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行業報告四電視業年度發展報告

第一節 中國電視業年度發展概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對文化產業建設的強調也日漸突出。而受經濟危機影響,在物質消費疲軟的時候,文化產業卻成為關注的熱點,成為新的消費趨勢。其中,電視作為中國的優勢媒體,其產業化建設的需求日漸突出。而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的舉辦,更推動著中國廣播電視業以良好態勢持續發展。

而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2009年9月15日,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在答貝塔斯安記者問中詳細介紹了中國電視目前的發展情況:

1.中國是一個覆蓋大國。目前中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無線、有線、衛星、互聯網等多種技術手段并用,中央與地方、城市與農村、國內與國外并重的規模龐大的廣播影視覆蓋網,廣播影視的傳播能力、覆蓋水平、服務質量大大提高。全國共有電視臺277座《廣電總局宣布每集電視劇可插播兩次廣告》,北青網,http://bjyouth.ynet.com/view.jsp? oid=56755143。,教育電視臺45座、廣播電視臺2069座,電視機的社會擁有量達到4億臺,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6.95%,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63億戶。

2.中國是一個制作大國。目前我國共開辦電視節目3199套,數字付費品套179套;全國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機構3343家、持有電視劇長期制作許可證的機構132家;2008年生產電視劇近1.45萬集,連續劇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年生產動畫電視突破13萬分鐘,產量連續創下歷史新高。

3.中國是一個增長大國。廣播影視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1982年,全國廣電系統總收入8.8億元數據來源:央視網,http://www.cctv.com/default.shtml。,且基本屬于財政撥款。到2008年底,全國廣播電視總收入1583億元。發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在良好的國內經濟環境下,中國的電視業發展水平總體上正穩步增長。從根本上說,這與國家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及科技的進步有著密切的關系。

第二節 中國電視業宏觀環境

一、相關政策解讀

在宏觀政策層面,國家對電視業的關注和扶持力度加大。在國家統計局于2004年發布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的標準中,已經將電視產業歸屬于核心層范疇。2009年7月22日,在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并原則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規劃》再度指出,“要加快發展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重點文化產業”,“積極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絡廣播影視、手機廣播電視等新興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升級”。具體來看:

1.2009年國家關注重點首先是高清數字電視的建設問題。

早在2006年出臺的《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中長期規劃綱要》和《廣播影視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中,就已經對高清電視的發展做出了規劃。而2009年8月下達的《廣電總局關于促進高清電視發展的通知》中更是強調“高清電視發展已列入廣電總局2009年的重點工作”。

2.有線電視數字化仍是2009年工作重點。

2009年7月22日,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有線電視的跨區域網絡整合列為自2009年起我國文化產業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這將為我國有線電視網絡的資源整合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引入更多社會資本。

2009年8月4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廣電總局關于印發<關于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通知中強調,要繼續推動廣播電視有線網絡數字化、信息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更好地發揮有線網絡的功能和作用,要充分認識加快有線網絡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要堅持行政推動、市場運作、存量保值、增量成分、加快有線網絡整合步伐等。

二、技術發展新趨勢

1.IPTV發展遇瓶頸

截至2008年底,我國IPTV用戶數已經達到235萬,而根據CNNIC在2009年1月發布的報告,我國已經開通和使用寬帶的網民數達到2.7億,占中國人口總數的20%。《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做客新華網訪談》, http://yp.knet.cn/news/a8/f3/a8f39942bf2eaa85a3cbocbc/e229d06. shtml。可見,IPTV在中國的發展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用戶規模基礎。然而,內容的單一和缺乏成為制約IPTV發展的瓶頸。目前IPTV運營商為了解決內容瓶頸的問題,主要采取與政府部門可做,提供開展遠程教育服務來推動其發展,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IPTV內容單一匱乏的問題。業內消息稱,中國電信通過與天盛傳媒合作,來拓寬IPTV的內容來源,為受眾提供差異化服務,增加競爭優勢。

2.CMMB發展加快

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是國內自主研發的第一套面向手機、PDA、MP3、MP4、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等多種移動終端的系統。

