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巴拿馬運河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經歷超乎尋常,卻又那么簡單。

我小時候就聽說過巴拿馬運河的故事。50年代早期,我祖母的一個兄弟移居巴西。他經歷了黃熱病和革命,卻安然無恙,還攢了一大筆錢。我六七歲的時候,他們一家人回到了荷蘭。他有一個黑頭發、黑眼睛的女兒,這個小姑娘立刻在我們這個小鎮上引起了轟動。不久,他們就到巴黎去享受生活了,那里更適合他們,在這個小鎮上過日子只會讓他們感到拘謹。

巴拿馬運河(房龍)

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和“世界橋梁”。

楓丹白露,法國巴黎大都會地區內的一個市鎮。楓丹白露有不少著名的景點和建筑。

但是,他們在法國的旅行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有一次遭遇。女孩子們很是為自己的黑頭發洋洋自得,精心地把頭發編成長長的辮子,幾乎拖到腳面。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她們擠上去楓丹白露的公共汽車。車上很擁擠,姑娘們被推來搡去。等到了目的地,見鬼,辮子不見了!

在19世紀80年代后期,頭發被偷走可不是什么新鮮事。人們用偷來的頭發制作假發髻,這種發髻可以壓在用布做成的小帽子下面,討人喜歡,因此非常受歡迎。那種小帽子其實已經銷聲匿跡快50年了,如今又卷土重來。假發總是供不應求,于是就有人以偷辮子為職業。這些小偷不僅出沒于巴黎,在歐洲的各大城市都有他們的影子。這些可憐的巴西人于是成了犧牲品。她們辛辛苦苦梳理了20年的長發被一把鋒利的剪刀咔嚓一下就毀掉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件事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從那時起,我知道有一個民族叫做法蘭西。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知道了埃菲爾鐵塔的存在,那座鐵塔讓我加深了對法國的認識。后來,我變成了一個熱心的親法國派。

我這么說是有證據的,我從那時開始專心致志地學習法語,那是多么高貴的一種語言。我艱難地練習著法語中的“我有”“你有”“你是”“我是”……法語真是太難了,比我的母語荷蘭語復雜,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我還是在進步。那時,書店每周一次會給我們送來一些讀物,我從中翻出巴黎的《圖片畫報》,能翻譯出那些漂亮的圖片下面的簡單的文字說明。正是借助這個方法,我知道了很多關于費迪南·德·雷塞布的故事。我知道他成功地開鑿了蘇伊士運河,又勇敢地著手在巴拿馬地峽開鑿另一條運河,希望再獲成功。但是奇怪的是,他非但沒能再造輝煌,還被關進了法國的監獄。

很多年以后,我才弄明白“巴拿馬丑聞”是怎么回事。但是,對于這條分隔大西洋與太平洋的狹長地帶,我有了不少了解。在這里有高山深谷,人們難以接近,這里住著野蠻的土著,還有兇惡的鱷魚出沒。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1889年建成,位于法國巴黎戰神廣場,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法國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

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之一,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兩地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

巴拿馬丑聞指1892-1893年被披露的巴拿馬運河公司舞弊案件。以雷塞布為首的高管層在工程難以為繼的情況下,大肆侵吞公開發行的運河股票資金。為掩蓋真相,他們不斷增發債券,公司動用大筆金錢賄賂官員。到1889年,運河公司山窮水盡,不得不宣告破產,雷塞布本人也上了法庭。

你知道,童年時期的記憶就像花園里的雜草一樣頑固。人們會想盡辦法對付雜草,鋤掉它、毒死它、燒掉它。但是幾天之后,你看,它又若無其事地長出來了。將近半個世紀過去了,在我的記憶中,巴拿馬地峽仍然代表著峻嶺、密林、野人和兇猛的鱷魚。

侍者敲門向我通報:“先生,我們的船馬上要到達克里斯托馬爾了。”我立刻穿上外衣、涼鞋,來到甲板上。我喃喃自語:“我的天哪!船長走錯路了。我們來到了荷蘭角。”因為遠處的景色分明就像我故鄉的海岸那樣讓人激動,而應該是運河入口處的地方多么像馬斯河或斯凱爾特河的河口。

等我們離得近一點兒了,我便看出了差異。地面并不平坦,有一些矮山,其余的景色幾乎和荷蘭一模一樣。如果你說這里是鹿特丹,我一點兒都不會懷疑。一向禮貌大度的美國政府慷慨地用偉大的意大利發現者的名字為這座城市命名。當時,美國正在計劃中的運河北部建立自己的海港,以避免和19世紀中葉以來的瘟疫中心科隆有什么直接的聯系。

