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思并行:李玉強作品選(全三冊)
- 李玉強
- 4228字
- 2020-03-19 16:19:01
退的辯證
退位和退休,是國家的干部制度,適用于每個人,只是有些人在其未臨身之際不曾去思考,體會和感慨大都是在退了之后才出現。
從崗位上特別是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這是瞬間就已完成的事情,不存在可以讓人慢慢去適應和習慣的過程。它是一種驟然而至的變化。其含義并不只是一個“退”字那么簡單,盡管看上去是這樣。退的內容甚至是寬泛的,尤其是地位越高,權力越大者。首先,對所有的人來說,最基本的含義就是做了40年左右的、習慣了的工作、事情一下子就停止了,那種工作環境和氛圍將從此永遠被告別了,自己將成為一個被國家和人民看做已經是需要去休養的老人了。由此將進入無正經事,或無所事事的閑暇。因此,不少人會產生空寂、無聊,甚至不知所措的難以適應,尤其是平日里只在工作,連點其他業余愛好都沒有的人更甚。說的再本質或刻薄一些,就是一個人徹底失卻了曾經擁有的許多寶貴的東西而淪為一個幾乎無甚價值的,將完全被人們忽略忘卻的閑人。對此,盡管也有不少明智之人在思想上早有準備,似乎看得很開,可當那一天真的來臨之后,總還是有些失落感和許多不適應的。退只是他們的無奈,而非真的心愿。其次,退下來不只是崗位沒了,權沒了,待遇和一些服務沒了,收入減少了,而且在有些人那里,往日的威勢、頤指氣使的發號施令、眾星捧月的前呼后擁,以及被有的人的阿諛奉承等瞬間也永遠消失了,成了一個幾乎一切都得自己去做的社會自然人和普通老百姓,頭上再沒有耀眼的光環,甚至還可能會門可羅雀了。其實這也就罷了,因為人走茶涼是自然現象,人之勢利也屬本性。問題還在于不只是有的人還要急著去投靠新主子,不只是那些白眼狼和勢利小人讓自己氣憤的行徑,更多的則是那些自己平日里因原則、因嚴格而得罪過的,或對自己不滿的人,會一下子拋卻昔日對你的畏懼而將不友好的眼珠子甩給你,讓你心里不是味道。總是退前退后的差距很大,似乎在兩個環境里生活。再次,退,意味著自己已經從過去長期生活的圈子里走了出來,而必須進入一個許多人一下子難以適應的、新的、屬于自己日后的現實圈子。有的人在這個時候往往是放不下過去,哪怕他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他們往往依然眷戀過去的生活,寂寞惆悵,悶悶不樂,有個別的人還會于心不甘,有許多悔恨存在,包括后悔對某些人認得不清,以至還有對沒有利用和充分利用權力去為自己謀私利,還有什么事沒有辦好的遺憾等等。總是覺得如果能夠不退該有多好。我曾經聽到一位我熟悉的、職位比較高的領導干部退下來一段時間后說“退下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相信這是他親身體驗的深刻感受,是發自肺腑的感嘆。我想,這種認識來自像他那樣的人也自然和必然,因為他過去的某些,尤其是權利、顯赫、方便的失卻,以及他對事物的尚不完全明了等使之產生不適應和這種感受是正常的。但是,不甘心也罷,痛苦也罷,在自然規則面前人人都是沒有辦法的。
總之,退,除了是一種終止的現象,還是一種標志,其主要是失去。這個失去的內涵是極豐富的。但是,退也是一種轉折,如果弄得好的話,或許成為人生的升華也不是沒有可能。
