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序

在紀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際,《震后開灤40年》一書正式出版,他再一次向世人宣示:經受過世界罕見的唐山大地震的開灤工人階級,是壓不倒,震不垮的英雄隊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遇挫而彌堅,大地震后的40年里,開灤人歷經艱苦卓絕的抗震救災、重建家園,銳意改革、調整轉型,已將開灤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四跨”型煤炭企業集團,昂首屹立于世界企業500強。

40年前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頃刻間,開灤這座百年老礦變成一片廢墟。地震中有6579名職工不幸遇難,3918名職工受重傷,地面上367萬平方米的工業和民用建筑幾乎全部倒塌。當時7個生產礦井的主要生產水平全部被水淹,淹沒井下巷道300多公里,有33000多臺設備被砸被淹,礦區供電、排水、通風、通訊、提升系統全部中斷,幾乎整個礦區都癱瘓了,幾乎每個家庭都遭遇了不幸。在如此罕見的損失面前,在如此深重的災難面前,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軍民的大力支持下,開灤人沒有成為瓦礫,開灤人沒有成為廢墟,他們甚至來不及掩埋自己的親人,來不及擦干身上的血跡,便又頂天立地地站起來,發出了“地大震,人大干”的鋼鐵誓言,譜寫了一曲又一曲人定勝天的壯麗凱歌,創出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8月7日馬家溝礦出了第一車抗震煤,8月17日趙各莊礦恢復出煤,9月3日唐家莊礦恢復出煤,9月25日林西礦恢復出煤,11月1日在震災中損毀最嚴重的唐山礦恢復出煤,11月26日呂家坨礦第一個全面恢復生產。1977年3月1日范各莊礦出煤,到1977年9月全局已有1100個班組補回了地震損失。至此,7個生產礦井全部恢復生產。震后一年零五個月,主要生產系統恢復正常,全礦區排干了一億六千多萬噸的井下積水,修復工作面100多個。到1977年12月,開灤全年生產原煤1268萬噸,超過礦區設計能力。1978年生產原煤2150萬噸,達到了震前生產水平。為此,國務院專門發來賀電,祝賀開灤工人階級取得了抗震救災、恢復生產的重大勝利,贊揚開灤工人階級創造了世界復礦史上的奇跡。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強音,開灤帶著震后的創傷,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逐步拉開了深化企業改革的序幕。震后的40年,是開灤的歷史中既非常重要又極不平凡的時期,是百年老企業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逐步突破計劃經濟體制的傳統管理模式,走向市場,改革創新,轉型發展,再創輝煌的40年。期間,經濟改革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全過程。開灤貫徹中央的改革方針,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圍繞加快發展而不斷推進,適應國家宏觀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濟轉變而逐步深化。

從1980年到1984年,開灤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先后進行了領導體制改革、三項制度改革和機關機構改革,推行經濟責任制,加強企業基礎管理等方面的企業全面整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推動企業改革,開創生產建設新局面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企業改革進入投入產出六年總承包階段(1985年至1990年)。煤炭部向開灤下達了六年總承包煤炭產量計劃和企業利潤指標。開灤在范各莊礦1984年6月發生特大透水災害,三個礦井被淹停產,兩個礦半停產,生產經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發動廣大職工承擔起了艱巨繁重的總承包任務。在六年總承包期間,開灤從上到下全力以赴地抓安全上產,層層落實總承包指標,大力發展多種經營減輕企業負擔,在困境中艱難奮斗了六年,付出了巨大代價,由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復雜性、艱巨性,開灤出現虧損。以后虧損額逐年大幅上升,不得不動用大量自有資金彌補企業虧損。開灤陷于困境,在負重中爬坡,經營維艱。

1991年,是開灤經濟發展中極不尋常的年份。黨的十四大召開前夕,1991年9月6日至8日,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同志帶領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專程來開灤現場辦公,研究解決開灤困難的具體政策。他向開灤領導同志提出一個將要在十四大提交中央委員們研究討論的重大課題: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如何闖出一條新路?朱镕基副總理緊緊握著開灤領導同志的手,諄諄囑托,寄予希望:“開灤如果搞活了,整個煤炭工業就有希望。”

開灤黨政提出了轉換經營機制、加快企業改革步伐的思路。提出要在市場經濟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從開灤的現狀出發,以增強企業自身活力為目標,對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擴大二級礦廠自主經營權,在企業內部各單位按市場體系的要求,劃小核算單位,引入市場調控機制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對大而全、封閉式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造,實現煤與非煤分離,逐步把生產輔助與生活后勤單位最大限度地從煤炭經營中分離出去,精干主體,減人提效,解脫企業沉重負擔。經過不斷實踐和探索,逐步在開灤形成了以實行模擬法人運轉、建立內部市場機制、實施“三條線管理”,推行“三加一”管理模式,加快煤與非煤分體經營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方略,推動開灤的改革邁向新階段。這些富于創新精神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也向外輻射了煤炭工業新的一輪改革。

曾創造過百年輝煌的開灤人此番“不辱使命”,到1994年,僅用三年時間就扭轉了多年虧損局面,實現了經濟狀況基本好轉。朱镕基同志看到開灤扭虧為盈的情況匯報后,給予了高度評價。1997年11月,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10多家中央新聞單位集中報道了經中央宣傳部、國家經貿委聯合推薦的開灤礦務局深化改革、扭虧為盈的典型經驗,在全國產生了重要影響。

