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寶太監下西洋

王朱棣打著“靖難”的旗號,以武力奪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即位之初,他并不十分舒心。按照皇位繼承制度和傳統觀念,就算他提出一百條理由,給建文帝編造一千條罪狀,這皇帝的寶座也輪不到他來坐,因而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對。

劉基的兒子劉和朱棣一向友善,但朱棣稱帝后,他寧死也不去朝賀,最后在獄中上吊自盡,保持節操。方孝孺是建文帝的侍讀學士,朱棣命他草擬即位詔書,他拒不執筆,被斬首示眾。

朱棣心里明白,殺人只能是一種權宜之計,鎮壓并不能征服人心。他想:“歷代不少明君,謀取帝位的手段未必名正言順,主要是他們能內修政治,外揚國威,使四海臣服,萬民景仰。我若能干出一番偉業,像唐太宗一樣,讓遠近的國家都來朝貢,我的威望不就大大提高了嗎?”于是決定派遣一支龐大的遠洋船隊,出訪西洋各國,樹立大國的威風,擴大自己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便明言的目的,那就是尋訪建文帝的下落。建文帝不死,他就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那時,中國人把現在蘇門答臘以西的印度洋稱作西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越洋遠航,無論是造船技術還是航海技術,都存在著不少困難,這就需要一位杰出官員擔任統帥。明成祖再三考慮,決定讓三寶太監鄭和擔此重任。

鄭和,本姓馬,小名三保,云南昆陽(今晉寧)人。從小聰明伶俐,儀表堂堂。朱元璋遠征云南,三保在12歲時為大將沐英所擄,帶回京城,輾轉到了朱棣府中,當了一名侍童。靖難兵起,他表現出無比的忠誠和杰出的軍事才能,常被派到部隊擔任監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朱棣的寵信,賜姓鄭,從此更名鄭和。永樂元年,他得到和尚道衍的召引,接受菩薩戒,又成了佛門弟子,法名福善。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故鄭和又稱三寶太監。

鄭和受命后,進行了周密的準備工作,很快組建成一支龐大的船隊。

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盛夏的一天,蘇州府劉家港碼頭上人頭攢動,鑼鼓喧天。遼闊的港灣上,一字形排列著62艘樓船。最大的一艘長150米,寬60米,可裝載1000多人。其余的也有120米長,寬50米左右。每條船上,矗立著9根檣桅,張著12面風帆。除此以外,還有100多艘較小的船只。

這支龐大的船隊,總共裝載27800多人。其中有負責駕駛、掌舵、測量等的航海技術人員,還有負責修理武器和工具的熟練匠作,負責翻譯的“通事”,主管外交的“行人”以及其他服務人員和勤雜役夫等,再就是用以自衛的武裝士兵。

鄭和揮手告別了前來送行的官員和群眾,登上了最大的一艘樓船。隨著開船的號角吹響,只見白帆張天,一艘艘高大的樓船緩緩向東駛去。他們“涉彼狂瀾,如履平地”,這樣大的規模和氣魄,在當時的世界航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船隊停靠的第一站是占城(今越南東南部)。鄭和的船隊受到了當地百姓、官員和國王的熱烈歡迎和友好款待。鄭和以中國皇帝的名義,向國王贈送了厚禮,國王也以當地的特產象牙、犀角、奇南香等珍貴物品回贈。國王還親手寫了一封國書,托鄭和帶給中國皇帝,表達占城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船隊又乘風破浪,經爪哇(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駛抵舊港(今巨港)。舊港的酋長陳祖義是個殺人越貨的海盜頭子,鄭和的船隊路過這里,陳祖義見船多兵眾,硬拼難以得手,便假裝投降,伺機劫掠。誰知鄭和早有防備,待賊船靠近時,他一聲令下,霎時火炮齊鳴,弩石如雨,賊兵大敗,死傷5000人,被毀船只10艘,賊首陳祖義就擒,關進底艙,準備押解京師問罪。

船隊開進了馬來半島的滿剌加(馬六甲),鄭和修筑了倉庫和營房,長年派兵駐守,以便下次航行時補充淡水和給養。

不久,他們又揚帆啟航,先后到達蘇門答臘、錫蘭山(今斯里蘭卡)、葛蘭(今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諫義里一帶)、古里(印度西南沿海科澤科德一帶)等地。所到之處,鄭和都以大明皇帝使節的名義去拜訪當地的頭領和國王,向他們贈送禮品,表達大明帝國愿意和他們友好通商往來的誠意。當然也得到了他們相應的回贈和熱情款待。

和當地人開展平等互利的商貿活動,也是鄭和的重要任務之一。

在爪哇,中國運去的瓷器、絲綢,受到當地人民的歡迎,當地產的珍珠、寶石、麝香等物品,又是中國市場上十分搶手的貨物,因此,雙邊貿易十分順利。中國人買賣公平、友好和善的大國風范,給爪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商貿活動也開展得紅紅火火。他們帶去的金銀、錢幣,瓷、銅、鐵器以及茶葉、絲綢等貨物,統統銷售一空,換來的則是珍珠、寶石、象牙、胡椒、藥材等中國急需的物品。

這次遠航,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直到第三年春天才返回祖國。

鄭和回國后,明成祖極為高興,重賞了全體工作人員。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二月,鄭和再次奉命出使西洋。在路過錫蘭山時,酋長亞烈苦奈兒見財起意,將鄭和一行誘騙上岸,一面強索財物,一面派兵攻打船隊。鄭和探知他的都城守備空虛,便派兵偷襲,生擒亞烈苦奈兒及其屬下官員、妻妾、子女數十人。

攻打船隊的敵軍見都城遭到襲擊,酋長被擄,火速撤兵,救援都城。船上的明軍趁勢掩殺過去,將敵軍全部殲滅。

永樂九年六月,鄭和返回京都,獻上戰俘。為了維護明帝國與錫蘭山人民的友誼,明成祖將他們放了回去。

那時,交趾(今越南北部)已被明軍征服,鄭和又大破錫蘭山軍隊,因而揚威海外,周邊國家紛紛遣使前來中國朝貢。

像這樣的大規模遠航,鄭和一共進行了七次,先后訪問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經歷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前后28年。其中以第五次的航程最遠。船隊從江蘇出發,經南中國海,穿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再繞過印度半島,西入阿拉伯灣,過紅海,到達非洲東海岸的木骨都束(即摩加迪沙)和不喇哇(屬索馬里)以及麻林(屬肯尼亞)。

鄭和的最后一次航行是在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比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公元1492年)、達·伽馬開辟新航路(公元1497年)還早半個世紀。就在這次航行的歸途中,即公元1433年4月上旬,為航海事業耗盡一生心血的鄭和,病逝在印度半島西南部的古里。

鄭和七下西洋,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國家的聯系和物質文化交流,同時也促進了我國海上交通事業的發展,在中國和世界航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鄭和是打通中國到東非航道的第一人,也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先驅。

在15世紀初期,我們偉大的祖國就出現了像鄭和這樣的航海家,是值得驕傲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川县| 五大连池市| 中阳县| 浮山县| 五峰| 迭部县| 金平| 威信县| 钟山县| 南安市| 如东县| 上思县| 大洼县| 凤山市| 汝州市| 寻甸| 胶南市| 侯马市| 南安市| 修水县| 周宁县| 泗水县| 芜湖市| 屏南县| 泰兴市| 张北县| 平乡县| 河津市| 海兴县| 河北区| 富民县| 五华县| 平舆县| 穆棱市| 达州市| 雷山县| 河北省| 盐津县| 清水河县| 巨鹿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