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認識心理學的全貌

?大眾眼中的心理學?

開學的第一節心理課,小卡就給看上去不那么起眼的牛博士扔出了頗感火藥性的話題。

:牛博士,心理學是什么啊,你能用一句話概括嗎?

:問得好。對于什么是心理學,相信同學們都有自己的看法。為了更好地讓同學們了解心理學,我想聽聽大家是怎么看待心理學的。大家可以盡情發言。

小A:心理學家總能知道你在想什么

:嗯,這個問題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碰到了。其實大多數心理學者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周圍人得知了我的職業,他們會馬上好奇地發問:“你是學心理學的?那么你說說我正在想什么……”人們總是以為心理學家應該能透視眼前人的內心活動,和算命先生差不多。他們認為,你不是研究人的心理嗎?“研究心理”就是去揣摩別人的所思所想。

正解:其實心理活動并不只是人在某種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廣泛的含義,包括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緒和意志等。心理學家的工作就是要探索這些心理活動的規律,即它們如何產生、怎樣發展、受哪些因素影響以及相互間有什么聯系等等。例如,當你的同伴在你面前坐立不安、手心出汗,你能夠推斷出他正有什么煩心事,但在沒有任何評估和測驗的情況下,心理學家也不可能知道到底他在煩惱什么。心理學家通常是根據人的外顯行為和情緒表現等來研究人的心理,也許他們可以根據你的外在特征或測驗結果來推測你的內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學家也不可能具有所謂的“知心術”——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內心,除非他有超感知能力(ESP),關于這個能力,我們后面再談。

小貼士

心理學

在英文中,表示心理學的單詞psychology,是由希臘文中的psyche與logos兩字演變而成;前者意指“靈魂”,后者意指“講述”,合起來就是:心理學是闡述心靈的學問。現代心理學對其定義作了更詳細的解釋,認為心理學就是對行為和心理歷程的科學研究,即達到“內外兼顧”的目的。

聊一聊

“心理學”一詞最早是怎樣出現的?

心理學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但心理學作為一個專門的術語卻是在1502年才出現的。在這一年,有一個叫馬如利克的塞爾維亞人首次用psychologia這個詞發表了一篇講述大眾心理的文章。這是心理學一詞的debut(首次亮相)。之后70年,另一位名叫歌克的德國人又以此詞出版了名為《人性的提高,這就是心理學》一書。這便是人類歷史上最早記載的以心理學這一術語發表的書。

小B:心理學就是心理咨詢

:現在,心理咨詢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日漸火熱,各種所謂的心理咨詢中心、心理門診、心理咨詢熱線等不斷涌現,通過不同的渠道沖擊著人們的視聽。很多人聽到的第一個與心理學有關的名詞就是心理咨詢,并把它當作了心理學的代名詞。此外,人們關注一門學科,更容易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去認識它。心理學最為廣泛的應用就是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所以更為大家所熟知,因此很多人會把心理咨詢與心理學等同起來。

正解:心理咨詢只是心理學的一個應用分支。咨詢心理學家的工作對象可以是一個人、一對夫婦、一個家庭或一個團體。心理咨詢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應對生活中的困擾,使其更好地發展,增加生活的幸福感。一般來說,心理咨詢是面向正常人的,來訪者有心理困擾,但沒有出現嚴重的心理偏差。如果是嚴重的精神疾病,就要由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病學家來處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壓力的加大,現在出現心理困擾的人越來越多,對心理咨詢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很多人從事這項工作可能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但又缺乏必要的培訓和技能,再加上缺乏行業規范,使得目前心理咨詢業良莠不齊。這種現象造成了一些人對心理學很失望,對此我們也很擔憂。

小C:心理學家只研究變態的人

:很多人都說他們走進心理咨詢室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可能還有過思想斗爭:“去還是不去?人家會不會認為我是精神病?朋友知道了會怎么看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對心理學的看法:去心理咨詢的人都是“心理有問題”的人,心理有問題就是不正常;心理學家只研究變態的人,所以與心理學有干系的非專業人士都不正常。

之所以會有如此看法,一方面和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中國人比較內斂,有了心理困擾傾向于自己調節,如果放在了臺面上,就會被認為是很嚴重的精神問題;另一方面,為了滿足人們獵奇的心理,媒體在表現與心理學有關的題材時喜歡選擇變態心理,認為這樣更具有炒作價值。很多人是從電視、電影、報紙和雜志上認識心理學的,這很容易形成片面的誤解,認為心理學只關注變態的人。尤其是好萊塢和日本的所謂“心理電影”,對此要負很大責任,《精神變態者》、《發條橙》、《沉默的羔羊》、《本能》、《催眠》等,為觀眾展現了光怪陸離的心理世界,也為心理學打上了帶有偏見的烙印。

心理學家真的就是帶著放大鏡看人嗎?

