的處方:

白術18克,芍藥12克,黃芩9克。

以上3味藥分別切細,用1200毫升水煮取600毫升,分成三次服,半天內將藥服完,微微下水,使孩子容易出生,一月飲一劑為好。

治妊娠期間忽然覺得心腹疼痛的處方:將鹽炒至極熱,用三指取一撮用酒送服下,病很快就能痊愈。

治妊娠中惡阻,心腹疼痛的處方:新生雞蛋二枚,弄破后放在杯中,用糯米粉調和成粥狀,一次服下。也可治妊娠胎動不安,或只是腰痛;或胎轉搶心,或者流血不止。

治妊娠腰痛的處方:大豆36克,用600毫升酒煮至400毫升,一次服下。也可治平常人忽然腰痛。

傷寒第五

治妊娠期間傷寒,頭痛,發熱,肢節煩疼的處方:

石膏24克,前胡、梔子仁、知母各12克,大青、黃芩各9克,蔥白(切)12克。

將以上7味藥分別切細,用1400毫升水煮取500毫升,去渣,分成五次服,每次間隔約人行走七八里路的時間,共服兩帖。

治妊娠期間頭痛,壯熱,心中煩亂,嘔吐,不能下食的藥方:

蔥莖白十段,生姜6克(切碎)。

以上2味藥,加600毫升水煮取300毫升,一次服下然后發汗。

治妊娠期間受風,寒熱發作,腹中絞痛,又不能用針灸的藥方:

鯽魚一頭,燒成灰,搗為末,用酒送服,出汗為宜。

治妊娠期間發熱的藥方:

蔥白15克,豆豉32克。

以上2味藥,用1200毫升水煮取400毫升,分成兩次服,然后發汗。

治大熱煩悶的處方:

葛根汁400毫升,分成三次服。每次間隔約人行走五里路的時間。

瘧疾第六

治妊娠期間患瘧疾的湯方:

恒山6克,甘草3克,黃芩9克,烏梅14枚,石膏24克。

以上5味藥分別切細,用酒、水各300毫升合浸藥一夜后,煮藥三四沸,去渣,初次服120毫升,第二次服80毫升,最后服40毫升,共分三次服。

下血第七

治妊娠期間忽然下血,胎燥不動的處方:

榆白皮9克,當歸、生姜各6克,干地黃12克,葵子15克。

以上5味藥分別切細,用1000毫升水煮取500毫升。分三次服用,如果不愈可以再服一劑。

和中祛寒方

石膏湯

主治妊娠期間傷寒,頭痛,發熱,肢節煩疼等。

將以上7味藥分別切細,用1400毫升水煮取500毫升,去渣,分成五次服用。

服石膏湯后療效

性別:

年齡:15—45歲

效果:胎氣安穩,傷寒祛除效果。

黃芩

其根苦,平,無毒。主治諸熱黃疸,腸瀉痢,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治熱毒骨蒸,腸胃不利,瀉肺火上逆。

子〔主治〕腸壁膿血。

黃芩炭〔主治〕諸熱黃疸,瀉肺火上逆,療上熱,目中腫赤,安胎,養陰退陽。

治妊娠期間忽然受驚奔跑,或從高處墜下,而大出血,可用馬通湯方:

馬通汁200毫升,干地黃12克,當歸9克,阿膠12克,艾葉9克。

以上5味藥分別切細,先加1000毫升水煮取500毫升,去渣,再加入馬通汁及阿膠,使阿膠烊化,分三次服用,如果不愈可以再服一劑。

妊娠第二三月至七八月,因外傷致胎動傷損,腰腹疼痛欲死以及胎氣奔上沖撞心下、氣短,可用膠艾湯:

阿膠6克,艾葉9克,芎、芍藥、甘草、當歸各6克,干地黃12克。

以上7味藥分別切碎,用水1000毫升、好酒600毫升煎煮,取汁600毫升,去滓,入阿膠烊化,分為三服,每天三次。若服后不愈,可繼續合服。

治孕婦妊娠期間忽然失去依靠而倒下,胎動向上頂撞心臟,情況嚴重時血會從口中流出,吐逆不止,或者血流下一斗五升后,胎兒仍沒有產出——如果胎兒死了就會發寒,可用藥熨孕婦的腹部——情況緊急得就像即將要生產,而孕婦身體虛乏氣力不足,困頓得像要死了一樣,且煩悶不斷,這種情況下,應服蟹爪湯,服藥后母親就可以得到安寧,血也可以停止,如果應當生產的就會立即產下。

蟹爪10克,甘草12克,桂心16克,阿膠6克。

以上4味藥分別切碎,用水2000毫升煎煮,取汁600毫升,去滓,入阿膠烊化,頓服,或間隔半小時至一小時再服。能安胎,止血,順產。

治半產,血流不盡,煩悶脹滿得要死,可用香豉湯:

