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氏春秋譯注(修訂本)
- 張雙棣
- 5字
- 2019-12-20 16:09:13
仲夏紀第五
仲夏
【說明】
見《孟夏》。
一曰:
仲夏之月,日在東井[1],昏亢中[2],旦危中[3]。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蕤賓[4]。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始鳴[5],反舌無聲[6]。天子居明堂太廟[7],乘朱輅,駕赤騮,載赤旂,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觕,養壯狡[8]。
是月也,命樂師修鞀鞞鼓[9],均琴瑟管簫[10],執干戚戈羽[11],調竽笙塤篪[12],飭鐘磬柷敔[13]。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原[14],大雩帝[15],用盛樂[16]。乃命百縣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17],以祈谷實。農乃登黍[18]。
是月也,天子以雛嘗黍[19],羞以含桃[20],先薦寢廟。令民無刈藍以染[21],無燒炭,無暴布[22],門閭無閉[23],關市無索[24];挺重囚[25],益其食,游牝別其群[26],則縶騰駒[27],班馬正[28]。
是月也,日長至[一][29],陰陽爭[30],死生分[31]。君子齋戒,處必掩[32],身欲靜[二],止聲色[33],無或進[34],薄滋味[35],無致和[36],退嗜欲[37],定心氣,百官靜[38],事無徑[三][39],以定晏陰之所成[40]。鹿角解[41],蟬始鳴,半夏生[42],木堇榮[四][43]。
是月也,無用火南方[44],可以居高明[45],可以遠眺望[46],可以登山陵,可以處臺榭[47]。
仲夏行冬令,則雹霰傷谷,道路不通,暴兵來至[48];行春令,則五谷晚熟,百螣時起[49],其國乃饑[50];行秋令,則草木零落,果實早成,民殃于疫[51]。
【校勘】
[一]日長至,舊本皆誤作“長日至”。
[二]各本“靜”下有“無躁”二字,今據畢沅說刪。
[三]各本“徑”作“刑”,今據王念孫說改。
[四]堇,張本作“槿”。
【注釋】
[1]東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簡稱“井”,在今雙子座。
[2]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在今室女座。中:指中星。
[3]危: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在今寶瓶座及飛馬座。
[4]蕤(ruí)賓:十二律之一,屬陽律。
[5](jué):伯勞鳥,夏至開始鳴叫,冬至而止,鳴叫的聲音很難聽。
[6]反舌:百舌鳥,立春開始鳴叫,夏至而止。叫聲婉轉,如百鳥之音。
[7]明堂太廟:南向明堂的中央正室。
[8]壯狡:力大強健的人。狡,健。
[9]鞀鞞(táopí):樂曲演奏時,用來指揮的鼓。
[10]均:調節。
[11]干:盾。戚:斧。羽:古時舞者所執的頂端插有羽毛的用來指揮的旗子,因為上邊有羽毛,所以稱作羽。干戚戈羽都是舞具。
[12]竽笙:管樂器,竽大于笙,竽三十六簧,笙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塤(xūn):古代陶制的吹奏樂器。篪(chí):竹制的吹奏樂器。
[13]飭:整飭。磬(qìng):石或玉制成的打擊樂器。柷(zhù):打擊樂器,狀如漆桶,中間有木椎,可以左右敲擊,樂曲開始時擊柷。敔(yǔ):打擊樂器,形狀像伏虎,背上有鉏鋙,用杖刷擊,樂曲結束時擊敔。準備以上這些樂器和舞具,是為即將到來的雩祭天帝時使用。
[14]百原:眾水的發源地。原,水源。這個意義后來寫作“源”。
[15]雩(yú):旱時求雨的祭祀。帝:天帝。
[16]盛樂:指眾樂齊奏,即上文自鞀鞞至柷敔各種樂器齊奏。
[17]百縣:天子領地內的百縣大夫。百辟卿士:指前世的百君公卿。辟,君。這句意思是命令百縣大夫祭祀對人民有功的前世百君公卿,祈求谷物籽實豐滿。
[18]登:獻。
[19]以雛嘗黍:就著雛雞品嘗黍。雛:小雞。
