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道教文化的基本特色

道教文化之所以能夠存在并且在歷史上發生影響,是因為有它自身的特色。故而,我們認識道教文化,就必須抓住它的特色,這是入門的一個關鍵問題。

道教文化特色與其基本宗旨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要認識道教文化特色,就應該從其基本宗旨入手來加以考察。

道教的基本宗旨是什么呢?概括起來有八個字:延年益壽、羽化登仙。所謂“延年益壽”就是延長生命在現實世界的存在時限;所謂“羽化登仙”就是通過一定的修養方式來變化氣質,使修行者達到“長生久視”、老而不死的目標。“延年益壽”是從人的層面來講的,“羽化登仙”是從“化人”的層面而言的。換一個角度來看,“延年益壽”只是為了延長人的壽命而已,這個追求基本上沒有超出世俗人類生活的范圍;但“羽化登仙”卻不一樣,它所追求的是超越人類的生命局限,達到與大道合一而永存。雖然,道教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不死”含義的理解有所差異,但以“不死”成仙作為其追求的最高目標,這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道教所說的“不死”并非都是從肉身永存的意義上說的,在后來基本上是側重于精神永存的意義了。

“延年益壽”與“羽化登仙”是道教宗旨中的兩個層面。如果說前者是初級目標,那么后者則是高級目標。初級目標是高級目標的基礎,高級目標是初級目標的理想結局。所謂“理想結局”意味著道門中人可以朝著這個目標進發,但并非一定能夠達到。從現實世界的角度來看,道教的最高目標僅僅是一種假定,但這種假定在歷史上的確推動了道門中人不斷努力,激發他們尋求實現目標的各種方法。

(一)鮮明特色: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

在前面,我已經把道教的基本宗旨稍加解釋了。現在我要進一步來闡述道教文化的特色。我為什么要先說明道教的基本宗旨呢?因為道教文化實際上是在道教宗旨的推動下逐步形成并且發展起來的,其特色當然也就由其基本宗旨所決定了。從邏輯上看,不論是“延年益壽”還是“羽化登仙”,都體現了道門中人對生命的關注。

事實根據在哪里呢?我想可以從彭祖的故事入手來討論。在道教文獻中,有關彭祖的資料為數不少,晉朝道教思想家葛洪的《神仙傳》對彭祖的生平事跡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大體的情節是這樣的:

彭祖,姓篯,名叫鏗,是顓頊帝高陽氏的玄孫。據說到了商朝(約公元前15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末,彭祖已活了767歲,卻不令人感到衰老。在少年的時候,他就雅好寧靜心境的追求,不為世俗事務而憂慮,不為名聲榮譽而經營,不去修飾車輛和穿著,而僅以養生治身作為要事。商王聽說他的事跡之后,任以“大夫”的職務,但他經常自稱有病而清幽居處,不參與政事。他善于“補導”的養生方法,服食水桂、云母粉、鹿角散,一直保持年少的容貌。他性情深沉而莊重,從來不聲稱自己有養生的道術,也不作欺詐迷惑人的鬼怪變化的事情。他的生活順應天地運行的自然規律。年輕時,他曾周游許多地方,好獨自行動,人們不知道他到哪里去,等候他也未能見到。他有車馬卻不經常乘坐。他出門而游,或者幾百天,或者幾十天,從不攜帶糧食,但當他回家的時候,其衣食方面卻同別人沒有什么區別。他經常進行胞胎式的內呼吸功法,每次行動從早上一直到中午才休息;功畢則含胸拔背端坐,以雙手揩眼睛,按摩軀體,以舌頭舔嘴唇,吞咽唾液。接著,面對太陽,吮吸精氣幾十口,這樣才起來走動言笑。如果感到疲倦或者身體不舒適,便道引內氣,以攻病灶所在,同時將意念注于面部、九竅、五臟、四肢以及毛發,讓各器官組織都能獲得心神的察照。這時會感覺到氣息像云彩一樣飄浮于身體之中。所以,由鼻口接納而來的外氣就能轉化成內氣,運行達到十指末端。一會兒,身體便寬和。商王曾親自前往詢問養生之法,彭祖沒有告訴他。商王遺贈給彭祖的珍貴玩賞物品,陸陸續續,加起來達到數萬金,彭祖把這些物品全部接納了,但又轉過來周濟貧窮卑賤的人,毫無保留。這段話的內容見于葛洪《神仙傳》卷一,本是文言文,為了便于閱讀,以現代語文體翻譯之。

