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論研究
- 生安鋒
- 711字
- 2019-11-25 18:27:30
第二章 霍米·巴巴的學術成長與發展
霍米·巴巴于1949年出生于印度孟買的一個印度祆教徒家庭。1970年于孟買大學的埃爾費斯通學院(Elphinstone College)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之后憑借良好的家境得以赴英國牛津大學基督教堂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ge)留學,并先后獲得雙碩士學位(M.Phil.,1974; MA,1977);繼而于1990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D.Phil.)。巴巴的父親是孟買的一位資深律師,但對巴巴的學術生涯產生重要影響的兩位家人都是女性。一位是巴巴的母親,她出生于書香門第,受過很好的家庭教育和基礎教育,是一個虔誠的祆教徒,十分熱衷于慈善事業,非常喜歡法國文化。她在巴巴的一生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巴巴曾說過他選擇英文作為自己的專業幾乎完全是受其母親的影響。她一生喜歡藝術、文化和語言,尤其是詩歌,常常給小孩子們朗誦詩歌,也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家中書報甚豐,訂有《巴黎評論》、《倫敦》雜志、《紐約評論》、《紐約時報書評》、《聽眾》和《泰晤士報文學評論副刊》等。她對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熱愛影響了巴巴的一生。另一位對巴巴產生重要影響的女性則是他夫人。到英國的著名學府留學或者到英國定居一直是印度中產階級的夢想。巴巴在孟買大學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后,便來到牛津大學繼續深造,在那里認識了后來的妻子杰奎琳(Jacqueline),而她也出身于一個印度的移民家庭。她的父母是二戰期間逃到孟買的德國猶太難民,是典型的散居外國的猶太人(Diaspora)家庭;后來他們于1960年代初期定居米蘭。杰奎琳與巴巴相識于英國,她受過專業的律師訓練,專業是移民法和難民法。巴巴通過她在學術上獲得了一種新視角,對其文化批評事業頗有助益。我們在閱讀巴巴那些探討移民、流散者、難民等所謂“少數族”的公民權、敘述權與世界主義概念等的著作時,不難想到他夫人對他那種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