正解:大多數心理學研究都是針對正常人的。有些人把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混淆了。精神病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精神病學家主要從事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的治療,他們的工作對象是所謂“變態”的人,即心理失常的人。精神科醫生和其他醫生一樣,在治療精神疾病時可以使用藥物,他們還必須要接受心理學的專業培訓。與精神病學家不同,心理學家關心所有的人,雖然臨床心理學家也關注病人,但他們不能使用藥物。除此之外,大多數心理學研究都是探討正常人心理現象的,如兒童情緒的發展、性別差異、智力、老年人心理、跨文化的比較、人機界面,等等。

小D:心理學家會催眠

:不錯,同學們的觀點越來越深入到心理學專業性的領域了。

人們對催眠的諸多誤解,為心理學又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

在我們生活中,越是神秘的東西,越能讓人感興趣。在很多人眼中,催眠術是一種很玄妙的技術。而知道催眠術的人,又往往把它和心理學家的工作聯系起來。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一是因為弗洛伊德的知名度。在一些人看來,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學家的典型代表,既然他使用催眠術,那么心理學家就是會催眠的;二是和幾部深有影響的“心理電影”有關,如日本恐怖片《催眠》。這部影片夸大甚至是歪曲了催眠術的作用,純粹是為了商業的炒作,和心理學家所使用的催眠術相去甚遠。

正解:催眠術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在心理治療中使用的一種方法,并非心理學家的“招牌本領”,而且很多心理學家并不相信催眠術,他們更喜歡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如實驗和行為觀察。

:心理學就是夢的分析

:這種誤會同樣是弗洛伊德的影響所致。很多人認為,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最吸引人的內容就是釋夢。這也不足為怪,因為人總是對自己和別人內心深處的秘密有一種頑固的好奇心,而夢似乎是透視內心風景的一扇窗戶。許多人因此把弗洛伊德的理論等同于夢的分析,又因為弗洛伊德的“代表性”而進一步使之成為心理學的代名詞。

正解:夢的分析只是精神分析流派所使用的治療技術之一,是心理學工具箱里的一個起子。有關夢的分析的內容,我們在接下來的課堂中會有比較詳細的闡述。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心理學家(folk psychologist)。四歲的寶寶已經能揣度別人的心思了,他知道怎樣把玩具藏起來讓其他小朋友找不到,還會提供錯誤的線索去誤導小朋友;小孩子會從媽媽的神情和語氣上判斷她在生氣,所以乖乖地不敢胡鬧,等媽媽高興時,又會乘機提出要求;父母知道怎樣運用獎勵和處罰來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都建立在對他人心理進行洞察和推論的基礎上,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能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思和所為進行預測。這也正是心理學家想要努力說明的問題中的一部分。

盡管每個人都是業余的心理學家,但“心理學”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常常被冠以“玄”、“神秘”、“不可信”甚至是“偽科學”的名頭。如果問非專業的人士什么是心理學,可能會得到各種不同的答案,其中不乏上述這些偏見和誤解。

好像我就是這么想的,小卡有點小尷尬,轉念一想,有點小賭氣地連炮發問:

牛博士,既然你說心理學不是這樣、也不是那樣,那么到底心理學是什么?心理學到底包含了哪些知識?心理學家都在做什么?

牛博士安撫地看看小卡:不急,我這就說。

聊一聊

催眠術

催眠術發展于18世紀的麥斯麥術。19世紀英國醫生布雷德研究出令患者凝視發光物體而誘導出催眠狀態的方法,并認為麥斯麥術所引起的昏睡是神經性睡眠,故另創了“催眠術”一詞。但催眠的本質至今尚未明了。催眠術的方法很多,大多是要求人徹底放松,把注意力固定在某個小東西上,如晃動的鐘擺和閃爍的燈光,然后誘發出催眠狀態。人在催眠狀態下會按照治療師的暗示行事,搞不好會有不良后果,所以要由經驗豐富的催眠治療師來進行。催眠術在國外的一個應用是幫助問訊罪犯,使罪犯在催眠狀態下不由自主地坦白犯罪情況。但現在很多司法心理學家反對這樣做,認為催眠狀態下的問訊對被告人有誘導之嫌,被告很可能會按著催眠師的暗示給出催眠師所“期待”的回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江津市| 许昌市| 平顶山市| 高碑店市| 赤城县| 宕昌县| 绿春县| 四子王旗| 铁岭县| 林西县| 衡水市| 双柏县| 大冶市| 哈尔滨市| 忻州市| 凉城县| 五指山市| 青冈县| 富宁县| 紫金县| 阳泉市| 沙河市| 永兴县| 泽州县| 安乡县| 平阳县| 柳州市| 福建省| 灌阳县| 白银市| 罗山县| 岑巩县| 昌图县| 株洲市| 曲周县| 东明县| 祥云县| 探索| 灵武市|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