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人類已進入科學技術空前發展的信息社會,電子計算機、機器人、自動控制技術以及單片機嵌入系統的迅速發展,迫切需要形形色色的傳感器。作為“感覺器官”,傳感器應用于各種各樣的信息檢測,并將之轉換為工作系統所能進行處理的信息。了解、掌握和應用傳感器已成為許多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傳感器技術與應用”也已成為應用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自動信號技術、測量技術、機器人技術及計算機應用等專業的必修課。在此背景下,我們編寫了本書。
本書系大學專科和高職教育使用教材,講述的是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傳感器的技術開發與應用,其參考學時為64學時。本書以傳感器原理、特性和使用為主線,介紹了傳感器的分類、數學模型、特性、材料及技術指標的標定,并分別介紹了溫度、力、光電、磁、位移、溫度及氣體、生物、微波、超聲波、機器人等傳感器的原理、結構、性能與應用,此外還介紹了傳感器輸入、輸出信號的處理以及與微型計算機的連接。
在編寫中,本書力求做到敘述簡練,保持內容新穎,以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作者在每章介紹了知識點之后,還添加了實訓環節和習題練習。通過實訓,既可培養學生查閱各種傳感器的手冊和資料的能力,又可使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傳感器的電路,在實際操作中了解并掌握傳感器。每章的課后習題則針對本章的知識點進行設置,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在講授本書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條件,選擇完成一部分實訓課題或全部實訓課題,也可安排在課余時間進行。
本書由山東省東營職業學院的黨安明和張欽軍擔任主編,負責書稿前期籌劃、擬定編寫大綱、統一修改定稿。具體編寫分工如下:黨安明負責第1、2章的編寫,夏巖負責第3、4章的編寫,項云霞負責第5章的編寫,夏學峰負責第6、7章的編寫,姜蘭蘭負責第8、9章的編寫,張欽軍負責第10、11章的編寫。
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機電類專業規劃教材使用,也可作為成人教育、職業培訓的教材,并可作為自動化、電氣化、儀表、電器等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