首先,大前提是:退是必然,是人人皆無可避的規律。就和是人便無法長生不老一樣,是領導干部便總有放下權力的那一天。這個世間對人就潛在著,或者明晃晃的擺著一條鐵律:一切都得撒手,尤其是到了該撒手的時候!所以,懂得撒手是明智的,而不甘于如此則是自尋煩惱,是自找被人恥笑的事情。我覺得可悲可哀的人不少,但若看不清社會和人生大走勢的人是最悲哀的。一個人再渾也不能渾到不明事理的程度,不可渾到以為歲月可以倒流的地步。所以,認清大勢,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是最高的智慧,是退位之人的人生重要準則之一。如果有了這個思想基礎,退可能就會是另一種含義,是另一種情形,甚至會是一種更加美好的事情。其實,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就是這樣,只要當事者轉換一個視角,變更一個觀念,就會發現其中新的東西,甚至更美好的東西,盡管事情還是原來的事情。這就是事物的辯證法。
其次,退是一種解脫,是人生最大的徹底的解脫。在我的理解里,領導這個概念或者崗位的最重要的內容是責任,職位越高,責任越重大,思想上的壓力和負擔會越沉重。平日里使命的逼迫,工作的操心,事務的繁忙,應酬的厭煩,以及職場中所謂謀略的費神,競爭的激烈,危機的憂愁,生存的重負,孤獨的心境等等,通常會使哪怕是多么聰明的人都會有無盡的苦惱和焦慮,有時還會被其壓得喘不過氣來,更不要說心境的舒暢、寧靜和喜悅了。凡領導者基本難脫名利之束縛;也多難不怕上級批評群眾抱怨而不用心理事;都難不為這為那而廢寢忘食,以至食不甘味;都難得時時處處是真實的自我,甚至連做人也不能完全自愿而有著許多無奈和為難;都難得在那種特定的模式里掙扎,而且必須戴上面具,說話做事有時須違背心愿,得裝腔作勢以至由此通常迷失了自己;都難得有閑暇,總是成天在忙活,但忙的和活的卻不是自己。若但有朝一日退了下來,上述的那些和尚未列述的基本都棄自己而去了,永遠不存在了,自己才算卸了妝,擺脫了角色,不再屬于工作、他人和社會,命運不再被人操控而獲得了自由。身心一下子減負了、輕松了、安閑了。對于一個神經緊張了幾十年,身體勞累了大半生的人,有什么比這更寶貴、更幸運的呢?就我自己的感覺而言,這幾十年來思想老是處在隨時待命的狀態,說個笑話,如果下午有會,中午連午睡也不敢踏實,甚至是多不敢睡,只怕誤了時間。這種長年累月的日子,對我似乎并不全是樂趣,倒多了勞乏。忙碌過后需要的是歇息,甚至忙碌本就是為了這個,至少其中重要的一個是。歇息是一種歸宿,甚至是最幸福最美好的歸宿。事實上,就人生而言,大概忙碌是主要的,至少是耗去了大部分年華的。奔波多是為生計所迫,為名利所惑。當然,也有許多人是為著崇高的信仰、偉大的追求、更高的境界任勞任怨,不惜辛勞和忙碌的。人們常常是為此而耗去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而弄得身疲力乏,而且通常還會忽略了自己的享受,包括歇息。奔忙的確是風采,而休息也不能說是一種境界。忙碌的價值和意義只有在休憩中才能感悟的出來,至少是體會的深切。還有,我們這個世界里的悲劇多是來自名利。眾多的世人對此常常渾然不覺,結果往往使悲劇復加和重疊。所以,退出去休息沒有什么不好。退是一種超脫、淡泊、寧靜和享受,甚至是一種較高的境界,是一種快樂,因為我覺得解脫責任可以是一種很大的快樂,盡管責任中含著許多誘人的好東西。我以為,盡管名利場應當是人生的戰場,其中有許多幸福和快樂,但名利場外的好東西可能會更多,層次更高。總之,除了必須遵守黨紀法規道德外,退下來的人是徹底的自由了,自在了,無拘了,無束了,無憂了,無慮了。只有從崗位上退下來后,才會真正體會到輕松是怎么回事,才明白閑云野鶴的生活是多么地快活。
