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電影藝術的發展演變

一、電影的發明

電影的發明和誕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和象征,是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創造。電影的發明依賴于現代科技的進步,是無數科學家科學實驗的結果。19世紀初期照相術的發明,為后來電影的誕生提供了可能。19世紀末期,愛德華·幕布里奇、馬萊、愛迪生等人將照相術運用于連續的活動影像,電影的雛形開始形成。1895年,法國攝影師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并拍攝了一系列紀實類短片,于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的一家咖啡店里放映,這標志著電影的正式誕生。

從根本上說,所有的藝術形式的產生都源于人們的心理愿望和生活需求,電影也不例外。電影的發明源自人類亙古以來試圖超越時空局限的強烈愿望,科技使人類終于獲得了征服時空的這種物質手段。電影的發明不但是一門藝術形式的誕生,也深刻影響了人們的傳統思維方式。電影之所以能夠產生,除了科技進步的因素外,還與人類的生理與心理特點有著密切關系。人類生理上的“視覺暫留原理”,使靜止的前后畫面連接起來、活動起來,產生了似動的幻覺。這種似動幻覺的產生還來源于人類“心理認同”的本能機制,由于電影運動最基礎的幻覺吻合人的視覺機制本身所具備的天生固有的功能,因此它對人的視覺感知產生十分獨特的作用。觀眾根據他的生活經驗,承認連續出現的姿勢不斷在變化的影像是同一個被攝體。而兩個畫面之間所斷掉的部分,則由觀眾自己根據生活中的感知經驗作了心理補償。所以,銀幕上的視覺形象不是在銀幕上完成的,而是在觀眾的腦海中完成。“視覺暫留原理”使觀眾面對連續靜止的畫面產生似動的幻覺,“心理認同”原理可以讓原本非連續的運動變得更為流暢連貫,更加真實可信。

二、電影成為藝術

電影被發明出來后,很長一段時間只是生活片段的簡單記錄和馬戲團雜耍的粗糙復制,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根本談不上什么藝術價值。后來,人們對盧米埃爾兄弟和愛迪生所拍攝的短片逐漸習以為常,失去了興趣,電影制作者不得不尋找新的方法和技巧來維持電影的生存。法國人梅里愛最早將戲劇元素引入電影,使用舞臺演員、布景、道具、服裝、化妝、場面調度等手段,將一個完整的故事分為許多場景,逐個拍攝,再連接在一起連續放映。梅里愛還對電影表現技巧進行了大量成功的探索,比如停機再拍、多次曝光、快動作、慢動作、疊印等,梅里愛將電影與魔術、戲劇、神話相結合,創造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光怪陸離的幻想世界,極大地提升了電影的娛樂性和藝術魅力。但梅里愛的電影觀念依然停留在戲劇的美學傳統之上,其攝影機如同劇場中的觀眾一樣靜止不動,這種“樂隊指揮的視點”使電影與自然界和生活完全隔離開來,銀幕等同于舞臺。這種創作觀念顯然沒有脫離戲劇創作的思維,必然要被更先進、更符合電影特性的創作思維所替代。

電影真正成為一門藝術,是在電影流派開始出現、電影實踐成熟完善、電影理論開始成型的20世紀20年代。在前面很多電影人的不懈追求與努力下,電影手法不斷豐富、電影表現力不斷增強、電影思維開始形成。美國導演埃德溫·鮑特在1902年拍攝了《一個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將剪輯觀念引入電影,形成了時空的跳躍與轉換,創造性地發展了電影敘事的省略和時空結構的獨特連貫性。鮑特開始自覺地結合觀眾心理對時間和空間進行處理,自由地講述引人入勝的故事。在電影中出現了不同景別、不同角度的變化,對時空進行切割和連接,也就是后來的蒙太奇技巧的使用。美國導演格里菲斯在鮑特的基礎上不斷實踐和探索,形成了完善的電影敘事規則和表現手法,從而奠定了電影成為藝術的基礎。格里菲斯創造性地將前人使用的技巧綜合起來,形成了一個連貫有力的講故事的方式。他在1915年所拍攝的《一個國家的誕生》是一部標志著世界電影由供人雜耍的科技游戲成長為一門獨立藝術的劃時代的作品。格里菲斯認為,一部影片的結構基礎不再是場面,而是一個個的鏡頭。單個鏡頭組合成場面,場面組合成敘事段落,段落組合成整部影片的情節。電影最小的表現單位變成了具有獨立敘事含義的鏡頭,電影具有了區別于其他傳統藝術的獨特的“文法修辭”。在敘事方面,格里菲斯使用平行交叉的方式將不同時空的情節進行對比呼應,來講述復雜多面的故事,給觀眾不同的心理感受。他還利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營造強烈的懸念和尖銳的戲劇沖突,形成特定的氣氛和鮮明的節奏。自格里菲斯開始,電影逐漸被當作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而受到關注。