以上是《神仙傳》彭祖故事的部分翻譯。有關彭祖的事跡,在道教其他典籍中還有不少記載,例如《列仙傳》、《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書都言及彭祖的身世并且描述了許多生動的情節。在民間,彭祖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我在小時候曾聽老輩人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叫做彭祖,他活了八百歲,皮膚卻和兒童差不多。據說,彭祖有蛇的特性,每過十年八年,就會蛻皮一次。他要蛻皮的時候就住進一間秘密的屋子里,躺在里邊睡上三個月,像蛇冬眠一樣。醒來以后,皮就自動蛻落下來,恰似換一件衣服那樣簡便。這樣,過了八百年,那間秘密房子里裝的皮干差不多已疊到大梁。

彭祖蛻皮的事情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至于他的壽命,文獻記載也有不同。不過,彭祖這個人在歷史上倒是真實存在的。從先秦諸子百家的言論到《左傳》、《國語》、《竹書紀年》以及漢代以來的史籍都涉及彭祖事跡,另外從民間姓氏族譜與地方志書、文人碑記中也可以發現大量的關于彭祖的資料。瀏覽先秦古籍,我感到道家對彭祖宣傳最多,在《莊子》里,彭祖已經是一個長壽的典型,道教更在這方面進行加工發揮。于是,彭祖在道教中不僅是一個高壽的人,而且被尊奉為神仙。道教對彭祖故事的加工,實際上是在塑造一種生命理想典型。彭祖的形象代表了道教的一種理想追求,他對后來道門中人的延年益壽活動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所以,自漢代以來,隨著道教組織的發展,新的修道理想典型也不斷地出現,他們本來只是一般的修道人物,后來陸續進入道教神仙譜系。這反映了道教對于生命一直抱著熱誠的態度。

(二)基本形式特征:自覺地運用象征符號來傳遞生命意識

道教生命意識并非只是反映在神仙故事之中;如果我們擴展視野,就會看到,凡是有道教組織活動留下痕跡的地方幾乎都可以感受到生命意識的強烈輻射力。這種輻射力的作用不是以直接穿透的方式表現出來,而是通過象征符號來傳遞的。

什么是象征呢?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現于感性觀照的一種現成的外在事物,對這種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來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種較廣泛較普遍的意義來看。因此,我們在象征里應該分出兩個因素,第一是意義,其次是這意義的表現。意義就是一種觀念或對象,不管它的內容是什么,表現是一種感性存在或一種形象。”黑格爾:《美學》第二卷,第10頁,商務印書館,1979年。在這段話中,黑格爾把象征分為“意義”與“表現”兩個因素,又從“表現”上升到“形象”。他運用抽象分析法,對象征的構成因素作了界定。通俗一點說,所謂象征就是不直說本意,而以含蓄的存在物來暗示所要表達的意義。這樣,象征就有了隱喻性,可以造成一種朦朧的詩意美。

就一般意義來講,黑格爾把“象征”看做一種代表一定意義的“現成的外在事物”,這是說得通的。需要補充的是,這種外在事物可以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之物,也可以是人工創造的。事實上,作為外在事物,當它成為象征時本身就打上了人的精神烙印,不管它直接來源于自然界還是對自然界的肖似模擬或變形處理,都體現了人類的藝能。當同一題材的某一形象在不同場合反復出現時,這一形象便成了符號,它是某種意義的代表。現代象征形式哲學的代表人物卡西爾指出,一種象征形式應理解為一種精神能量,借其之助使一種精神的意義內容和一種具體的感性記號相連,并內在地屬于此記號。他認為,“象征不只是一種指示性記號,從一個領域指示另一個領域,而且是參與這兩個不同領域的記號,即通過外部物質世界中的記號顯示內部精神世界中的記號”轉引自李幼蒸:《理論符號學導論》,第493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按照這種看法,象征不僅以符號的形式出現,而且是溝通表里關系、內外關系、正反關系的一種中介,它不是獨立存在的,只有當記號暗示了別于自身意義的存在,象征才是存在的。

