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名21世紀創新系列教材工程倫理導論
- 肖平
- 1444字
- 2019-12-25 17:25:20
三、羅馬俱樂部的警告
羅馬俱樂部是一個專家學者聚會的沙龍,是一個沒有組織的組織。它建立之初就以沙龍聚會為組織形式;俱樂部有不超過百人的規模,以保證成員之間廣泛深入細致地交流;俱樂部不依附任何基金援助,其成員可以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所發表的觀點只代表個人不代表俱樂部和任何國家與政黨;俱樂部力圖貫通全人類的文化,運用科學方法,研究人類生存問題,而不是研究某一具體的學科問題。
1968年4月,來自10個國家的科學家、教育家、經濟學家、人類學家、實業家、國家的和國際的文職人員,約30多人聚集在羅馬山貓科學院。他們在意大利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工業企業經理、經濟學家奧萊里歐·佩切依博士的鼓動下聚會,討論現在的和未來的人類困境這個令人震驚的問題。在西方國家高增長、高消費的“黃金時代”,這種行為具有驚世駭俗的力量。
《增長的極限》是1972年由羅馬俱樂部、波托馬克學會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小組聯合出版的著作。這是羅馬俱樂部提交給國際社會的第一個研究報告。它早已成為名滿世界的一塊豐碑。
這份關于人類困境的報告涉及:人口問題、糧食問題、資源問題、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等。報告的主要觀點是:世界人口激增,生產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但地球的資源卻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生產的增長是有限的。
人類的困境是由呈幾何極數增長的人口生存需要與自然資源的矛盾構成的。讓我們來看看世界人口的變化。
1600年,世界人口有5億;
1804年,間隔200年,世界人口已達10億;
1927年,間隔123年,世界人口超過20億;
1960年,間隔33年,世界人口已達30億;
1974年,間隔14年,世界人口達到40億;
1987年,間隔13年,世界人口達到50億;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達到60億。
從這張列表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需的時間急速下降,人口呈幾何增長。中國古代的思想家韓非子說過:“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負責任的中國政府從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計劃生育主張,80年代開始將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實施。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將全國人口達到13億這一天的到來推遲了4年。2005年1月10日,在北京醫院,中國的第13億個公民出生。
人口快速增長與經濟增長存在的矛盾以及由此引發的問題成為各國科學家、經濟學家和學者們攻艱的對象,也成為各國政府和人民廣泛關注的焦點。人類社會的未來進程,甚至人類社會的生存,也許就取決于世界對這些問題做出反應的速度和效率。
羅馬俱樂部提供了超越于被動生存、窮于應付的研究思路,即人類必須探究他們自己——他們的目標和價值,就像他們力求改變這個世界一樣。獻身于這兩項任務必然是無止境的。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僅在于人類是否會生存,更重要的問題是人類能否避免在毫無價值的狀態中生存。羅馬俱樂部的觀點引導人們面向人類生存的哲學層面作價值思考。
如果世界人口、工業化、污染、糧食生產和資源消耗以現在的趨勢繼續下去,這個行星上增長的極限將在今后100年中發生。最可能的結果將是人口和工業生產力雙方有相當的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
改變這種增長趨勢和建立穩定的生態和經濟的條件以支撐遙遠未來是可能的。全球均衡狀態可以這樣來設計:使地球上每個人的基本物質需要得到滿足,而且每個人有實現他個人潛力的平等機會。
如果世界人民決心追求第二種結果,而不是第一種結果,他們為達到這種結果而開始工作得愈快,他們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羅馬俱樂部的報告顯然對舊有的工程觀念形成了巨大的沖擊。作為利用自然資源的造物活動,工程必須考慮資源的有效利用、持續再生和新資源的開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