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書法:藏鋒市場 收筆國粹
- 自己看看
- 胡美蘭
- 777字
- 2019-03-14 15:58:08
當前,書法“偽包裝”現象嚴重,一些劣次庸俗的書法作品頻頻亮相,模糊和搞亂了書法作品的真實價值。有人自吹曾有外商欲以20萬美元購其草書,自己出于愛國之心未售,又有人說自己多次在國內外書法大賽中獲大獎,這些沽名釣譽之人于是有理求情于媒體給他“包裝”。一些不明真相而鑒賞水平有限的書法愛好者就誤以為這些劣次庸俗的作品是上品,群起仿之,褻瀆了傳統藝術。林岫意味深長地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我們大家是不是都慎重一些,把關嚴謹一些,嚴防劣次庸俗作品玷污了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聲譽。”
當今是商品時代,但林岫說,許多書法創作者都沒有商品價值觀念,被一些唯利之徒利用,擾亂了書法作品市場。就有人假借公家名義向書法家求出墨寶,轉手出售得利。有的單位付了收藏稿酬,約稿的中間人卻對書法家大講“社會公益”而侵吞了稿酬,居然雙方不知內幕達兩年之久。現在展覽、競賽活動多而亂,難免有渾水摸魚者。有的人打個旗號,拉一幫書法家組成評委,靠評獎、上電視等吸引大批作品,然后去找贊助單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無本萬利。有的作者對藝術作品著作權法茫然不知,交了參賽費和作品,又交入展費,還要附兩幅作品給贊助單位,居然不知道人家已經靠展覽腰纏萬貫,還感激地向組織者寄去土特產。林岫又講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實例。“去年在新加坡,一位畫廊的女老板說,新加坡有人花300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中國美術學院學生不署名的作品。曾有某人在新加坡以此類作品獲了獎,后來揭穿了。大家唾棄其人。但轉念一想,中國人何以這般沒有著作權法的觀念。”
書法應進入市場,但在這澎湃的大潮中,人們應學會認清書法作品的真偽,揭開“偽包裝”的畫皮。同時,我們的書法作者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要給書法掮客以可乘之機。只有分清良莠、辨清雅俗,才能保住書法進入市場的大局穩定,才能體現書法的真正價值。
(原載《中國市場經濟報》1996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