2009年1月19日,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在“就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發展情況答記者問”時提到,自2006年以來,國家廣電總局就CMMB先后頒布了12項行業標準和多個配套技術文件,國內相關單位已申請CMMB基礎性專利50多項,獲得國際專利4項,參與研發的企業申請了100多項實現專利,初步形成了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技術標準體系。截至2009年上旬,CMMB已經覆蓋了全國150個城市。

第三節 中國電視業競爭格局

一、中國電視業受眾市場競爭格局

全球經濟危機造成了物質消費市場的疲軟,但卻造就了文化消費市場的升溫。從總體上說,中國電視業在經歷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09年中國建國60年大慶之后,產業格局又有了新的變化。2009年8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刊登了《電視業將現兩大陣營三個等級競爭格局》的文章。兩大陣營指“上市”和“非上市”兩大陣營,目前我國已經上市的電視臺有“上海文廣”和“湖南廣電”,它們采取“事企分離”、“制播分離”的體制,在管理和制度上更符合產業化趨勢和市場的要求。而“三個等級”則分別指,擁有上市市場主體的電視臺(體制改革臺)為第一等級,實施機制改革并積極培育市場主體的電視臺(機制改革臺)為第二等級,以及大多數“傳統體制臺”為第三等級。

這種以是否上市、是否實現體制改革來劃分中國電視業當下競爭格局的思路,說明我國電視業市場化競爭格局的基本確立和加速擴大。具體來說:

1.央視保持資源優勢,但市場份額損失明顯

央視仍然占據著很大的資源和平臺優勢。從歷年的春晚,到對國際國內大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中國建國60年國慶大閱兵活動的直播等,都完全由央視全程獨家直播,體現著其得天獨厚的平臺資源優勢。

而從2009年起,央視也積極地對其各個頻道實行機制改革,如實施份額考核制度等。在收視份額的壓力下,央視頻道也進行了積極的改制措施,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時不斷強化對各種資源的壟斷力度。如2010年世界杯這一獨家壟斷性資源,使央視五套的市場份額上升35.8%,排名全國第二數據來源:央視網,http://www.cctv.com/default.shtml。

然而,隨著各省級衛視的持續改制改革,央視的市場占有份額受到較大挑戰。據CSM媒介研究的統計數據,央視的市場份額由2008年上半年的35.1%,下降至2009年上半年的31.4%。

2.省級衛視整改趕超

相比央視擁有資源和平臺優勢,地方衛視大多依靠發展自己獨特的頻道定位和頻道內容,以使自己在激烈的收視率爭奪戰中取得一席之地。而地方衛視在體制的改革方面,往往有更強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省級衛視與央視近幾年持續進行著收視爭奪戰。據CSM媒介研究的統計數據,省級衛視頻道2009年上半年收視份額持續增長,市場份額超過25%;省級非上行頻道和城市臺頻道雖然沒有回到2007年及以前的市場份額水平,但是比2008年同期市場份額相比有所回升,而中央級頻道在2009年上半年的市場份額損失相對明顯(如圖1-4.1)。

圖1-4.1 各級頻道組收視份額(所有調查城市)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http://www.csm.com.cn/download/ratingchina2009

目前已經實現“事企分離”、“制播分離”的省級衛視上海文廣和湖南廣電,以及一些積極參與改制的省級衛視頻道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9年8月16日,湖南廣電集團副總編盛伯驥在出席由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研究中心主辦的2009年第七屆亞洲傳媒論壇時,宣布了湖南衛視2009年的發展策略和1至6月的收視數據。盛伯驥提到:“2009年1月至6月,我們湖南廣電集團各電視頻道新創欄目14個,同比增長達56%。另外,各頻道還推動季播出節目及重點節目75個。老牌欄目《鄉村發現》也取得了新的成績。快樂女生首次亮相湖南衛視,雖然總局很多限制不準觀眾投票,但在這樣的背景下節目已經播出六場,收視份額最高達到9.2%,每期都是全國第一。”而在市場方面,“湖南衛視1月至6月份全天時段在全國市場平均份額達3.29%,不僅份額較2008年同期上升35%,全國排名也由2008年第6升至第3,2009年湖南衛視還有16次獲得全國排名第一的好成績,創下了歷史最好成績,而且在全國市場人均收視時長達到37.1分鐘,比2008年同期增長了近7分鐘,由2008年第6位直接升至第1位”。表1-4.1為2005—2009春假期間湖南衛視收視情況《湖南衛視2009年上半年市場平均份額全國排名第3》,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om/f? kz =633527797。