從象征符號的立場來審視道教文化,我們可以有許多與以往所不同的認識。可以說,道教文化中的諸多表現形態,諸如神仙人物形象、繪畫、建筑、雕塑、科儀動作,乃至道門中人所使用的各種法器等等,都具有象征符號的意義,因為這些形態在深層次上都寄托了道教的生命意識,傳遞道教的基本精神。就拿道教教主太上老君的形象來說,便可以見其象征旨趣。大家知道,太上老君的原型是先秦道家學派理論大師老子(老聃),他的生平事跡見于司馬遷的《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司馬遷對老子的相貌著墨并不多,但到了葛洪的《抱樸子》,老子的“真形”已相當具體。葛氏謂老子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卦,以神龜為床,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云為衣,重疊之冠,雷電在上,晃晃昱昱。葛洪不僅描述了老子的“肖像”,而且做了環境渲染。這種渲染乃具有象征符號的意蘊,尤其是“八卦”以及相關的數字更是如此。在傳統的“易學”關于“易學”問題,將在下一講具體闡述。中,八卦出于太極,太極函陰陽,陰陽相感而八卦生。八卦會于中而成九宮,九宮之數實以一、三、五、七、九為框架,所謂老子真形在整體上意味著“太極”,在數為一。一生二,二生三,所以老子之額有“三理”。三生萬物,萬物各具木火土金水這五行,故老子“秀眉長五寸”;五行各有陰陽,陰陽運化,天生地成,故《易》數變,一變而為七,老子“耳長七寸”,七變而為九,故老子身長九尺。關于“一變而為七”的數變系列,見于《列子·天瑞篇》。由此不難看出,葛洪用以描繪老子真形的那些數字是別有一番用意的。作為數碼代號,一、三、五、七、九也是象征符號,暗示了宇宙間天地萬物的演化系列。由于代表宇宙演化的“九宮”之數蘊涵著生化妙理,老子的身形也就有了多種變體,唐宋以來,各種老子身形變化的故事之所以紛出,即由此而發端。老子形象,只是道教中象征符號的一個小例子,但從這種形象的表現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道教象征符號的深刻內涵。應該注意的是,道教文化象征符號不是偶然的,而是相當普遍的。如果你有機會到道教的洞天福地考察一下,就會感受到這種濃厚的象征符號氛圍。因為不論是花草、樹木、河流、石頭,還是人工創造的圖像,都是有所寄托的。至于那些敘說煉丹的詩詞,往往以隱喻的形式來暗示火候操持的道理。這說明道教對于象征符號的運用已具有自覺的意識。請大家注意“自覺”這兩個字,我在這里使用“自覺”是經過認真思考的。之所以用“自覺”來說明道教象征符號,是因為使用象征符號在道教中已經成為普遍的表達風格。這就是我為什么把“象征符號”作為道教文化一個基本特色的理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西| 宜州市| 西乌| 满城县| 饶平县| 伊春市| 璧山县| 吐鲁番市| 辉南县| 梓潼县| 荃湾区| 尉犁县| 轮台县| 綦江县| 古交市| 南雄市| 朝阳市| 瑞金市| 镇雄县| 柯坪县| 宜昌市| 津市市| 若羌县| 永新县| 吉首市| 永福县| 云梦县| 辉县市| 亳州市| 五莲县| 象州县| 临沂市| 台南县| 津南区| 安阳市| 太湖县| 克拉玛依市| 巴楚县| 顺昌县| 攀枝花市|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