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保險學(第五版)
  • 孫祁祥
  • 2915字
  • 2019-12-06 19:12:27

第一節 保險市場概述

保險市場是由保險產品的供給方、保險產品的需求方和市場的監管方所組成的。供給方包括保險產品的“生產者”——保險公司;保險產品的供應商和服務商——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和保險公估人。需求方包括投保人、被保險人、保單持有人和受益人。市場的監管方就是指保險監管部門。在有的國家,它是屬于整個金融監管部門中的一個部分,例如英國和日本;在有的國家則是獨立的一個部門,如美國各個州的保險監管局和我國的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我們將在第六章討論保險公司,第七章討論保險消費者,第八章討論保險中介,第九章討論保險監管。

一、保險市場的特征

作為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市場同普通商品市場等其他市場有著相似點,比如它們都是交換關系的總和,都要發揮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的基礎性作用等。然而,它們之間也有著不同點。具體來說,保險市場具有如下特征:

(一)直接交易風險

保險市場在交易標的上與其他市場有著明顯的區別。普通商品市場上的交易對象是商品或者勞務關系,而保險市場上交易的則是“風險”。具體來說,在保險市場上,投保人以購買保單的方式將自己所面臨的特定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則在被保險人發生約定保險事故時進行賠償或給付。這樣一種制度安排將投保人未來的“不確定性”所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限制在可預見的范圍內,并“鎖定”這種損失,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將結果的“不確定性”變得“確定”,使人類可以在比較“成本”與“收益”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決策,并從事各種生產、經營活動。由此可見,通過保險市場的交易,投保人付出了保費,但卻獲得了保險公司所提供的經濟保障。

(二)交易具有承諾性

在普通商品市場上,買賣雙方在交易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錢貨兩清。這里暫不考慮普通商品交易中所出現的賒銷、分期付款等例外情況。然而,在保險市場上,當保險合同達成之時,被保險人并不能立即獲得保險賠償或給付。這是因為,保險是保險人對被保險人未來的不確定性損失進行賠償或給付的一種承諾,只有在保險合同期限內發生了約定的保險事故,保險人才會履行賠償或者給付的義務;反之,如果被保險人沒有發生約定的保險事故,則保險人沒有義務進行賠償和給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保險合同可以被視做一種看跌期權,而保險市場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種特殊的期權市場。

(三)信息不對稱程度高

保險市場同時還是一個典型的信息不對稱市場。在普通商品市場上,信息不對稱往往是單向的,也即信息優勢只存在于交易雙方中的一方。然而在保險市場上,由于保險機制的固有特性,信息不對稱卻是雙向的,即被保險人和保險人都可能存在信息優勢。首先,從被保險人來看,一方面,由于被保險人總是比保險人更了解保險標的風險狀態,因此,被保險人在投保時容易通過隱藏信息做出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保險人的選擇行為,即出現“逆選擇”;另一方面,在購買保險之后,被保險人會出現疏忽大意甚至欺詐等敗德行為,或者在風險發生之后消極減損,即出現“道德風險”。其次,從保險人來看,由于保險合同的專業性、技術性較強,保險人可能會利用被保險人的相關知識缺乏而對被保險人進行誤導、隱瞞或欺騙,從而損害被保險人的利益。

(四)具有較高的交易成本

與普通商品市場相比,保險市場的交易成本要更高一些。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合約閱讀成本。保險產品涉及精算、法律、金融、醫學等多學科的專業知識,條款相對復雜,用語比較嚴謹,普通顧客在閱讀相關內容的時候往往不能完全理解,這客觀上提高了合同的閱讀成本。面對較高的閱讀成本,許多顧客會謹慎購買甚至放棄購買,而保險營銷人員在營銷過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努力。其次,合約不完全帶來的成本。盡管保險合約在訂立時力求嚴謹、詳細,但可能還是無法涵蓋所有不可預期的意外狀況出現。如果保險合約對約定風險事故的定義不清晰,或者對損失范圍的界定不明確,或者對法律責任的認定出現偏差,被保險人和保險公司之間就可能會產生理賠糾紛,而解決該糾紛的成本往往十分高昂。孫祁祥、鄭偉等著:《經濟社會發展視角下的中國保險業——評價、問題與前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二、保險市場的運作原理