格里菲斯的創作實踐被當做電影藝術的開始,而電影真正能夠和傳統藝術并駕齊驅,還得得益于20世紀20年代的“蘇聯蒙太奇學派”和歐洲先鋒派運動的興起。前蘇聯的“蘇聯蒙太奇學派”將格里菲斯的創作實踐進行系統研究和總結,將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表現蒙太奇的創作理念,豐富和完善了電影的表達技巧和創作思維方式。其所倡導的“雜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使電影擺脫了單純靠故事情節來吸引觀眾的模式,開始注重挖掘電影表達情感和揭示深刻哲理內涵的價值和方法,具備了與傳統藝術一樣的社會學價值和作用,提升了電影藝術的地位。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與“蘇聯蒙太奇學派”相呼應,強調電影的視覺特性,利用光影、色彩、構圖、運動等手段來表現抽象的哲理和人類深層的精神意識,注重人類內心的展現和剖析,使電影具備了其他藝術所難以企及的獨特手段,從而開創了電影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到此為止,電影開始被確立為一門真正獨立的藝術形式。

三、“二戰”前的傳統電影

根據社會背景和電影所呈現出的明顯不同的風格特征,我們可以把電影藝術的發展史分為兩個大的時期,即“二戰”前的傳統電影和“二戰”后的現代電影。“二戰”前的傳統電影是指以好萊塢電影為主導的電影表現美學。它以技術為手段,以表現為目的,強調藝術的假定性。相信電影蒙太奇萬能,主張對原始素材從內容到形式進行人為的加工,讓觀眾始終在導演編造的夢幻中度過良宵。美國好萊塢電影是這一時期的主導,建立起了以追求電影商業性和娛樂性為根本目的、以制作標準化的類型電影為主要方式的強大的商業電影體系。電影成為流水線生產的標準化的商業產品,制片人專權、明星制逐漸建立。這個時期的電影,以特定時期的主流意識形態,也就是構成電影觀賞主體的大多數觀眾的心理與思想為基準,反映他們的欲望與需求,最大限度地依賴觀眾、取悅觀眾,獲得票房收益。怎樣才能贏得觀眾,獲得更大的商業利潤?戲劇化的類型電影無疑是最好的制作策略。公式化的情節、定型化的人物、圖解式的視覺形象,注重電影的重復性和可預見性,以此來降低成本和迎合大眾的審美口味。在情節設計上,注重強烈的矛盾沖突和起伏跌宕、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在敘事結構上,嚴格按照戲劇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的封閉式敘事來組織情節,往往以大團圓結局收場,回歸主流價值觀念;在場景上,竭盡全力地營造或緊張、或煽情、或恐怖驚悚、或夢幻的視覺奇觀,以此來吸引觀眾。虛構、人為化、夢幻式、表現性是這一時期的主要電影美學觀念。

這種美學觀念符合普通大眾的觀賞心理,為電影贏得了最廣大的市場,使電影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壯大,成為極其重要的文化產品和宣傳工具,也為電影公司賺取了高額的商業利潤,使電影穩定持續地向前發展。但另一方面,這種創作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藝術家的藝術想象力,使電影停留在現實的表層,而無法向縱深開掘,電影成了最簡單的發泄工具和政治附庸。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種創作理念必然要進行徹底地變革,于是,“二戰”之后,在世界范圍內興起了迥異于傳統表現電影美學的再現電影美學,世界電影進入現代電影發展時期。

四、“二戰”后的現代電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電影史的重要分水嶺。如果說電影美學的前50年是表現“美”的話,那么后50年西方電影走過的漫長曲折的道路,最后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再現從形式到內容的“真”。“二戰”前的電影推崇的是戲劇電影美學,藝術的假定性,創作的類型化和大眾化;“二戰”后的現代電影推崇的是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作者電影觀念,強調真實性,側重精神層面的深入剖析。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是戰后現代電影的先聲,它是一次從內容到形式的徹底的美學革命,突破了傳統電影,特別是以好萊塢為代表的電影夢幻的傳統和陳規,標志著現代電影的開始。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中的電影藝術家以巴贊的紀實美學為理論指導,還原現實,他們主張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拋棄人工光,運用自然光,實景拍攝、非職業演員、運用方言、使用長鏡頭等方式真實呈現現實世界中普通人的真實生活和真實情感。在電影劇作結構上,按照生活的實際流程,甚至是看似散漫無序的事件的累積而結構影片的,它打破了傳統影片中的線性因果關系和情節的假定性,割斷了制造銀幕幻覺認同的心理線索。“日常性”是新現實主義電影在結構情節上的基本原則。意大利電影的這場革新運動改變了過去固有的傳統制片方向和創作理念,沖擊著陳舊的歐洲電影界,也沖擊著好萊塢電影,深刻影響了整個世界電影藝術的發展。