表1-4.1 2005—2009春假期間湖南衛視收視情況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http://www.csm.com.cn/download/ratingchina2009

而CSM的2009年對省級衛視收視份額的調查報告顯示,省級衛視的收視份額自2006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如圖1-4.2)

圖1-4.2 2006年以來省級衛視收視市場份額(35城市,18:00—24:00)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http://www.csm.com.cn/download/ratingchina2007

省級衛視的不斷改制,使得中國的電視業不再是央視一統江山的局面。各大省級衛視通過強化頻道定位、擴大內容差異性等方式不斷擴大和鞏固市場份額。

3.傳統電視業與新媒體的競爭與合作

2009年電視業的主流競爭格局仍是傳統電視業內部的爭斗,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受眾和研究者將目光轉向了新媒體這一領域,圖1-4.3為中國五類視頻行業市場規模與增長率示意圖:

圖1-4.3 中國五類視頻行業市場規模與增長率示意圖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http://www.csm.com.cn/download/ratingchina2009

電視視頻持續占有很高的市場份額,但如手機視頻、網絡視頻、移動交通視頻等的增長率都十分迅速,尤其是手機視頻增長率高達348.3%。因而傳統電視業與新媒體之間的沖突與合作也越來越值得關注。

第一,網絡媒體沖擊傳統電視市場。根據尼爾森2009年7月聯合國內7家網絡視頻媒體共同實施的“中國主流網絡視頻媒體市場表現與受眾價值研究報告”的結果,視頻服務類網站在7月份平均每周所覆蓋的獨立用戶數達1.13億,每周總訪問數均值達4.63億,用戶每次訪問的停留時間接近7分鐘,用戶平均每周在視頻類站點上花費的時間達5300萬小時。而且,視頻媒體用戶表現出高學歷、高收入、低年齡的特點。《網絡視頻受眾商業價值巨大》, http://www.pcpop.com/doc/0/437/437969.shtml。

第二,傳統電視媒體促進手機電視發展。早在2006年,央視就已經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聯手開通了央視1套、2套、新聞、音樂等頻道的直播。雖然手機電視在2009年才真正得到廣泛關注,但傳統電視媒體與手機這一移動平臺的合作已經是早已存在的事實。而2009年3G網絡在中國的全面開通,為這一合作的順利進行增添了又一必要保證。

第三,新媒體電視與傳統電視業版權糾紛仍難解決。2009年4月,搜狐網聯合鑫寶源影視公司召開維權大會,聲討迅雷等視頻網站侵權盜播電視連續劇《我的青春誰做主》;7月,央視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對6家盜播節目的視頻網站提起162件訴訟,索賠1620萬元;8月19日,央視網攜手鳳凰網聯合舉辦“網絡視頻版權保護聯盟”的啟動儀式,意在促進新媒體產業的健康發展。可見,版權問題一直損害著傳統電視媒體的利益,也困擾著新媒體的發展。

二、中國電視業廣告市場概況

1.中國電視業廣告收入總體增長,省級衛視開始趕超

2008年爆發全球性金融危機,各大企業各方面的開支隨之銳減,如日化巨頭寶潔公司(P&G)全球廣告費用銳減4.4億美元。但是令人驚奇的是,中國的電視廣告市場反而有所增長。如圖1-4.4為2008年電視媒體廣告投放增長率變化。《電視廣告京滬粵三地市場明顯下滑》,重慶廣告媒體網,http://www.cqadw.com/showinfos.asp? id =4517&fid=1。

圖1-4.4 2008年電視媒體廣告投放增長率變化

資料來源:CTR市場研究。轉引重慶廣告媒體網,http://www.cqadw.com/shawinfos.asp? id =4517&fid=1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環境下,電視業廣告的發展卻勢頭不減。根據CRT市場研究發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電視廣告市場分析報告來看,一貫是廣告明星市場的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廣告花費分別比2008年同期下滑了8%、18%和5%。而相比之下,傳統的二線市場如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廣告花費都增長了10%以上。

