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系概論項目實踐教程
- 宋文興 余應坤
- 2159字
- 2020-01-07 17:24:48
案例評析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中國革命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正如毛澤東所說:“在民主革命時期,經過勝利,失敗,再勝利,再失敗,兩次比較,我們才認識了中國這個客觀世界。”王明所犯“左”的錯誤和“右”的錯誤都是沒有從中國這個“客觀世界”出發,而只靠死記硬背馬列主義詞句,只靠共產主義國際的“尚方寶劍”,脫離實際,套用其他國家、其他黨的經驗,來指導中國革命,注定要失敗的。
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就是在總結抗日戰爭中所確定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基礎上,特別是總結我黨所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經驗基礎上召開的,同時也是對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一次清算和批判大會。會議的召開,使全黨干部明確地認識到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政治路線的正確性,清除了王明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統一了全黨的步調,推動了各項工作的發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就是在實踐中不斷斗爭,不斷總結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案例二 “進京趕考”
在新中國建立前夕,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的五位書記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前往北平(北平不久后即改名為北京)。臨行前,毛澤東高興地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周恩來風趣地說:“我們都應該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接著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一定要考個好成績,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毛澤東所提到的李自成,雖然率領農民革命軍迅速攻占了北京,宣布了建立大順朝,自稱大順皇帝,但是實際上他連改朝換代也沒有做到,就像一顆流星一樣轉瞬間消失了。他在山海關戰敗后退出了北京,很快就兵敗被殺。李自成為什么失敗得這樣快呢?毛澤東指出,這是他勝利時驕傲所造成的種種錯誤,包括他對形勢的認識和做出的決策等各種錯誤,也包括毛澤東所充分肯定的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所指出的,李自成一進北京就改變了他“能納入”(即能聽取不同意見和批評),“采取民主的合議制來解決重大問題”等良好作風和制度所造成的結果。
中國歷史上無數次農民起義,絕大多數都因遭到強大的封建統治階級的鎮壓而失敗,只有劉邦和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取得了勝利,建立了漢朝和明朝;但這些勝利的起義最終也掙脫不了封建主義的牢籠,它們做到的只不過是封建主義統治的改朝換代,這歸根到底也仍然是農民起義的失敗。
正如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所說:“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斗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因為每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結果,都打擊了當時的封建統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只是因為當時還沒有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產關系,沒有新的階級力量,沒有先進的政黨,因而這種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得不到如同現在所有的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這樣,就使當時的農民革命總是陷于失敗,總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貴族利用了去,當作他們改朝換代的工具。這樣,就在每一次大規模的農民革命斗爭停息以后,雖然社會多少有些進步,但是封建的經濟關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繼續下來。”
歷史的經驗證明,無論做什么事,更不用說像革命、奪取政權這樣的大事,只有謙虛謹慎,才能取得成就和勝利,驕傲自大必然招致挫折和失敗。
毛澤東早在1944年5月20日在延安中央黨校一部的報告中就指出:“在我黨歷史上有過幾次表現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他接著講了大革命后期(指1927年上半年)的驕傲,導致陳獨秀路線的錯誤,并使這次革命歸于失敗;1930年一些同志因為紅軍打了一些勝仗而驕傲,結果犯了李立三路線錯誤,也使革命力量受到一些損失;1931年紅軍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一些同志又驕傲起來,結果犯了更嚴重的路線錯誤(指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使革命力量損失了90%左右;1938年,抗戰起來了,統一戰線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驕傲起來,結果犯了與陳獨秀路線有某些相似的錯誤(指抗戰時期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又使部分地區的革命工作受到重大損失。因此他說:“全黨同志對這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鑒戒。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即《甲申三百年祭》),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1944年11月21日毛澤東在致郭沫若的信中說:“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這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
毛澤東在離開西柏坡進北京前的1949年3月23日斬釘截鐵地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新中國成立之初,他和其他中央領導一起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兢兢業業地遵循把馬列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軌道,遵循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自我批評三大作風去想問題辦事情,因此他們才能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迅速地取得革命勝利,建立社會主義的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各級人民政府,迅速地接管官僚資本企業并收回外國壟斷資本在華的企業,把它們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國有經濟,迅速地恢復遭到長期戰爭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并在迅速地完成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以后,又創造性地基本上完成了用和平的方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使我國在1956年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資料來源:金沖及.毛澤東傳(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