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師之道:新律師的必修課
- 君合律師事務所
- 2756字
- 2019-12-20 16:53:10
三、關于工作方法論
(一)時間的管理
? 時間的管理問題至關重要。律師不能因為害怕案件多、完不成而不接案子,因為辦理的案件數量多,并不絕對等于花費的時間多。例如有的律師可能同時需要處理兩三個案件,但是介入程度并不深,因此可能就不影響接手其他案件。律師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首先應該預先對自己現有的時間安排有所計劃,同時通過合理分析判斷出新案件實際需要花費的時間,從而決定是否接手新案件,正確地管理自己的時間。
? 律師在接手案件時,要勤與合伙人溝通。與合伙人進行有關案件的溝通十分重要,合伙人是最了解案件的人,并且可以基本確定客戶的實際需求,因此通過溝通,律師可以大概確定自己工作需要的時間。律師要盡量多地了解自己對案件的加入的程度、預期以及參與的頻率等,包括了解案件的大概情況、需要時間的長短和預期的持續程度;了解自己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和扮演的角色;了解自己參與的程度,是單純的臨時幫忙,還是要跟進整個案件,或者是對整個案件進行主管負責;另外還要根據客戶的要求,確定完成的期限。
? 要善于應對突發狀況。在接手案件時盡可能多地了解案件預期的時間與工作量,這樣如果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就可以有回旋的余地。因為案件的發展可能會有突然的變化,參與的角色可能也會發生變化。由于了解了案件的情況,即使發生變化也可判斷自己是不是能夠有足夠時間接手。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以及接案子的頻率,既不能被案子壓住,又不能因為幾個案子在手就把時間給全部占據了。
(二)善用有效資源
要學會正確使用文件模板,源于模板,高于模板。低年級律師在接到法律文件寫作任務,如擬一份“股權轉讓合同”的時候,可以參考模板,但一定要看合伙人修改后的版本。雖然模板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在處理一個問題時,要明白商業目的是什么并進行必要的法律研究。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作出來的東西雖然模板是對的,但不一定符合要求。先了解商業目的并進行法律研究,作出來的東西才會比較符合要求。
(三)注意同各方面溝通
? 要有全局觀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要注重和團隊之間的協調合作,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團隊協作,不能閉門造車,只顧自己做法律研究,而不與合伙人和其他律師交換意見;二是要注重和客戶之間的溝通,如果在研究中遇到問題應該及時與客戶進一步交流。
? 處理好與合伙人的關系。業務律師大多情況下是協助合伙人工作,不是直接對客戶,有什么問題先與合伙人溝通并按照合伙人的指示工作。這個是工作關系的問題,非常關鍵。與合伙人意見不一致的,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擺出事實和理由,通過內部討論得出最終結論。
? 要有主動性、創造性。有些律師對于合伙人交代的任務缺乏主動性態度和創造性思維。如果合伙人將任務交代清楚,大部分律師的確可以完成,但卻僅僅止步于完成。低年級律師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考慮事情不夠周全,不夠深入,作為團隊成員,缺乏主動想問題、完善方案的意識。當然這其中有些是由于缺乏經驗所致,腦海中沒有建立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框架,但更多的情況是因為律師缺乏主動性,本來可以想到的方面卻沒有想到,比如討論問題的時候提不出獨立的見解。要成長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執業律師,就一定要經過主動思考的過程,主動地考慮案子方方面面的問題,有自己的想法。
(四)學會提供獨立的法律意見
處理法律問題時應當有獨立的法律判斷。律師在為客戶提供法律意見時,不能過分依賴自己或者他人的實務經驗或者咨詢政府機關得到的答復。因為即使政府機關或者其他人的做法在實際操作中可行,也有可能不符合法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進行獨立的法律判斷就提供意見,萬一審批機關不予認可,律師就會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因此,律師在遇到問題時必須進行必要的法律研究,根據法律作出獨立判斷。如果政府機關對客戶不利的決定違背法律,應當以法律為依據為客戶爭取利益;遇到遵從政府機關的程序有可能違背法律的情況,也應當將所有情況如實告知客戶,由客戶權衡風險自行判斷,如此律師才能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
(五)要具備一定的商業意識
客戶委托律師處理事務,最終是從經濟利益的角度考慮的,也就是說請律師的目的肯定是為了獲取某種利益。因此,無論是避免損失還是獲取更多的利益,律師都應首先了解到客戶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律師幫助達到何種效果。
沒有商業頭腦的律師不會是優秀的公司律師。而律師的商業頭腦,在于善于把自己放在客戶的位置上來思考問題。要學會判斷一個法律上的問題是否會構成交易的障礙性的問題。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問題其實本質上是交易成本的問題。因此,要學會用商業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然而,具有商業頭腦不是說要律師取代客戶作出商業性決定,而是讓律師用商業頭腦去看待法律問題、分析法律問題。美國前國務卿Warren Christopher曾在一次會議中回答是否準予中國最惠國待遇時講到:“我這一輩子做律師出身,我只告訴客戶利和弊,從來不告訴客戶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
因此,律師要從正反兩方面把所有的問題都考慮到,告訴客戶各種方案的利和弊,最終要由客戶作出商業性的判斷。但優秀的律師總是能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供客戶選擇。
(六)要有控制和規避風險的意識
律師行業的風險比較特殊,我們沒有什么固定資產和有形的產品,客戶買的是我們的服務,也就是我們的方案、頭腦和想法。所以一切可能的損失都來自于我們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客戶信任我們,但我們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必須要時刻有規避風險的意識。比如在訴訟業務中,如果應當落實到書面的內容沒有落實,或者在審閱合同和文件的時候考慮不周全,一旦出現問題,我們不僅會喪失客戶的信任,還會面臨其他的問題。
法律規定和實踐操作有時候會出現不一致,如何能既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又能控制律師執業的風險呢?面對此類問題,首先要分析客戶面臨的最大的法律風險,要判斷出最壞的結果會是什么。其次,針對法律條文的具體操作,律師要盡力通過各種合法的途徑檢索對有爭議條文的解釋及相關主管機關的答復,最后仍要向客戶指明該問題仍為敞口問題(open issue),待進一步查證,進而交由客戶進行商業上的判斷。同時,律師還要指導客戶,針對此類實踐操作與法律規定并不一致的情況,客戶一定要確保自己行為的合法性,包括客戶向主管機關提交的文件的真實性、準確性,不能存在任何隱瞞和瑕疵。總之,要盡可能地降低客戶的風險。然而,當客戶的要求明顯違法,甚至涉及刑事責任時,律師要堅決拒絕此類業務。這也是律師執業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七)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優秀律師應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并堅持下去,比如,由于法律實踐和社會環境是不斷變化的,作為專業律師應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社會意識,掌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占據法律改革發展的前沿陣地。此外,平時還應勤于收集與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各種范本,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勤動手、細分類,做好編輯工作。如此積累下去,必定是一筆不小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