2009年湖南衛視的收視份額一舉超過央視的其他頻道,在28省網中,其全天收視率為0.50%,黃金時段收視率為1.32%,在全國所有頻道中,僅次于央視綜合頻道,其收視率和收視份額均穩居全國衛視頻道第一。

2.2009年電視廣告市場主要受經濟環境、國家政策,以及網絡競爭三方面的影響。

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影響了企業對廣告的資金投放,而2009年9月9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了《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辦法》對廣告內容和廣告播出時間都給予了限制。如《辦法》第15條規定,播出機構每套節目每小時商業廣告播出時間不得超過12分鐘,其中,廣播電臺在11:00至13:00之間、電視臺在19:00至21:00之間,商業廣告播出總時長不得超過18分鐘。第16條規定,播出機構每套節目每日公益廣告播出時長不得少于商業廣告時長的3%。其中,廣播電臺在11:00至13:00之間、電視臺在19:00至21:00之間,公益廣告播出數量不得少于4條(次)。以及第17條規定,播出電視劇時,可以在每集(以45分鐘計)中插播2次商業廣告,每次時長不得超過1分30秒。其中,在19:00至21:00之間播出電視劇時,每集中可以插播1次商業廣告,時長不得超過1分鐘。

此外,網絡媒體爭奪的廣告份額也帶給電視媒體一定的壓力。網絡媒體廣告具有覆蓋面廣、制作成本低、呈現度高的特點,因而吸引了一大批企業開始投放網絡廣告資金。雖然目前電視還是廣告投放的第一媒介,但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和網絡受眾的壯大,電視商業廣告被網絡媒體分流的趨勢已出露端倪。

第四節 中國電視業產品與服務

一、傳統電視產品與服務

1.2009年頻道改版掀熱潮

在激烈的收視率競爭環境下,央視各頻道、各省級衛視頻道,紛紛積極改進已有節目、推出新節目以爭奪收視市場,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的頻道改版舉措。

2009年上半年,央視進行了1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頻道改版。央視1套《新聞聯播》改版,其改版方向是減少會議新聞增強輿論監督,引入新聞評論員制等。新聞頻道改版后,全天24小時滾動播出每期時長為15分鐘的《新聞快報》,擴充新聞容量,并加大新聞評論力度,重點完善特約評論員機制,邀請各領域專家擔任評論員。

與此同時,各省級衛視也于2009年紛紛改版。重慶衛視改版后將其風格定位為“英雄品牌”,并投入至少4億資金進行打造。深圳衛視按照“中國前沿、深圳衛視”的傳播理念進行改版,重點打造高端資訊節目,以實現頻道差異化。貴州衛視的改版方向為“以媒體責任,傳播中國價值”,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理念對頻道進行包裝。東方衛視依托上海世博會背景,擴充新聞、綜藝、影視劇的播出比重。山西衛視以“中國風”的品牌定位進行改版,更加側重于戲曲、民歌、民間表演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陜西衛視改版將頻道定位為“人文天下”,并選擇“人文娛樂化”來實現這一目標。

2.節目內容產業新格局

在央視及眾多省級衛視紛紛改版的情況下,中國各類電視節目構成又發生了新的變化。總體來說綜藝娛樂與新聞專題類節目的播出份額明顯增多,而電視劇依然是各個頻道爭奪收視率的重要武器,此外,新的節目制播方式,如季播劇、自制劇等開始興起,電視內容產業展現出新的特點和局面。具體來說:

2.1 電視劇

2.1.1 電視劇依然是各頻道的收視支柱

CSM媒介研究的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觀眾收看電視劇的時間占觀看電視時間的32.47%,而相比之下,觀眾收看新聞和綜藝節目的時間為12.30%和9.61%。由此可見,2009年電視劇收視市場仍是各電視臺搶奪的重點。CSM媒介研究調查數據,www.csm.com.cn/download/ratingchina2009。

而各級頻道播出電視劇的收視情況與往年同期都有一定變化,下圖為2007—2009年各級頻道電視劇收視份額圖示:

圖1-4.5 2007—2009年各級頻道電視劇收視份額圖示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http://www.csm.com.cn/dawnload/ratingchina2009