在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逐漸走向衰退之后的20世紀50年代末期,一股更加洶涌的電影改革浪潮向傳統電影涌來,那就是以法國新浪潮運動、美國新好萊塢電影、德國新電影運動等為代表的現代電影運動。現代電影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概念,一是從時間上來說是現代的;二是從創作方法和觀念上來看是現代派的。具體講,現代電影是20世紀50年代末以后出現的電影作品,有人將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出現作為標志,但也有人將它的起源上溯至40年代威爾斯的《公民凱恩》。現代電影主要接納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包括薩特存在主義哲學、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孔德等人的實證哲學、柏格森的直覺主義等,盡管表現形態各異,但都體現出對傳統價值觀念的反叛和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藝術追求。現代電影拓展了電影藝術的表現領域,它所呈現出的多姿多彩的風貌讓全世界觀眾進一步感受了電影的巨大藝術魅力。

現代電影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但電影接納覓代主義人文思潮的影響則有著更為久遠的歷史。早在20世紀20年代,歐洲先鋒電影運動就通過畫面表現的形式體現了現代主義否定理性、否定情節、否定人物性格的創作原則;40年代美國實驗電影在一片戲劇電影美學的頌歌中堅持了現代主義的探索,對電影結構和表意的不確定性進行嘗試;50年代,西方社會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動蕩后迎來了人類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的重大變革,舊的藝術與道德規范遭到質疑,新的哲學流派與思潮應運而生,在這些流派與思潮中,對電影藝術產生最普遍和最深刻影響的,就是薩特的存在主義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

現代電影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興起的新的電影樣式,它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和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為思想基礎,在電影創作觀念及表現手法等方面都顯現出與傳統電影截然不同的特征,我們可以把它們描述為以下幾點。

(一)更真實、更個性、更內化

現代電影在表現銀幕與現實的關系方面普遍追求直觀的真實,力圖多層次、多側面地反映現實生活場景及人物的內心世界。

如果說傳統電影創作是努力讓觀眾對銀幕景象“信以為真”,那么現代電影給予他們的真實感受則是心靈上的共鳴,是現代社會中人類共逶的心理感覺,是荒誕的意念、莫名的情緒、雜亂的聯想和病態的幻覺,而對于這些內心感受的表達又是豐富多彩和極具電影創作者個性特征的,因而又是極具個性色彩的。我們將在對現代電影的分析中看到,這一時期的著名的電影創作者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每個人都在其作品中體現了對人生和電影藝術的獨到理解,每一部作品都是他們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精心創造。

(二)互動的、主動的

從電影與觀眾關系的角度來看,現代電影主張尊重觀眾,與觀眾共同創造。在對現代電影的觀賞過程中,觀眾不是被動的接受導演作出的結論和傳達的思想,而是從個人的生活閱歷和審美態度出發,主動對影片做出僅屬于自己的判斷。現代電影中觀眾與電影之間的這種互動關系早在威爾斯的著名影片《公民凱恩》中就讓觀眾清晰感受到,或許正是從這一點上說,《公民凱恩》被稱作是現代電影的先驅之作。

(三)更獨立和自主的藝術

從電影與其他藝術的關系來分析,現代電影既擺脫了早期電影對文學作品和舞臺戲劇的簡單模仿或照搬,也沖破了傳統電影中戲劇構成方法對電影敘事的限制,而是在不割裂與其他姊妹藝術聯系的基礎上日益成為真正獨立的藝術,廣采眾長,為我所用,以我為主,更加自如地運用其他藝術的表現手段,以促進電影的樣式、風格、結構等多樣化發展。

(四)非情節與非理性傾向

現代電影在創作方法上表現為非情節和非理性傾向。影片常常以生活流和意識流取代或打亂傳統的情節結構,在敘述方式上完全打破時空界限。把現實、想象、回憶、夢境、潛意識等活動交織在一起,深刻揭示被社會扭曲和變形了的人的精神世界。盡管這些非情節和非理性的表達方式有時讓觀眾感到接受與欣賞上存在阻礙,但它體現了創作者們對于現代生活的理解,正如美國電影理論家斯坦利·梭羅門所指出的那樣:“從本質上來看,現代主義主張采取一種適應現代生活觀的方式來講述電影故事,由于生活缺乏結構,因此產生了沒有結構的影片,它們探索某些有趣的現代人物的生活所表現的現代精神。隨意漂流和沒有方向的形象反映著我們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五)個性化的視聽處理

