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律師業的發展

(一)國辦所及其發展

在中國的法制史里面,沒有嚴格的關于“律師”的概念。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曾起草了《律師法草案》,準備仿效英、美、德、日等國,考核選拔律師,但因臨時政府很快被迫解散而沒來得及頒布和實施。

1912年9月,北洋軍閥曾制定了《律師暫行章程》和《律師登記暫行章程》,這是中國第一部關于律師制度的成文立法,是舊中國實行律師制度的開端。中國的律師職業慢慢興起。1922年,上海成立了律師公會,至北洋軍閥政府垮臺,全國約有3000人從事律師業務,多集中于上海、南京、武漢、天津等大城市。

新中國成立之后,舊的律師制度不僅從法律上被否定了,也從社會上被徹底清除了。

1953年起,我國進入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新時期,經濟的發展要求司法制度、律師制度隨之發展。從1954年至1957年,我國律師制度有了較大的發展。到1957年,我國有19個省、市、自治區成立了律師協會或籌備委員會,設立了820個法律顧問處,有專職律師572人,兼職律師350人。

1957年開始反右整風運動,《律師暫行條例》(草案)被打入冷宮。1959年,各地的律師機構全部撤銷,從此,我國出現了二十多年沒有律師的空白時期。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社會運行主要靠大量的黨和政府的政策、行政命令和計劃。而80年代后,社會運行雖然仍靠許多政策和行政命令,但市場經濟、民主法治越來越得到加強。這兩種情況是不可同日而語的。1978年3月5日,五屆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恢復了刑事辯護制度;1979年12月9日,司法部發出了《關于律師工作的通知》,明確宣布恢復律師制度。至此,中國的律師制度才開始恢復重建與發展起來。當初的律師被界定為“國家法律工作者”,其編制、待遇均納入國家干部管理體系。

80年代后,最早出現了法律顧問處,那時不叫律師事務所,基本上都是國辦所。當時因為還沒有學習法律的學生畢業,僅有極少的法律教育(1978年才恢復正規的法律教育),所以那時律師和法官許多是從轉業軍人和公安人員等人員中選拔而來的。當時主要的案件是民事訴訟(婚姻訴訟等)和刑事案件,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有了法律服務的概念。那時《刑事訴訟法》以及律師的權利和現在相比也不太一樣。1980年初,鄧小平強調,律師隊伍要擴大,不搞這個法制不行。這一指示為律師制度的恢復定下了總基調,明確了律師業發展的方向。同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1981年3月,國家司法部作出《關于健全律師工作組織機構問題的批復》。全國各地據此建立起法律顧問處1465個,在各顧問處從業的律師工作人員總計約5500人。

1982年,我在北大上學的時候,我的老師在做兼職律師。正是他把我做律師的胃口吊起來的。當時有一個重大案件,涉及“投機倒把”罪,即假如一個東西1萬元買,2萬元賣,便是投機倒把。這個法律現在當然已經沒有了。從那個大案件開始,我接觸到了法律實務。

那時候沒有多少法律可學,只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憲法》,沒有《民法通則》、《公司法》。我們上課就學政策、行政命令。學了半天,也不清楚法律是什么。只有接觸到了案件,才有了一些思路,才明白法律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當時的法律顧問處規模很小,業務也很局限。大概法律顧問處一年的收入也就幾萬元到十幾萬元,在那里工作的人員每月收入只有幾十元。

80年代末,國辦的中信律師事務所是最頂級的律師事務所。但是后來改制,這個律師事務所經歷了重組,很多人員去其他地方開辦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

我接觸的第一個案子是一個40萬元的貿易糾紛案。折騰了幾個月以后這個案子和解了,第一次辦案我和我的朋友每人掙了三百多元。那時已經算是很大一筆錢了,因為正常的本科畢業生第一年每月的工資應該是46元。

(二)合作所試點及其發展

1988年3月,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制定《律師法》的立法議案,律師立法被納入有關方面的正式議事日程。1988年6月,司法部發布《合作制律師事務所試點方案》,打破了國家包辦律師事務所的傳統格局,開始“合作制律師事務所”試點工作。這種由具有律師資格的人員自愿組合成立,完全不要國家經費,并實行自負盈虧的合作制律師事務所,要求律師必須辭去公職。司法部曾在遼寧、河北等地選點試辦合作所,由于當地的律師都不愿辭去公職,試點工作遲遲沒有進展。1988年在深圳成立了第一家試點合作所。我在美國的兩位朋友注意到了以后,希望能與我合作開辦事務所。當時初生牛犢,不怕失敗,開辦了我們的合作所。當時有四家特別批準的試點,我們是第三家。