在電視劇市場中,省級衛視的競爭力有所上升,而央視頻道的電視劇收視率下滑明顯。

2.1.2 熱播電視劇題材構成

2009年電視劇熱播題材主要集中于社會倫理劇、近代傳奇劇、都市生活劇,以及反特、諜戰劇。據CSM的統計數據,2009年上半年,在進入各地面頻道收視率前20名的電視劇中,社會倫理劇有389部,而在全國80城市組衛視頻道播出的排名前50部的電視劇中,言情劇占14部,當代主旋律、反特/諜戰、軍事斗爭和重大革命題材的電視劇共占11部。《2009年上半年電視劇市場熱點與關鍵詞解析》,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9-10/22/content_12298584.htm。

2.1.3 自制獨播電視劇逐漸升溫,季播劇模式開始流行

由于電視劇對于各頻道爭奪收視率有很重要的意義,因而各電視臺往往需要盡力獲取電視劇的獨播權、首播權,因而逐漸有一些電視臺開始從電視劇產業鏈的下游環節直接進入到生產環節,自制電視劇,從而避免進行激烈“首播權”、“獨播權”競爭。但這種方式難度較大,因而目前采用這種方式的僅有湖南衛視的《丑女無敵》系列、上海東方衛視的《網球王子》系列、天津衛視的《陽光的快樂生活》系列。

此外,季播模式也開始出現在中國電視觀眾面前。季播模式是美國電視劇的制播特點之一,它包括“演季”和“周播”兩個方面,《丑女無敵》、《網球王子》、《陽光的快樂生活》均采用季播的方式。

2.1.4 電視劇“聯播”,頻道為爭收視惡性競爭

雖然各個頻道都在爭端電視“首播”或“獨播”劇,但仍然不可避免一劇熱播,諸臺一哄而“上”的局面。表1-4.2和表1-4.3為2009年上半年衛視頻道和地面頻道同一電視劇的播出頻道數列表:

表1-4.2 2009年上半年衛視頻道同一電視劇的播出頻道數列表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

表1-4.3 2009年上半年地面頻道同一電視劇的播出頻道數列表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

一部電視劇在某一頻道熱播,各頻道均紛紛上映。可見各頻道在搶奪收視率時,雖已注意到發展自己頻道獨特定位,尋求差異化經營的策略,但仍不可避免地陷入同一部電視劇在各電視臺輪番播出的怪圈當中。

2.2 綜藝娛樂節目

2005—2006年中國娛樂選秀節目發展到一個高潮,此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漲幅,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綜藝娛樂再度興盛。2009年,各衛星、地面頻道更是推出一批新類型的綜藝娛樂節目,搶奪收視市場。圖1-4.6為省級衛視晚間綜藝節目播出收視比重月變化曲線。

根據CSM媒介研究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省級衛視收視份額達到32.9%,比2008年同期增長了10多個百分點,更超過了娛樂綜藝節目仍然火爆的2007年。2009年各級電視頻道推出的娛樂綜藝節目類型主要有闖關類、選秀類、K歌類、魔術類、表演類,以及綜藝類等。具體來講:

2.2.1 選秀節目風潮減退

2009年選秀綜藝節目風潮漸退,雖然各級頻道仍然有類似節目開辦,但無論推廣力度還是市場反應都不很熱烈。國家廣電總局規定選秀不得采用觀眾短信投票的方式,同時要求國內歌曲和國外歌曲要分別占到75%和25%的比例。2009年開辦的選秀節目有一定市場的只有央視的《星光大道》、湖南衛視《快樂女生》、江蘇衛視《絕對唱響》、江西衛視《紅歌會》等。選秀節目退出黃金時段,其前幾年創造的輝煌在2009年未能持續。

圖1-4.6 省級衛視晚間綜藝節目播出收視比重月變化曲線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