[20]羞:進獻。含桃:櫻桃。
[21]刈(yì):割。藍:草名,即蓼藍,可以提煉青色。仲夏月因藍草尚未長成,所以禁止刈割。
[22]暴(pù)布:曬布。暴,曬。這個意義后來寫作“曝”。此月炎熱,曬布容易變脆而損壞。
[23]門:指城門。閭:指里巷的門。門閭不閉是為順陽氣,便利人民出入。
[24]關:要塞。市:集。無索:指不征稅。
[25]挺:緩。
[26]游:這里指放牧。牝:母獸,這里指母馬。因母馬已懷孕,所以放牧時要使它們與其他馬群分開。
[27]縶(zhí):束縛馬足。騰駒:公馬。
[28]班:頒布。馬正:即馬政,有關養馬的政令教化。正,通“政”。
[29]日長至:即夏至,一年中這一天白天最長,夜晚最短。漏刻晝六十五,夜三十五。
[30]陰陽爭:仲夏之月,陽氣覆蓋在上,陰氣升起在下,所以說陰陽相遇而爭。
[31]死生分:陰陽相爭,使物各有死生。分,別。
[32]處:居處。掩:深。為避暑氣,居處必深。
[33]止:禁止。
[34]進:進御,指嬪妃進御。
[35]薄:用作動詞,減少。滋味:美味。
[36]無致和:不要希望各種滋味都調和在一起。致,盡。和,調。
[37]退:止。
[38]百官:指身體各種器官。
[39]徑:急速。
[40]晏陰:陽陰。晏,陽(依王念孫說)。這句大意是陰陽相爭,未知所定,所以君子要安靜無為,以待陰陽成敗的確定。
[41]解:脫落,這里指生新角而脫去舊角。
[42]半夏:藥草名,夏歷五月而生。
[43]木堇(jǐn):落葉灌木,花早晨開晚上閉。堇也寫作槿。榮:花,這里用作動詞。
[44]無用火南方:五行說認為南方屬火,仲夏火氣旺盛,如果再于南方用火,則火氣傷陰,所以說“無用火南方”。
[45]高明:指樓觀等高而明之處。
[46]遠:用作動詞。
[47]臺:高而上平的建筑物。榭:臺上的高屋。以上四句都是順陽避暑之意。
[48]暴兵:指不義之兵。暴,害。五行說認為冬季天寒,主閉藏,仲夏行冬令,就會雹霰傷五谷,道路不通暢,暴兵來侵犯。
[49]百螣(tè):指各種類似蝗蟲的害蟲。螣,蟲名,類似蝗蟲,吃莊稼的葉子。
[50]饑:荒年。五行說認為春主生育,仲夏行春令,就會使五谷晚熟,害蟲成災,遭遇荒年。
[51]疫:疾疫。五行說認為秋氣寒涼,仲夏行秋令,就會使草木枯落,果實過早成熟,人民因時氣不合而遭受病害。
【譯文】
仲夏五月,太陽的位置在井宿。初昏時刻,亢宿出現在南方中天,拂曉時刻,危宿出現在南方中天。仲夏于天干屬丙丁,它的主宰之帝是炎帝,佐帝之神是祝融,應時的動物是鳳鳥一類的羽族,相配的聲音是徵音,音律與蕤賓相應。這個月的數字是七,味道是苦味,氣味是焦氣,要舉行的祭祀是灶祭,祭祀時祭品以肺臟為尊。這個月,小暑來到了,螳螂出現了,伯勞鳥開始鳴囀,百舌鳥寂然無聲。天子住在南向明堂的中間正室,乘坐朱紅色的車子,車前駕著赤紅色的馬,車上插著赤色的繪有龍紋的旗幟,天子穿著赤色的衣服,佩戴著赤色的飾玉,吃的食物是豆子和雞,用的器物高而且大,供養力大勇猛的人。
這個月,命令樂師修整鞀鼓鞞鼓,調節琴瑟管簫,營造干戚戈羽,調和竽笙塤篪,整飭鐘磬柷敔。命令主管官吏為百姓祈求雨水,祭祀名山大川及眾水之源,并且舉行盛大的雩祭,使用眾多的舞樂,演奏隆重的樂曲,向天帝祈求風調雨順。命令天子領地內的各縣大夫同時舉行雩祭,祭祀前世有功于百姓的君主公卿,向他們祈求五谷豐登。農民在這個月要進獻黍子。
這個月,天子就著雛雞品嘗黍子,連同櫻桃一起,先敬獻于祖廟。命令百姓不要割刈藍草來染東西,不要燒木炭,不要曬布匹,城門和閭門不要關閉,關口和集市不要征稅,寬緩重刑的囚犯,增加他們的飲食。放牧時,把懷孕的母馬與其他馬群分開,要拴住公馬,免得他們踢傷母馬,要頒布有關養馬的政令。
這個月,夏至到來,陰陽相爭,死生相別。君子整潔身心,居處必深邃,身體要安靜;禁止女色,不許嬪妃進御;減少美味,不要使它齊和;去掉一切嗜欲,安定心氣,各種器官安靜無為,做事不要盲動,以待確定陰陽的成敗。這個月,鹿角脫落了,知了開始鳴叫,半夏長出苗,木槿開了花。
這個月,不要在南方用火,可以住在樓閣,可以眺望遠方,可以登上山陵,可以呆在臺榭。
仲夏如果實行應在冬天實行的政令,那么,雹霰就會傷害五谷,道路就會毀壞不通,賊兵就會到來;如果實行應在春天實行的政令,那么,五谷就會晚熟,蟲害就會時時發生,國家就會遇到饑荒;如果實行應在秋天實行的政令,那么,草木就會零落,果實就會過早成熟,百姓就會因疫病流行而遭受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