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產證券化中國的實踐
- 沈炳熙
- 1444字
- 2019-12-27 14:07:21
第一節 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則
在證券市場上,信息披露是將證券發行人的信用、資產、負債、經營、財務等信息情況按有關規則公之于眾的活動。換言之,信息披露是為了讓投資人了解其投資對象的實際情況,以便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信息披露必須遵循一些基本原則,才能達到上述目的。
在《管理辦法》、《規則》和《資產池信息披露規定》中,對資產證券化信息披露的原則作了規定,這些原則分別是:
第一,披露的信息必須真實、準確、完整、及時,不能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及重大遺漏。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都是就信息本身的質量而言的。真實性、準確性是信息的生命。投資者了解投資對象的信息,是為了對該對象是否具有投資價值進行正確的判斷,如果披露的信息不真實,甚至是虛假的東西,投資者就根本無法對投資對象作出正確的判斷。即使披露信息時并非故意弄虛作假,但只要準確性不強,也會使投資者作出誤判。準確性與真實性相比,在不能真實反映投資對象情況方面,有著相似性,差別只在于程度不盡相同,即準確的程度有所差異,準確性必須以真實性為基礎,不真實的信息一定不準確;但真實的信息不一定很準確。而不準確的信息并不一定是虛假的、偽造的。真實性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談得上準確的問題。因此,完整性也是針對信息的質量而提出來的。完整性要解決的是森林與樹木的關系。不完整的信息,即使它是真實的、準確的,也只提供了一部分信息,投資者不了解未揭示的那部分信息,自然無法作出全面的判斷。信息的及時性決定了信息的有用性,它雖然不是信息本身的內容,但同樣對信息的作用起著舉足輕重的關系。過時信息,對投資決策不但不再有用,甚至還會影響正確的投資決策。特別是在發展變化的關鍵時刻,情況日新月異,用過去的信息分析今天的情況,肯定要出問題。
第二,信息披露必須按一定的規則進行。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信息披露是一項嚴肅的工作,是一項“規定動作”,因此,必須按照統一的規則去做,不能各行其是,任意而為。正因為這樣,監管部門對信息披露作了嚴格的規定,包括應披露些什么內容、由誰來披露、通過什么方式披露乃至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披露,都有統一的規定。只有按照統一的規則去披露,投資者才能方便地了解自己所關心的信息,才能用一個相對客觀的統一的標準運用這些信息去進行判斷。在《管理辦法》中“信息披露”這一章和《規則》公告里,對這一條原則的闡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上:其一,明確資產證券化三種情況下的信息披露。第一種情況是資產支持證券發行過程中的信息披露。在發行前必須按時發布發行說明書、評級報告、募集辦法和承銷團成員,在發行結束后必須在規定日期內公布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情況;第二種情況是在資產支持證券存續期間的信息披露。此時有關機構必須按監管機關的要求,定時提供各種報告;第三種情況是出現重大事件時的信息披露。此時,必須及時披露由非常事件可能引發的問題及對資產支持證券投資價值產生的實質性影響。當然,對于重大事件是有明確界定的。其二,明確信息披露的主要內容。這包括資產池情況、資產支持證券風險情況、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大會的有關情況等;關于資產池信息披露,在2007年以前的試點里只是一般提到,未作深入具體的展開。在2007年8月發布《資產池信息披露規定》里,對此作了深入而具體的說明。其三,明確信息披露的時間、地點、方式。例如,發行說明書應在發行前5個工作日公布,發行情況報告應在發行后10個工作內進行;召開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大會應提30天公布大會的召開時間、地點、會議形式、審議事項、議事日程和表決方式等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