2.2.2 多類型綜藝齊頭并進

面對選秀節目的日漸衰弱,各級電視臺紛紛尋找新類型的綜藝節目以填補損失,游戲闖關類、K歌比賽類,以及魔術表演類節目開始受到關注。2009年的熱門游戲闖關類節目主要有:湖南衛視的《智勇大沖關》、天津衛視的《快樂家游站》、江蘇衛視的《挑戰100%》、山東衛視的《全運向前沖》等。K歌比賽類節目主要有,湖南衛視的《挑戰麥克風》、江蘇衛視的《誰敢來唱歌》,以及浙江衛視的《我是大評委》、《愛唱才會贏》和《我愛記歌詞》。魔術表演類節目主要包括湖南衛視的《金牌魔術團》、安徽衛視的《星光魔范生》、福建東南衛視的《全民大魔競》等。

2.2.3 綜合娛樂類節目穩中求勝

綜合娛樂類節目如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天津衛視的《津夜嘉年華》、安徽衛視的《周日我最大》等,以綜合性強為特點,通過鎖定一個主題,邀請明星,注重現場互動與觀眾參與。這類節目是較早出現的綜藝類節目類型,一直發展至今,具有相對穩定的節目形態和節目受眾。

2.3 專題類節目

2007年出現的平民故事類專題節目熱一直延續到了2009年,而且各省級衛視紛紛推出該類型的新欄目。這類節目主要通過名人訪談、采訪熱點人物等方式獲得收視率,主要方式就是講故事。而在具體實施中有兩種講故事方式,一種是主持人直接講述,另一種則是對話的形式。而根據CSM媒介研究的數據,專題類節目在各地面頻道所占播出份額是最高的(如圖1-4.7)。

二、電視與新媒體

新媒體提供電視產品與服務在中國正處于起步階段,無論在技術領域還是體制建設領域都不完善。但是,新媒體以其便利性和帶給人們的新鮮感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圖1-4.7 2009年3月1日—6月20日全國地面頻道各類新節目播出份額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

1.網絡電視(IPTV)

目前常見的網絡電視主要有視頻網站提供的視頻服務,以及網絡電視客戶端服務。視頻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在傳統電視媒體所播出節目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個性化的視頻服務,鼓勵個人制作和上傳視頻。而網絡視頻電視客戶端則主要通過對傳統電視節目的直播、轉播來實現收視價值。

而對版權問題的爭議以及播出內容缺乏差異性等問題都制約著IPTV的進一步發展。2008年,國家發布了《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使業內人士認識到只有和數字電視互補共存,才能找到發展道路。2009年IPTV發展定位為中高端人群,并積極尋求內容差異化發展道路,與政府部門合作,提供遠程培訓是IPTV業界2009年的一項重要舉措。

目前中國大陸地區IPTV市場主要內容提供商有盛大、光線傳媒、TOM等,主要平臺提供商包括惠普、傳視數碼、金通網路、華夏互動、思華科技、經緯中天等,主要終端提供商有Motorola、Scientific Atlanta、Pace、Philips、長虹、創維、同州電子、天柏等。

2.CMMB手持電視

截至2009年6月,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已在全國178個城市開通,目前通過與傳統電視媒體或視頻網站合作的方式運營。

目前CMMB手持電視的主要業務形態有廣播電視頻道業務、緊急廣播業務、數字內容業務三類。廣播電視頻道業務分為電視節目和廣播節目。目前支持的電視頻道包括央視1套、3套、5套、新聞頻道等電視頻道;緊急廣播業務主要在突發事件出現時向受眾進行廣播,而數字內容業務主要規劃的服務有超級視頻、電子報紙等等。

此外,手機電視服務商也積極拓展同傳統電視臺的合作。如央視已經開通CCTV手機電視業務,目前支持央視1套、2套、4套、7套、10套、12套、新聞頻道、音樂頻道,同時支持輪播、點播、下載和定制服務。

第五節 中國電視業“走出去”

中國的電視媒體因其特殊的政治和社會地位,一直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生存環境中。而隨著改革開放和近年來電視媒體的產業化發展,電視人越來越多地開始從全球化的角度考慮中國電視業的未來發展走向和全球化趨勢。目前,中國電視業在其全球化發展進程中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一、國內頻道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2009年9月,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在答貝塔斯曼記者問時提到“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國力不斷增強,廣播影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資料來源:國家廣電總局,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9/09/15/20090915141744280010.html。

在采訪中,朱虹提到了截至2009年中國電視媒體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一些基本情況:

其一,廣播電視節目海外落地取得突破性進展。經過多年發展,中央電視臺節目已在140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落地入戶,入戶數接近2.5億《朱虹:中國廣播影視產業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新網,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9-15/1868020.shtml。,衛星傳輸信號基本實現了全球覆蓋。近年來,在重大活動中使用中央電視臺直播信號的境外媒體一直保持在300家以上。中央電視臺4套、9套、西班牙語和法語4個國際頻道的節目信號通過37顆衛星傳送覆蓋全球,并在美、英、法、埃及、印度、墨西哥、智利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境外部分高檔酒店實現了有效落地,整頻道入戶數超過1億家庭用戶。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部分時段落地項目用戶近1.5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已形成53種語言廣播、22家境外整頻率電臺、153家調頻/中波合作電臺、3158個海外聽眾俱樂部《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介紹中國廣播影視發展前景》,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kjwh/jlmb/ylzl/200909/15/t20090915_20021878_2.shtml。、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對外廣播體系;累計落地總時數達702.5小時,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上。

其二,影視產品和節目出口不斷擴大。近年來中國影視產品海外市場份額和影響不斷擴大。2003年至2005年,共有9137小時國產電視劇銷售到東南亞、東亞以及歐美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國產影視劇海外銷售額突破1000萬美金。近幾年來,一些優秀國產動畫片開始走出國門,出口到17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量4430集、65100分鐘,成交額550萬美元。2009年9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布消息,中央電視臺為拓展數字電視和節目外銷市場,采取多種措施,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中央數字節目集成了46個頻道(其中18個由中央電視臺自辦)。《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做客新華網訪談》,廣東廣播影視網,http://www.rftgd.gov.cn/node_11/node_37/2009/09/25/125384804523868.shtml。

二、國內市場嘗試引入海外資金

2009年2月6日,國家廣電總局網站發布了國家廣電總局聯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的《關于廢止<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企業管理暫行規定>的決定》,預示了中國電視媒體的有條件開放之勢。

因為在中國的現實國情和政治背景下,中國電視媒體不能也不允許完全敞開大門。因而外資進入中國的電視媒體行業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在學習和引入國外資金和先進技術的同時,嚴格把握傳播內容。

三、中國電視媒體的國際定位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電視產業向海外市場拓展成為一種趨勢。基于目前中國電視業的實際情況,對海外市場的探索僅限于對周邊及東南亞國家的電視劇出口、衛星頻道海外落地、網絡傳播等幾種方式擴展中國電視媒體的世界性影響。立足自身優勢和特點,成為中國媒體尋求海外市場突破和實現中國電視媒體競爭力的關鍵點所在,而占領海外華人市場,則成為各落地海外頻道試水的一種方式。

目前除央視開設有專門語種的海外頻道,其他省級衛視海外落地頻道均為華語節目,且其播出內容基本以衛視頻道節目為依托,以本省文化為基礎。如安徽衛視國際頻道的節目分為四個板塊:《今日安徽》、《徽鳳皖韻》、《歡樂時光》、《劇行天下》,主要為海外華語受眾提供海內外政治、經濟、文化、旅游、娛樂資訊和電視節目。而湖南衛視國際頻道的節目則主要以湖南衛視所播出的節目為基礎,擴張湖南衛視這一品牌在全球華人受眾中的影響力。

可見,目前中國電視媒體國際化的整體水平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主要是以占領海外華人市場為出發點。而要真正與國外優質電視媒體展開競爭,除需要挖掘民族文化內涵與特色,還要以經濟環境、技術背景為依托。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运城市| 满洲里市| 化州市| 荃湾区| 万州区| 梧州市| 台北市| 四子王旗| 南陵县| 墨竹工卡县| 莱阳市| 彝良县| 手机| 杭锦后旗| 公主岭市| 和静县| 隆尧县| 噶尔县| 万宁市| 宁津县| 通山县| 铅山县| 南川市| 崇阳县| 莫力| 基隆市| 诸暨市| 和龙市| 阳山县| 新丰县| 诏安县| 镇坪县| 吉水县| 师宗县| 民和| 台南县| 兴海县| 进贤县| 即墨市| 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