進入新千年,擁有厚重歷史文化積淀的開灤人,深刻理解自己肩負的使命,決心擔當起“面向新世紀、建設新開灤、實現新發展、鑄造新輝煌”的歷史重任。面對加入WTO之后,中國煤炭企業參與到國際競爭大環境出現的許多新態勢,深切感到必須樹立與時俱進的新思維,從展望新世紀發展趨勢、從堅持創新的角度、從戰略管理深層次方面,謀劃開灤大發展、快發展的總體戰略。自2000年5月始,開灤歷時一年零九個月,完成了《開灤集團公司總體發展戰略》,為開灤集團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開灤于1999年12月改制為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7月,開灤集團公司以其優質資產,聯合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寶鋼國際總公司、中國煤炭科學總院、西南交通大學,共同發起組建開灤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為3.38億元。經過三年輔導期,于2004年6月成功上市,發行社會公眾股12億,為實現快速發展開辟出一條新的通路。與此同時,充分利用開灤集團母體優勢,按照專業化重組、規模經營和管理集中化的原則,對現有資源進行了重新配置、資產重新組合、體制重新整合,形成若干個大的支柱產業。從而在開灤形成煤業、多經、生活、經貿四個專業公司和精煤股份公司、蔚州公司的“四專兩控”體制格局。

開灤作為中國近代煤炭工業的搖籃,雖然歷經百年,形成了自己的經營管理特色,但是傳統烙印深刻,要實現百年開灤基業長青,永續經營,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加快調整轉型之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舍此則別無選擇!尤其2008年以來,在新的戰略規劃驅動下,開灤立足自身比較優勢和產業基礎,既從長遠考慮,培育替代產業,又著眼當前,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分七條線進行了產業結構的調整。

——支柱產業向產業基礎轉變。立足煤而不依賴煤,跳出煤而不拋棄煤。通過“內挖外擴”,做強做大煤炭產業。圍繞穩定總部經濟,對唐山礦區加大技術攻關、資源挖潛的力度,延長開采壽命。同時“走出去”擴張資源。穩定基礎產業,為發展非煤產業提供支撐。

——煤炭生產向煤化工產業轉變。推行煤炭深加工,延伸產品鏈條。堅持走大型化、基地化、園區化、低碳化、循環發展的路徑。建成4個煤化工園區,沿著新能源、新材料的方向,形成了能源類、合成材料和精細化工三大產品體系。現在一塊煤能生產70多種化工產品。

——煤基工業向煤基服務業轉變。盤活企業存量資產,發展現代生產服務業,充分利用企業的區位、品牌、存量資產等資源,把現代物流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構建了“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型物流新模式,形成煤炭專業物流、物資第三方物流、倉儲加工配送、運輸服務、國際物流、汽車物流、電子商務、廢舊物資加工處理、逆向物流等業務板塊。

——工業遺產向文化旅游產業轉變。開灤作為中國近代洋務運動最早的民族企業之一,具有許多珍貴的礦山遺跡和文獻,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利用建設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的契機,建設礦業文化產業集群,打造“中國北方近代工業博覽園”、利用100多年以前廢棄的老巷道,展示中國煤炭裝備工藝的發展歷史以及煤礦自然事故發生的機理、成因和預防措施,建設煤礦安全文化示范基地,以文化演藝、廣告會展、文化傳媒、影視開發、藝術品創造為載體,形成了“三點一線”文化產業格局。

——配套裝備向裝備制造產業轉變。一方面加快了內部裝備制造資源的整合重組,實現產業集聚;另一方面與德國、日本等國內外一些知名大公司合作,提高研發能力。由原來以修理、配套為主,轉向以研發、制造為主,形成了煤礦、煤化工、冶金、節能環保裝備四個板塊。

——廢棄物利用向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轉變。堅持走高碳產業低碳化發展的路子,把節能減排培育為替代產業,向節能減排要效益。現已建成十個礦井水凈化處理廠、礦井水余熱回收利用、煤矸石建材和發電、瓦斯抽采發電、塌陷地生態環境治理五條產業鏈,做到了資源循環利用、企業循環生產和產業循環組合。

——傳統產業向替代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在大力發展接續產業的同時,立足企業產業基礎,積極謀劃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2014年底統計:非煤產業收入比重達到90%。

2011年,開灤集團成功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開灤的轉型發展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等十個國家部委組成的開灤轉型發展調研組這樣評價:“開灤集團創造了國有大型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新經驗,資源型企業轉型的新路子,也為資源型城市轉型這一世界性難題提供了鮮活案例。”

歷史的鏡頭,多次清晰地記錄了在艱難中奮進的開灤人,是開灤人一次次用不畏艱險的拼搏戰勝了困難;是開灤人一次次用百折不撓、銳意進取的勇氣贏得了勝利;是開灤人一次次用胸懷全局、勇于奉獻的品格感動了世人;是開灤人一次次用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創造出輝煌。

縱觀震后40年,當回首昔日之輝煌,我們充滿無比自信。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以一位偉人的名言自勉——“只有在那崎嶇的小路不畏艱險奮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2016年6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原县| 张家界市| 阿克陶县| 中卫市| 崇义县| 新平| 永城市| 亚东县| 同仁县| 和平区| 浦城县| 甘孜县| 故城县| 阿拉善右旗| 孝昌县| 邵东县| 辰溪县| 孝感市| 常宁市| 织金县| 白朗县| 平武县| 巴青县| 阿拉善左旗| 山东| 策勒县| 玉门市| 仁布县| 盖州市| 晋宁县| 垫江县| 岱山县| 福海县| 深圳市| 屯门区| 瑞昌市| 大洼县| 石门县| 加查县| 铜鼓县|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