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衛生系統第一所成人教育單位——九江市衛生進修學校,擔負著江西省衛生系統在職人員的專業培訓任務。當年,組織上派九江市醫政科護理學會秘書長梅彩屏主持九江市衛生進修學校的創建工作,僅四名工作人員,一無校舍、二無師資。但他們同心協力,在1984年的夏天,使800平方米荒地變成了白衣戰士的新家。
數據顯示,九江市有400萬人口,城市人口40余萬。全市共有235個鄉2345個村,鄉醫只有2200多名,一個村平均不到一個鄉醫。如何提高鄉醫素質,解除農村看病只能請“土郎中”看的困難?如何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每村有2至3名鄉醫?辦函授是一個選擇。
問題和辦法提出來了,然而,有人認為函授教育經費少、要求高,梅校長卻說“我們辦函授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鄉醫的醫療水平,給農民帶來好處,何樂而不為!”但面對現實,確實困難重重,為了工作順利開展,她多方奔走,說服領導層,爭取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機會向縣、鄉衛生部門宣傳函授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有一次,她聽說市衛生局召開衛生局長會議,馬上坐公共汽車趕去會議地點對局長進行一番宣傳,贏得了他們的支持,有人說:“梅校長,我算服了你,你們的工作做到我們的會場來了,真是用心良苦啊!”江西省第一個面向鄉醫教育的九江函授站在這位年過半百、體弱多病的女校長手中建成了。
梅校長上有八旬老母,下有丈夫孩子,一個家庭有多少事務該由她去料理,然而她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給了學校和學生。家里人常說她把家當成旅館、把學校當家。
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目標管理優勝單位”,校黨支部連續四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該校畢業的學生,現多數成了縣、鄉醫院骨干。這是梅校長與全體老師通力合作的見證。梅校長也以她辛勤的勞動換來了市優秀工作者、職工教育先進個人及衛生系統優秀工作者、職工教育先進個人及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原載《九江日報》1994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