我們現在已經很難看到舊日科隆的影子。威廉·阿斯平沃爾修建巴拿馬地峽鐵路時把這里作為終點。在鐵路勃興的時候,這里就被稱作阿斯平沃爾。對巴拿馬人來說,這個名字實在是有點兒復雜。很快,科隆這個更簡單、更上口的西班牙名字就取而代之了。隨之,這個城市陷入了嚴重的無人管理的狀態。街道變成沼澤,成了黃熱病和蚊蟲理想的滋生地。1903年,美國政府成功地排演了一場一夜革命,占有了從太平洋通往大西洋的一條狹長的土地。在著名的和平條約中有一條規定——美國有權管理新建的巴拿馬共和國的大城市的衛生狀況。

戈格斯

戈格斯(1854-1920),美軍醫官,巴拿馬運河修建期間運河區的首席衛生官員。

雷塞布

雷塞布(1805-1894),法國外交官、實業家,著名的蘇伊士運河由他主持開鑿,于1869年完工。這一工程的成功讓他名利雙收。1884年,他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79年,年過古稀的雷塞布奉命開鑿巴拿馬運河。但是,氣候、疾病、資金等方面的問題使得這項工程遭受重重挫折,最終失敗。雷塞布深受打擊,抑郁離世。

下面要介紹一個名叫戈格斯的人。他真是個奇跡般的人物,要是沒有他,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運河。

發現太平洋(房龍)

在可憐的雷塞布時代,大量的西班牙人、法國人和古巴人在這個被上帝遺忘、瘧疾與黃熱病肆虐的地方艱難地挖掘,卻最終殞命于此。

如今,運河區的衛生狀況很好,蚊子根本沒有容身之地。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這個輕聲細語的來自南方的美國紳士已經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他把實際的開鑿工作交代給另一位軍官。我們得到了一條從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捷徑。開鑿這樣一條運河,是人們從1513年以來就懷有的夢想。那一年,巴爾博亞發現了太平洋,成為“海軍上將與司令”。

巴爾博亞被殺害(房龍)

巴爾博亞

巴爾博亞(1475?-1519),西班牙探險家,第一個橫穿美洲大陸到達太平洋的歐洲人。他聽說達連灣以南有一片大海和盛產黃金之國,便于1513年9月1日率領200個西班牙人和1000多個印第安人,開始了著名的穿過巴拿馬地峽的遠征。他一路克服重重困難,于9月25日登上地峽西部高原的頂峰,望見了太平洋。當時,他把這個大洋稱為南海。為此,他被任命為南海總司令。隨后,巴爾博亞又成功地越過達連山脈,考察了太平洋海岸的海灣。這些舉動引起了一個名叫佩德拉里亞斯的人的妒忌,他編造了一個罪名,使巴爾博亞被捕并遭殺害。

可憐的巴爾博亞!嚴肅、辛勞卻欠缺能力的巴爾博亞!他不辭勞苦地穿梭于地峽,建立了城市、碉堡,給遙遠的西班牙天主教國王送去他征服這塊土地的令人振奮的消息。其他人,工作不賣力,卻在覬覦巴爾博亞的位置。其中一個人最終如愿以償。他捏造了一個簡單的罪名,就輕易地使巴爾博亞被捕了。巴爾博亞,這位太平洋的發現者,最終卻被斬首,罪名是叛逆和國王的敵人。

開鑿運河的哥達斯和讓開鑿工作得以進行的戈格斯為政府工作盡職盡責,他們也得到了政府的回報。然而,他們的年薪卻讓在私營企業工作的人驚訝萬分。在這些富有的商人眼里,美國醫療隊少校和美國工程隊上校的薪水只夠用來買香煙。

我在新聞圈里待過很長時間,和陸軍、海軍軍官有些交情。這些人都算得上是這個時代的開明人士,他們對于體力鍛煉卻有著明顯的反感。他們總是嘲笑安納波利斯軍校西點軍校的畢業生。他們大談,這么多沒有意義的操練毫無用處,課程也太死板,而且學生們的思想還會受到束縛。但是,我完全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認為,這兩所軍校的畢業生,比普通大學的學生更加彬彬有禮。更重要的是,我發現他們就好像名牌大學的教授一樣,樸素、直率,對于分配給自己的任務毫無怨言,也不會提出額外的條件。