香豉24克,鹿角末1克。

先取香豉用水600毫升煎煮三沸,去滓,入鹿角末,一次服下,一會兒后血自然流下。鹿角燒后用也可以。

小便病第八

治妊娠期間小便淋瀝的藥方:

取葵子15克,用600毫升水煮取400毫升,分成二次服用。

治妊娠期間尿中帶血的藥方:

取黍穰燒成灰,用酒送服1克,每天服三次。

治婦人無緣無故地尿中帶血的藥方:

鹿角屑、大豆黃卷、桂心各3克。

以上3味藥搗篩后制成散藥。用酒送服下1克,每天三次。

治婦人遺尿,不知尿是什么時候流出的處方:

白薇、芍藥各3克。

以上2味藥治擇搗篩后制成散藥。用酒送服1克,每天三次。

下痢第九

治妊娠下痢的處方:

酸石榴皮、黃芩、人參各9克,櫸皮12克,粳米4.5克。

以上5味藥分別切細,用1400毫升水煮取500毫升,分成三次服。

治妊娠期間下痢的處方:

取白楊皮48克,切細,用1500毫升水煮取為400毫升,分成三次服。

治妊娠期間淋瀝不止的處方:

阿膠、艾葉、酸石榴皮各6克。

以上3味藥分別切細,用1400毫升水煮取400毫升,去渣,加入阿膠使其烊化,分成三次服。

治妊娠期間及產后寒熱、下痢的處方:

黃連15克,梔子20枚,黃柏48克。

以上3味藥分別切細,用1000毫升水浸藥一夜,煮三沸,服200毫升,一天一夜服完。如出現嘔吐癥狀,可加橘皮3克、生姜6克。也可以治男子平常的痢疾。

婦人患水泄?。壕臍夂Qò賶?,重復三次。

水腫第十

治妊娠期間浮腫,心腹急滿的湯方:

止血養氣方

蟹爪湯

主治孕婦妊娠期間忽然失去依靠而倒下,胎動向上頂撞心臟,情況嚴重時血會從口中流出,吐逆不止等。

以上4味藥分別切碎,用2000毫升水煎煮,取汁600毫升,去渣,放入阿膠烊化,一次服完,或間隔半小時或1小時再服。

服蟹爪湯后療效

性別:

年齡:15—45歲

效果:未到生產期的,孕婦流血停止,心氣安穩。已到生產期的,順利生產。

茯苓、白術各12克,黃芩9克,旋復花6克,杏仁9克。

以上5味藥分別切細,用1200毫升水煮取500毫升,分成三次服。

治妊娠期間腹部腫大,胎兒浮腫,用鯉魚湯:

鯉魚96克,白術15克,生姜9克,芍藥、當歸各9克,茯苓12克。

以上6味藥分別切碎,先取鯉魚用水2400毫升煎煮,煎至魚熟,澄清取汁1600毫升,放入其他藥再煎,取汁600毫升,分為五服。

治妊娠毒腫的藥方:

取蕪菁根洗凈去皮,搗爛,用醋和如薄泥,不要有汁,用猛火煮二沸,然后薄薄地蓋在腫處,迅速用帛包裹住,一天換兩次;寒冷時用溫暖的被子蓋上。沒有蕪菁根時,用蕪菁子代替。如果腫在咽中,可取汁含在口中慢慢咽下。

治妊娠期間手腳浮腫攣急的處方:

赤小豆90克,商陸根48克(切)。

中醫小錦囊

何謂難產?

妊娠足月到分娩時,胎兒不能順利娩出,名為“難產”。難產的原因,《褓產要旨》云:“難產之故有八,有困于橫、子逆而難產者;有因胞水瀝平而難產者;有因女子矮小,或年長遺爆。家骨不開而難產者??有因體肥脂厚,平素迫而難產者;有因子壯大而難產者;有因氣盛不運而難產者。”這一結論與現代醫學論述難產有產力異常,產道異常,始兒、胎位異常等原因是一致的。所謂產力指促使胎兒從子宮內分娩出的一種動力。以子宮收縮力為主,還包括腹壓的力量。若總產程超過24小時,則稱“滯產”。

以上2味藥,用600毫升水,煮取200毫升,慢慢飲下,飲完再做一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荃湾区| 电白县| 霍城县| 万宁市| 房山区| 尼玛县| 土默特左旗| 昆明市| 泰来县| 金昌市| 青川县| 曲周县| 泉州市| 北海市| 八宿县| 陆丰市| 武穴市| 平乐县| 玛纳斯县| 宜兴市| 吴江市| 广丰县| 普定县| 普安县| 麻城市| 饶河县| 山丹县| 铜山县| 鸡泽县| 班戈县| 亳州市| 友谊县| 纳雍县| 饶河县| 新源县| 商水县| 莱西市| 九龙城区| 明溪县| 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