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古文論釋林:明代(上卷)
- 黃卓越 李壯鷹
- 602字
- 2019-11-25 18:32:10
朱權
朱權(1378—1448),明太祖第十七子,自稱大明奇士,別號臞仙、涵虛子、丹丘先生、朱真人等。洪武二十四年,封寧王,逾二年就藩軍事“巨鎮”大寧,后被燕王朱棣劫持,置軍中,屬草檄文。永樂元年,改封南昌。卒后謚獻王,世稱寧獻王。朱權多才善謀,《明通鑒》卷十二載:“太祖諸子,燕王善戰,寧王善謀。”也是明初著名的戲劇家、戲劇理論家、歷史學家、道教理論家等,尤其在戲劇理論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出身皇室的朱權,經歷了朝廷巨變、個人巨變,改封南昌后,便構筑精廬,于其間鼓琴讀書,深自韜晦,借此躲避成祖的猜忌殺伐。晚年熱衷于“修真養性”,并好學博古,涉獵廣泛,于詩文史籍、諸子百家及釋老、卜筮、修煉諸書無所不窺。其主要著作有《寧國風范》、《文譜》、《詩譜》、《通鑒博論》、《漢唐秘史》、《琴阮啟蒙》、《神隱》、《太和正音譜》、《瓊林雅韻》、《務頭集韻》等數十種,后三種是戲曲理論專著,《太和正音譜》更是中國戲曲史上最重要的理論專著之一。《四庫全書》著錄《漢唐秘史》、《神隱》、《瓊林雅韻》等書。另朱權所作雜劇有十幾種,流傳至今的只有《沖漠子獨步大羅天》、《文君私奔相如》兩種,均收入脈望館《孤本元明雜劇》。
《太和正音譜》較好的版本主要有影寫洪武間刻本、《嘯余譜》本、《錄鬼簿》(外四種)本等,另《元曲選》、《重校說郛》、《學海類編》、《古今圖書集成》等叢書亦收入,但已不是原著的真實面目,與原著有較大出入,故參考價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