安納波利斯軍校校徽

安納波利斯軍校,也叫美國海軍學院,創建于1842年,是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軍官本科教育學校,位于馬里蘭州的安納波利斯。

西點軍校校徽

西點軍校,又稱美國軍事學院,創建于1802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軍事學院之一,校訓是“責任、榮譽、國家”。

今天他們可能被分配管理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明天可能被要求在20英里長的山地上開鑿一條水渠,或者去大海中救出一名飛行員,又或者阻止日本人非法獵取海豹,同時又不能激怒敏感的東京統治者。如果他們順利完成任務,不會得到多少贊揚;但是如果失敗了,卻要面對數不清的責難。雖然如此不公平,卻仍然有很多人愿意來求職。人們認為,這種工作具有穩定性與規律性。確實,這種職業的報酬低得驚人,但是旱澇保收,要做一個正經人就行。另一方面,升遷的速度雖然很慢,卻是按部就班的。許多有抱負的年輕人,也沒比海軍部頂層辦公室普通的辦事員升遷得快多少,而這個辦事員唯一可以引以為豪的就是從來沒有犯過錯誤。

我經常感到困惑:為什么那么多聰明能干的年輕人情愿放棄能夠掙大錢的生意,而投身于收入微薄的職業?后來,我明白了原因所在。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適合競爭激烈的工作,而競爭正是現代經濟生活的起點和終點。

巴爾博亞的雕像

我不打算針對這種現象發表自己的觀點。我想這完全要看你是怎樣生活的。比如,有一些人,如果他們能把東西賣給另一些人,他們會感到這個過程充滿樂趣;而另外一些人,如果你讓他們向陌生人推銷商品,而且是一些別人不需要的商品,他們寧死都不會答應。這第二種可憐的人,如果被迫去兜售自己,一定會表現得很糟糕。

陸軍和海軍軍官就屬于第一種人,他們要執行上級指定的任務,但是不必違背意愿。他們的工作一直受到隱秘的注視。多年以來,上級與他們風雨同舟,他們一同奮斗在工作崗位上或者生活在軍艦上。上級對他們的性格一清二楚,他們也對彼此的性格和習慣了如指掌。在工作當中,確實存在厚此薄彼的現象。因為我們都是凡人,而不是圣人,因此必然有自己的好惡。但是因為存在一套精巧的制衡機制,弊端就會減到最少。總之,只要一個軍人能夠抵制住當前的競爭體制在物質方面的誘惑,他穿上軍裝之后,就知道未來的路只能靠自己去打拼,他就不會涉足爾虞我詐的商場。

也有一些人隨波逐流或者懶惰成性,他們可能是在混日子。但是,這種人總是極少數。大部分人的生活態度是誠實、認真的。他們寧可不參與競爭,也不愿意為了掙大錢而破壞人格的完整。

關于建造運河的人,我們就說這么多吧!下面我將提供一些統計數字和關于地理方面的情況,供需要的人參考。

許多人對于巴拿馬運河有一些粗淺的了解,他們知道這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運河。它并不像蘆葦管或者浴室里的水管,水流可以自由通過。它甚至不像普通的運河那樣是挖進地面的。巴拿馬運河流經一個閣樓似的東西。除了延伸到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兩段外,運河是在海平面上穿過的。在加通湖這一段,竟超過海平面85英尺!

巴拿馬運河的橫截面(房龍)

著名的庫萊布拉航道(現稱蓋拉特航道,是為了紀念主持開鑿事務的蓋拉特),深45英尺,但它的底部高出海平面40英尺。運河的寬度幾乎可以允許任何船只通過這狹窄的地峽,除了“伊麗莎白王后”號、“瑪麗王后”號和“諾曼底”號。巴拿馬運河的運輸量是2900萬噸(比蘇伊士運河只少700萬噸)。我們大可不必為這三艘水上巨怪操心,因為它們可能是碩果僅存了。這些巨輪將同那種把數量當做質量、把恐龍當做造物主最后驕傲的文明一起消失。

運河流經一條美國領土,這條地帶兩邊各有5英里寬,但不包括巴拿馬城和科隆。自從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建立起那個傀儡國家,這兩個城市就一直屬于巴拿馬共和國。按照規定,運河區的土地不能歸私人所有,只能歸政府所有。來此訪問的人會驚訝萬分地發現,在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地方,它完全由政府來管理,而不是由私人企業來管理。