(一)風險聚集與轉移

保險人是專業的風險承擔者,它們通過提供各類保險產品來接受被保險人轉移的風險。因此,保險市場的首要功能是將大量不同類型的風險單位及其承載的各類風險聚集在一起,轉移至保險供給方,也即保險公司,然后由保險公司進行綜合管理。

(二)風險經營與損失分擔

在風險由保險需求方轉移到保險供給方的同時,作為必要的前提條件,保險人要向需求方收取保險費。這些保費除了用來維持保險人正常的經營活動所需要的成本以及獲取合理的利潤以外,主要是用來對那些遭受損失的被保險人進行經濟上的補償,這一過程稱為損失分擔。這是針對最傳統意義和最本質意義的保險而言的。在保險,特別是壽險的功能逐漸擴展以后,在有些情況下,保險就不一定是被保險人“對損失進行分擔”的過程。

(三)供求機制

上述過程是通過供求機制的運作來完成的。保險價格是保險市場上供求規律發揮作用的主要杠桿。在保險價格的調節下,保險需求與保險供給之間相互磨合、相互趨近,直至達到市場的均衡狀態。在均衡狀態下,風險經營者獲得合理效益,被保險人得到合理保障,保險市場各方主體都實現了各自效用的最大化。

三、保險市場的分類

依據不同的標準,我們可以對保險市場作不同的劃分。

(一)財產保險市場和人身保險市場

根據交易標的來劃分,保險市場可以分為財產保險市場和人身保險市場。其中,財產保險市場是專門從事各種財產保險產品交易的市場,比如家庭財產保險市場、企業財產保險市場、責任保險市場等,而人身保險市場是專門從事各種人身保險產品交易的市場,比如壽險市場、健康險市場等。

(二)原保險市場和再保險市場

根據業務承保方式的不同,保險市場可以分為原保險市場和再保險市場。其中,原保險市場又稱直接保險市場,它是指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通過訂立保險合同而建立保險關系的市場;而再保險市場又稱分保市場,它是指原保險人與再保險人之間通過訂立再保險合同而形成再保險關系的市場。

(三)國內保險市場和國際保險市場

根據保險業務所涉及的地域不同,保險市場可以分為國內保險市場和國際保險市場。其中,國內保險市場是指在本國境內形成保險商品交換關系的市場,國際保險市場是指在多個國家和地區之間或者世界范圍內通過保險商品交換而形成的各保險市場的整體。

(四)完全競爭型、完全壟斷型、寡頭壟斷型、壟斷競爭型保險市場

根據保險市場結構的不同,保險市場可以分為完全競爭型保險市場、完全壟斷型保險市場、寡頭壟斷型保險市場和壟斷競爭型保險市場。

完全競爭型保險市場是指一個保險市場上有數量眾多的保險公司,任何公司都可以自由進出市場,每一家保險公司都能夠提供同質無差異的保險商品,所有公司都是價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完全競爭型保險市場是一種理想的模式,在現實中并不存在。

完全壟斷型保險市場是指保險市場完全由一家保險公司所操縱,市場價格由該公司制定,其他保險公司無法進入保險市場。在完全壟斷型保險市場上,沒有市場競爭,沒有替代產品,消費者也沒有選擇的余地。

寡頭壟斷型保險市場是指保險市場上只存在少數相互競爭的保險公司,每一家保險公司的規模都比較大,市場集中度比較高,其他保險公司進入市場比較困難。

壟斷競爭型保險市場是指保險市場上存在著較多的保險公司,各公司提供有差別的保險產品,市場集中度并不高,進入壁壘較低,保險公司能夠自由進出保險市場。壟斷競爭型保險市場介于寡頭壟斷型保險市場和完全競爭型保險市場之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民丰县| 东兴市| 襄汾县| 鹤峰县| 邵阳县| 大方县| 连山| 阿坝| 东乌珠穆沁旗| 云安县| 铜川市| 宣城市| 淮安市| 昌邑市| 宜都市| 密山市| 资源县| 兴城市| 丹凤县| 台南市| 杭州市| 丽水市| 马公市| 信阳市| 绥阳县| 辰溪县| 成安县| 礼泉县| 博客| 湘潭市| 白河县| 济南市| 抚远县| 邢台县| 子洲县| 辰溪县| 曲阜市| 荆州市| 米林县|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