當時必須要經過司法局的批準,才能開辦合作所。合作所就相當于中國的私人事務所的開始,那時還不叫合伙所,為的是避開資本主義私有的概念。

1992年之前,總共只有這么幾個試點。除了我們這四家合作所,其他都是國辦的律師事務所。我們的合作所屬于非體制內,屬于“幾不管”地區。后來司法局逐漸把我們納入到正規的管理體系當中,開會的時候也把我們叫上。

早期能夠做涉外商業法律服務的律師事務所很少,所以我們能夠參與幾個大的投資項目,包括中國最大的中美合作平朔煤礦項目;另外還有中日合作的,在人民大會堂簽約的煤炭液化項目。當時的國家領導人都參加了,我們作為其中的項目律師,能夠參加這樣的簽約儀式,感覺還是很好的。

1992年司法部逐漸開放合作制試點,1994年開始轉為合伙所制度,幾家大的律師事務所就是在那時成立的。

(三)合伙所、合作所及其發展

1993年以后,很多既在國內也在國外學習過的人回國,這些人不僅受過良好的法律教育,還有一定的實踐基礎。而且中國的經濟有了大的發展,業務量逐漸增大,比如股份制改造、境外上市H股、境內上市A股等業務逐漸增多。早期的上市不是保薦制,而是計劃制,即國家下指標給各省市和各部委,然后找對應的企業。于是股份制業務便成為律師的主要業務。

1991年我去英國的時候,我對證券、上市等沒有什么概念?,F在我卻還算是個證券法律的專業律師,正是國內的環境給了我們很多機會學習和成長。

房地產業務也是另外一項重要業務。外資方面,也有了投資、轉讓的業務。1992年以前的事務所,一般在10個人左右。到了1995年以后,很多家事務所增加到了幾十人,收入由幾百萬升到幾千萬人民幣。

(四)加入WTO后的巨大變化

中國作為一個主要的經濟增長區域,在加入WTO之后,更多外資進入了中國市場,而且很多外資直接參股、并購。從產業政策限制,到收購的技術問題都變得復雜得多,所以業務量又有所提高。國有企業開始深化改造,過去是部分改制,現在是整體改造,這樣企業規模就越來越大。比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國人壽、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都進行了改制、重組、上市,還吸引了外資作為戰略投資者。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宏觀、深化、資本運作的改制過程。

經濟發展也使得律師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此時的律師事務所的規模發展到了幾百人,一些更大的律師事務所甚至人員過千,收益也從數千萬上升到數億人民幣量級。

(五)金融危機的深刻影響

到了2008年9月,貝爾斯通、雷曼兄弟倒閉。從此,經濟形勢開始逐漸變差。整個外資運作的步伐、泡沫增量的步伐、流動性資金以及境外融資大量減慢甚至停止。業務的總量也因此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新的經濟形勢下,怎樣調整便成了重要的問題。

貝爾斯通倒閉直接影響了我們,因為貝爾斯通是我們的客戶。貝爾斯通當時跟中信證券商量換股的問題。我們代表貝爾斯通與中信證券協商了很久,馬上就要簽約了,但是卻宣布倒閉了。不僅后續的業務沒有了,還要追索之前的債務??傮w的法律服務市場,就像一個屋子斷了電,業務總量出現了重大變化。國內的頂級事務所,都面臨新的環境下如何調整的考驗。

不過,從趨勢上講,中國經濟還處在蓬勃的上升期,空間還很大,而且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有理由相信相應的法律服務需求是不斷擴大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山市| 工布江达县| 台南县| 琼结县| 澳门| 塔河县| 荔浦县| 湛江市| 邵阳市| 高密市| 永春县| 镇沅| 南投市| 大邑县| 宜州市| 聊城市| 介休市| 和静县| 都江堰市| 甘肃省| 高台县| 资兴市| 吉林省| 察哈| 石河子市| 北宁市| 绥宁县| 惠安县| 天津市| 英山县| 洛川县| 九江市| 达拉特旗| 安仁县| 武川县| 宁德市| 屏边| 延津县| 竹北市| 清水河县|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