西奧多·羅斯福

西奧多·羅斯福(1858-1919),美國軍事家、政治家,美國第26任總統(1901-1909)。在總統任期內,他對國內的主要貢獻是建立資源保護政策、建立公平交易法案等;對外奉行門羅主義,實行擴張政策,干涉美洲事務。羅斯福因為成功地調停了日俄戰爭而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并成為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美國人。羅斯福在外交上最顯赫的成就是開鑿巴拿馬運河,將紐約與舊金山之間的水路航程縮短了8000英里(約14000公里)。1903年,出于對巴拿馬運河利益的考慮,羅斯福支持巴拿馬獨立。1903年11月3日,巴拿馬共和國誕生,啟用美國事先起草的憲法。不久,美國與巴拿馬締約,以1000萬美元的代價獲得了巴拿馬運河的開發和使用權。

這里非常安靜,但你能感受到高效率。小巧的電車把船拖進船閘,沒什么噪音,速度非常快。這里的衛生條件也好得讓人驚訝,你會認為在這里生活的4萬人住在人間天堂,他們每個人都至少能活到100歲。還有大量非常復雜的工程,不分晝夜地運轉,但是都要做到萬無一失,以確保運河完美的運行狀態。這條運河是從歐洲通往亞洲的捷徑,使用這條運河的船源源不斷,船主都支付了很高昂的通行費,他們當然會要求速度和安全。巴拿馬運河不同于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穿過平坦的沙漠,支付的費用是用于疏浚河道的;而三層的巴拿馬運河面對的問題截然不同。

如果你是從大西洋進入運河,首先會經過利蒙灣,科隆城在那兒。很快,河岸變窄,你進入了運河,并升到加通船閘。這時,一段有趣的旅行就開始了。你乘坐的船開始抬升。我想提醒諸位旅客的是,你一定要密切地注意船是怎樣上升的,否則你就會錯過這個精彩的段落。從拉船進閘到在空中提高40英尺,一切都進行得悄無聲息,你可能完全感覺不到。可能你在眼巴巴地等著目睹這一奇景,而一切其實已經結束了,船只已經平穩地航行在加通湖上了。這是多么高超的技術啊!

最初,船只像自動扶梯般在水道中上升。小電車的運行軌道和運河平行,拉著船來到第一個船閘,幾乎沒有什么聲響。隨后,立刻有無形的手在你身后關閉閘門。然后,船開始上升。這樣的操作要重復兩次。還沒等你看明白,你就已經位于頂層,高出海平面85英尺了。

我們通過運河的那一天運氣還不錯,陽光明媚,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激。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象,如果下了雨這里會是什么樣子。但是等到了湖面上,那里的景物真讓人沮喪。這時,你會想起諾亞方舟,理解諾亞在漂泊的過程中看到地球從視野中消失的那種感覺。你覺得自己好像航行在一片被淹沒的原野之上,偶爾能看到露出水面的樹梢,而那些枝丫毫無生氣,枯萎的程度讓人驚訝。就在不久以前,這些樹木曾經享受生命、自由,并追求作為一種植物的快樂,雖然也會經歷各種危險和疾病,但是至少它們活著,所以很愉悅。就在樹底下,曾經集中了一些快樂的土著人,他們跳著舞,歡快地彈著吉他,以甜美的熱帶水果為食,然后像蒼蠅那樣死去。男人、女人和孩子與各種各樣的疾病作斗爭,比如傷寒病、麻風病、牛皮癬,然后死去。這些疾病在今天是可以預防的。盡管如此,他們也像那些樹木一樣,享有憲法賦予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快樂的權利。他們的生活曾經無憂無慮,直到有一天,邪惡的白人粗魯地闖進他們的家園,強迫他們穿褲子、刷牙齒,把他們的孩子送到紅十字會接種,以預防傷寒病。

諾亞方舟(房龍)

諾亞方舟在《圣經》的《創世紀》中有記載,這是一艘根據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建造的目的是讓諾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場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災難。在大洪水來臨的時候,大地全部被洪水淹沒,只有諾亞方舟上的各種生物得以幸免。洪水過后,上帝不再詛咒大地,各種生物得以生息繁衍。

實際上運河的大部分是湖(房龍)