再次,退不是止,而是新生活的開啟,甚至是生命的新一頁的翻開。只要能看清的人生的人,是會有這種認識的。一個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一個會使人生充滿意義的人,是不會閑著的。他能很快適應新的生活,找到另一個人生舞臺或戰場。他一定會是戰士,是生活的進取者。當然,這種新生活的內容會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是因人而異的。但共同的一點是和過去的生活是不同的,共同的另一點是,會更加貼緊自己的意愿,符合真的自我。這是可以的,也是被許多人所證實了的。他們都是做的很好的,哪怕只是黃昏夕陽,但卻更是美麗,而且可能還會勝于早霞。退了下來,卸去軛套,去了束縛,所有的時間都歸于自己,工作時無暇顧及的事情可以全身心的投入,無法實現的夙愿有了兌現的可能或條件。總是只要不是一個庸碌的人,定會有所成就的。而且有的人晚年所做出的成績,不亞于他幾十年工作期間的貢獻。即便是沒有千里大志的平庸之人,充分的休息、盡興的娛樂、閑情弄趣、游山玩水、含飴弄孫、享天倫之樂,也會充實,也會幸福,也會老來樂。休閑總比工作要舒適,尤其是養老有保障的悠閑。最近讀《世界名人名言》,書后附有百位名人的年齡,其中有極高壽者,也有英年早逝者,還有二三十歲就離去的。這些人的情形至少可以說明兩點:一是一個人無論多么有才華,有智慧,有思想,有能力,業績多么輝煌,人多么偉大,都是于上蒼毫無關系的,至少他的生命有多長是由不得自己的。否則,有的人其成就一定會更巨大。二是無論壽命長短,他們都是做出了巨大成就的世界級人物,都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輝篇章。而且,其中大多數人做出成績的時候都很年輕。看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論斷是對的。當然那些名人中也有大器晚成者,盡管數量不多,但至少可以說明人也是能老有所為,甚至可以老有所成的。所以,退絕不是人生和事業的句號,完全有可能再創輝煌,至少還可以做許多有益他人和社會的事情。說到這里,我記起身邊的一位已經過世的老教師說的一句話:“我愿做露珠一滴,滋潤喬木、田禾、小苗,當大千世界欣欣向榮的時候,我將滿臉帶笑地悄悄隱沒”。這個思想與我的人生哲學相符合。我這大半輩子,尤其是年齡見長以來,都是把盡量向善,盡最大努力去做有益他人和社會的事情作為自己的追求。現在回想起來,由于我的工作崗位性質,由于我做人簡單低調,我除了有過累人的工作,卻不曾有過耀眼的光環,也沒有過對名利的熱衷,更無特殊的、額外的利益享受,長期的淡定簡樸生活使得我幾乎可以經常心如止水,退下來的重大變化沒有沖擊或影響我的什么,反倒有益于我寧靜的讀書生活。我將心境平和的享受可以享受到的美好,同時盡力去做自己喜歡和認為應當做的事情,使退休后的人生得以升華,至少也是充實和富有意義的。
人生的年齡段,有著自然的劃分,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是有其特征的。比如青年人的幻想和熱情,中年人的成熟和進取,老年人的淡定、超脫、穩妥和性格的慈祥與溫和以及頭腦的哲思。青年人的特征可能主要緣于他們的年輕,中年人的特征大概主要由于人生的責任,而老年人的特征則主要來自生活和對生活的經歷、認識、體驗和感悟。雖然規律如此,但也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可以做到這樣。能如此的人,通常都是智者,至少是會對人生有所思考和總結的人。并不是年齡到了自然會這樣,而是境界提升之后才會如此。我這樣說話,只是在談自己的認識,也是在企圖影響自己的晚年。說與做是兩回事,說到的不一定能夠做到,但我還是準備這樣去做。
總之,退,實際上是失與得的混合物,是辯證的。失與得通常是相互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失會有得,有得亦會有失。至于失與得的大小多少與其內容,則是因人而異。但無論如何,正確看待退位和退休,找尋其中的積極意義,充實和過好晚年生活應當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