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

3月27日,唐山市市直機關單位、駐唐部隊700多人在南湖參加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為唐山再添新綠。
趙亮 攝

唐山陡河發電廠連續8年治理李家峪灰場,到2015年植樹70萬棵,形成150公頃的防護林帶,綠化面積170公頃,昔日灰場變成今朝的綠洲。右圖:曾經的陡河發電廠灰場;下圖:5月16日拍攝的陡河發電廠灰場防護林帶。
王曉 攝


6月4日,大型系列活動“千里走灤河”在灤南舉行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活動為時超過一年,對灤河進行系統的跨地域文化、經濟考察,同時開展多種多樣的公益活動,宣傳保護“母親河”。
劉洪超 攝

長度僅6米、用于城市微循環的純電動迷你公交車在上汽唐山公司研制成功,技術人員檢驗迷你電動巴士安全門。
王宏爽 攝

唐山鳳凰山公園的電動游覽船不僅安全,而且環保。
呂光宇 攝

6月,一批純電動新型可調溫公交車從位于曹妃甸的上汽唐山客車有限公司駛出,抵達市公交總公司風井樞紐站。唐山多年堅持發展綠色公交,到2015年,環保公交車數量1400余輛,占總數的77%。
鄭勇 攝

唐山開平區重工業占全部工業總量比重90%以上,2015年圍繞四大行業除塵設施改造升級,燃煤鍋爐淘汰和清潔能源替代等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左圖在小型灰窯安裝環保設備。右圖原料封閉式輸送。
劉洪超 李志全 李燕 攝

唐山市交通運輸部門加強治理力度,全力打好治理大氣污染攻堅戰、持久戰。圖為道路灑水車在機場連接線灑水抑制揚塵。
閆軍 攝

城市各條外環路上,均使用多功能抑塵車噴霧降塵。
董鈞 攝

在深圳舉辦的第四屆全國生態旅游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唐山遷西縣入選中國深呼吸小城榜百佳第48位,評價是“甘栗萬壟,漁夫千竿”。
郭力榕 攝

唐山豐南區高各莊村農民姚金星和父親姚慶維投入6萬余元,在自家平房屋頂建成裝機容量8.5千瓦小型光伏電站,年可收入萬元以上。
周占領 攝

唐山市林海科技有限公司在灤南縣胡各莊鎮投資60萬元,建設兩座15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溫室大棚,利用太陽能年可發電4萬千瓦。圖為工程技術人員安裝太陽能光伏板。
張洪鵬 張永新 攝

花園式的開灤錢家營礦業公司獲全國煤炭工業首批“文明煤礦”稱號。
王曉林 攝

南堡開發區污水處理改造升級項目投入運行后,成為全省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污水處理廠。
趙勇 攝

唐山豐南沿海工業園區都市寶公司對棉花秸稈、蘆葦、樹枝、鋸末等生物質廢棄物開展綜合開發利用,將其轉化為用于園林景觀、建筑外墻等領域的代木型材。
鄭勇 攝

位于曹妃甸裝備制造園區的河北新時基業防火保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每年可處理礦渣4萬多噸,以礦渣、硅石為原料生產工程礦物纖維粒狀棉。礦物纖維在高倍顯微鏡下觀看,就像一根根變形的小木棍。
趙勇 攝

灤南縣金利海生物柴油公司利用科技創新,將地溝油及各類廢棄油脂變身成生態環保新能源——生物柴油。總投資1.2億元、年產生物柴油10萬噸的項目三期工程建成投產,每年可處理地溝油12萬噸。
欒楠 攝

3月11日,路南區福興園社區組織境內居民和志愿者開展“春暖迎世園 花開中國夢”植綠活動。社區提供的100余棵樹苗和花苗,將由居民自愿認養和維護。
劉洪超 攝

5月22日,居民王克賢將綠植認養公示牌固定在認養的綠地上。文北街道49戶居民簽訂綠地認養協議,認養綠地面積728平方米。
馬婕 攝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唐山南湖公園呈現江南景色。
閆軍 攝

曹妃甸區八農場內海棠花盛開,吸引著眾多群眾駐足觀賞。
曉悅 攝

遷西縣萬畝薰衣草莊園花海盛開,薰衣草、孔雀草、馬鞭草、百日菊、鼠尾草等斗奇爭艷。
梁中凱 攝

即將舉辦2016世園會的唐山南湖,山水相依、翠微環繞、鮮花盛開。
董鈞 攝

遷安市利用境內古長城資源,投資1.3億元修建45千米的長城山野綠道,打造休閑旅游經濟之道、市民休閑健身之道、游客觀光消費之道、農民增收致富之道。
李瑛 攝

唐山市在實施陡河防洪排澇綜合整治工程中延伸河道功能,建成融市民休閑、健身和生態綠化為一體的濱水長廊。
曲玉良 攝

全力迎接世園會的路南區努力打造立體綠化景觀。
鄧麗娜 王磊 攝

3月23日,“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志愿者和樂亭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放飛被救助的斑頭雁。
閆軍 攝

7月,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紅嘴鷗群體首次出現在遷安人工湖畔。
李曉松 攝

3月,16只冀東地區少見的小天鵝降落在唐山南湖水面。
閆軍 攝

在唐山,人鳥和諧相處已成常態,圖為人們在天鵝湖畔賞鳥。
趙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