大多數土著都認為生活的負擔非常沉重,他們完全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然而,就在這凄慘的生活中,卻有那么一個日子可以說是絕對幸福的。那一天屬于上一代人。是的,是上一代人,因為對于他們來說,長壽是難以想象的。在一個天氣晴好的早晨,從那些古怪的、占領了他們的土地的白人那里,來了一個使者。這個人說:你們現在要搬家,因為你們的村子要發展。我們會支付一定的報酬。于是,土著收了錢,但是他們并無感激之情,因為這些錢的數量很少,而且整個交易過程對他們來說似乎違背常理,很不真實。土著們把這些錢用于觀看斗雞、買國庫券、為妻子買廉價的珠寶、給孩子買難以消化的甜食。不到一周,他們就把這點錢都花光了。然后,他們搬到附近山谷中的一些破破爛爛的小木屋里去了。

他們的生活很悲慘,經常感到恐懼,因為他們總會生病,活不了很多年,對未來一無所知。雖然我們現在認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皈依基督教,但是實際上,他們貧窮的靈魂仍然漂泊在遙遠的地方。本來地獄就夠嚇人的,現在白人又拿機器來嚇唬他們。比如,白人在他們的手臂上打針,說是為了防止感染疾病。過去,疾病可以減少人口,使土著的規模不至于過大。

耶穌基督

基督教,是一個相信耶穌為上帝的圣子、人類的救主的一神論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是當今三大世界性宗教。估計現今全球共有15億至21億人信仰基督教,約占世界人口的33.32%。

我得接著往下說,不能總是談論運河。橋梁、運河和隧道對我來說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它們好像是人類在自己的領地內與大自然斗爭最成功的嘗試。大自然創造了美麗的景觀,并在土地的表面挖掘了很多河流,然后她說:“我的孩子們,到這些可愛的地方居住吧!但是,要記住,每個人只能住在屬于你自己的那一小塊地方。這是我安排事情的方式,也是我希望看到的樣子。”

當然,一開始,人類是非常順從的。除此之外,他們還能怎樣呢?后來,人們學會了給山羊皮充氣,學會了在籃子里裝滿泥土。這時,他們也產生了好奇心,想知道河岸對面隱藏了什么秘密。后來,他們丟掉了木筏,開始使用小船。再往后,他們覺得這些交通方式都不可靠,他們開始學會造橋。這樣一來,河流就不再是阻礙他們前進的障礙了。

對于隧道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它輕而易舉地貫穿高山峻嶺,把不同的國家連接起來,而大自然原本是讓這些國家彼此分隔的,并且這一狀態已經持續了數千年。還有運河也是這樣。像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這樣的運河我最喜歡,因為它們對于大自然已經安排好的方案敢于發起攻擊。

大自然在美洲大陸的東部和西部之間設立了一個花崗巖般堅硬的障礙,企圖讓這兩個部分永遠分開。我們的祖先如果想從大西洋海岸到達太平洋海岸,就必須坐船航行幾千英里,然后花上幾個月的時間繞行合恩角。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過去了,卑微的人類謙恭地遵從大自然的安排,就這樣耐心地航行于其間。

后來,人們發明了汽船,再加上繞行好望角的路線安全性日益增加,從中國到歐洲的距離大大縮短。但是,西奈半島的沙漠和達連灣的崇山峻嶺仍然是阻礙,使得這兩個地方無法直接往來。到了19世紀60年代,鐵路公司修筑的鐵軌穿過了落基山。1914年8月15日,世界上所有的船只都接到邀請,來嘗試使用這條水上捷徑。這樣一來,人們可以躲避很多可怕的自然現象,而美國的艦隊在不到一天半的時間里就可以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之間走個來回。

下面,我們將詳細展開關于太平洋的故事。

合恩角,智利南部合恩島上的陡峭岬角。合恩角洋面波濤洶涌,航行危險,終年強風不斷,氣候寒冷。

西奈半島是連接非洲及亞洲的三角形半島,半島上廣大的干燥地區稱為西奈沙漠,與埃及的東部沙漠間隔著蘇伊士灣及運河。

達連灣是加勒比海最南部的海灣,西南鄰巴拿馬,東南接哥倫比亞。

合恩角

西奈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阳县| 泸溪县| 辉县市| 五河县| 错那县| 丰宁| 昌图县| 潞城市| 开封县| 治多县| 清徐县| 禄丰县| 昭通市| 罗田县| 安溪县| 阳东县| 霍山县| 辽阳市| 高碑店市| 河北省| 韩城市| 神农架林区| 南雄市| 雷波县| 鹿邑县| 玛纳斯县| 唐河县| 刚察县| 衡山县| 调兵山市| 吴旗县| 商城县| 澳门| 额敏县| 定日县| 中超| 夏邑县| 封开县| 太和县| 嘉义市|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