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座全書
- (英)賈爾斯·斯帕羅
- 984字
- 2020-06-05 19:34:07
太空中的地球
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
在古代,天文學家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月亮、行星,以及包括其他星星在內的所有天體,都是圍繞地球運行的,而地球本身在太空中的位置是不變的。乍看之下,這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可是真實的宇宙全然不是如此。
古人思維中的宇宙模型,大多是在宗教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但是出自古希臘的人類歷史上第一套宇宙學理論,卻是為了解釋天空中觀測到的天體樣式和運行周期。這期間取得的最大成果是,那些天文學家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太陽、月亮、行星和恒星都圍繞著地球旋轉。公元150年左右,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了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模型,簡稱“地心說”,被人們廣為信奉,在那之后的一千年,沒有人對該理論提出過任何質疑。
直到1543年,波蘭神父尼古拉斯·哥白尼在自己的著作《天體運行論》中提出了“日心說”,并列舉了一系列的證據加以佐證,他認為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圍繞太陽運行。到了1610年左右,通過約翰內斯·開普勒的理論推導,以及伽利略·伽利雷的早期望遠鏡觀測,進一步驗證了“日心說”的正確性,人類延續了千年之久的宇宙觀自此發生改變。開普勒還意識到,如果行星的運行軌道不是正圓形而是橢圓形,那么“日心說”理論中存在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
當我們認識到,天上的繁星點點,其實都像太陽一樣,無比巨大且發著耀眼的光,只是由于距離太過遙遠,才顯得那么微小,那么在腦海中,地球的體量會進一步縮小。十九世紀,人類發明了更大型的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開始繪制銀河星圖。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知道,太陽只是無數繁星中再平凡不過的一顆恒星,即便是銀河系,也只是宇宙無數星系中的普通一員。
在無限廣闊的宇宙中,就算以光速穿梭,也可以自由馳騁。這也意味著,天文學是一門主要通過觀測進行研究的科學。天文學家不可能親自到每顆星體上開展科學研究,甚至連近距離觀測都無法實現,但是通過分析星體發出的光線,他們依然能發現很多隱藏在宇宙中的秘密。天文學家們的不斷鉆研,讓我們認識到星體的生命周期要以十億年計,同時他們帶我們領略恒星誕生的壯美,以及星體死亡之后遺留的非凡殘跡。天文學家們還為我們揭示了很多謎團,例如美麗的星系如何保持自己的結構,恒星系統和行星的形成過程,甚至提供了宇宙的誕生和未來命運的線索。
為了抓住宇宙的本質,我們一定要了解,地球所處的位置影響了我們對更廣闊宇宙的認識,也要明白具體是如何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