現代電影打破以傳統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銀幕夢幻機制,大膽革新電影語言,在電影編劇、攝影、音響處理、剪輯技巧和演員表演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于傳統的特點。現代電影傾向于編導合一,以便更充分把握和駕馭影片的主體和風格。電影編劇常常具有隨意性和即興式特點,許多臺詞只有在實際拍攝時才最后根據實際效果或即興靈感確定。在影片攝影方面,側重于電影的照相本性和紀實美學,利用真實自然的背景和光效,靈活運用攝影機,特別是手提攝影機使得現代電影更加自如便捷,表現領域和場景更為開闊和多樣,大量運用跟拍、搶拍和長鏡頭等類似于紀錄片和新聞片的拍攝方法,賦予影片一種自然、逼真、偶發的紀實風格。在電影剪輯上,現代電影打破傳統束縛,有時更是打破影片畫面恪守的流暢原則,時空表現更為靈活和隨心所欲,運用跳接和快速剪輯取消了傳統的化入化出、淡入淡出等手法,有些導演更是發揮了長鏡頭敘事的紀實性,來表達人物內心的真實。

西方的現代電影運動,使世界電影煥發出蓬勃的藝術生命力,使世界電影有了長足的進步和提高。這場電影運動也影響到了東方電影的發展。日本的新浪潮電影運動、香港新浪潮電影和臺灣新電影以及中國新時期的電影創作,都是在這一創作思潮的影響下展開的。它使世界電影逐漸走向多元化發展,使各民族電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呈現出鮮明的民族個性,使世界電影色彩紛呈、燦爛輝煌。

最后,在總結電影發展演變趨勢時,必須再次強調電影不僅是一門藝術,還是一種企業和商業形式。與其他藝術相比,它有極強的商業性。在國際商業電影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好萊塢式的商業影片。因為它結構完整,通俗易懂,情節動人,有極強的娛樂性,因而驚險片、打斗片、恐怖片、愛情片、科幻片這些類型樣式總能找到市場,找到觀眾。而以上所說的有一定藝術追求的影片只是鳳毛麟角,但它們是電影藝術中的精華。它們在電影語言上的創新推動了電影美學向深層發展。它們在電影美學上的發現主導了電影發展的方向。由于電視的發展,電影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電影越來越向拍攝豪華巨片的方向發展,這種動輒數百萬、上千萬美元的投資使得導演在藝術探索方面要冒更大的風險,但也使電影公司不得不起用最優秀的導演來主持這種巨額投資的影片拍攝。因此既重視影片的觀賞性,又有一定程度美學追求的影片成為近20年電影藝術發展的總趨勢。這也是電影業逐漸成熟的一種標志。

百年電影史是由全世界各國的電影藝術家辛勤創作匯聚而成的,西方電影在其中起了主導的作用。中國電影、印度電影、日本電影、蘇聯電影,以及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拉美電影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與特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蘇聯電影。繼20世紀二三十年代黃金時代之后,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蘇聯電影有20年的沉默期。50年代隨著文學藝術的解凍,蘇聯電影又發出了奪目的光彩。藝術家沖破個人迷信的束縛,突破各種人為的限制,創作出一大批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影片。在形式上蘇聯電影從封閉式的戲劇結構中跳出來,對西方現代電影的手法兼收并蓄,取其所長,創作出風格各異的優秀影片,如非情節化電影、詩電影、散文電影、思考電影、紀錄電影、哲理電影等。豐富的形式技巧加上深厚的俄羅斯文化的傳統以及粗獷美麗的大自然風光,使蘇聯影片威震世界影壇。諸如此類的貢獻為電影藝術不斷發展的過程增添了活力。在新世紀開始之時,這門伴隨著人類度過整整一個世紀的年青的藝術還在不斷地發展,它將以其獨具的魅力迎來新世紀的曙光,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磴口县| 桃源县| 临城县| 子长县| 绥中县| 东乡族自治县| 册亨县| 彰武县| 许昌县| 洱源县| 沈阳市| 弥渡县| 西宁市| 南漳县| 大邑县| 禄丰县| 宁河县| 湖南省| 马尔康县| 麦盖提县| 浮梁县| 沙坪坝区| 呈贡县| 团风县| 南丹县| 河北省| 正安县| 皮山县| 西青区| 巴青县| 嵊泗县| 如皋市| 波密县| 柘城县| 习水县| 华蓥市| 聂荣县| 琼结县| 屯留县| 丰台区|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