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版 前言

《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第一版(1999年)出版距今已9年,隨著學科的發展,教學中的積累,同學反饋的建議以及兄弟院校和有關單位的需要,有必要進行修訂再版。

北京大學開設的這門課程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如果追溯到院系調整前,燕京大學由博愛理教授(Miss A.M.Boring)為協和醫學院醫學預科班開設的比較解剖課,則歷史更為悠久了。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由我國著名的動物形態學家崔之蘭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云南大學及西南地區多所高等院校開設此課,正是她奠定了這門課程的框架。她留給我的印象是講課內容系統性和邏輯性很強,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當時沒有合適的教科書,她編寫的簡明講義作為校內教材多年使用。可惜的是由于歷史原因,崔先生一直未能正式出版教科書。

筆者自50年代中期在北大主講脊椎動物學課,先后編著了《脊椎動物學》第一版(上冊1983年、下冊1985年)和修訂本(1992年)。該修訂本于1996年獲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和1998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這本書多年來也同時作為《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課的教材使用。其后,筆者和程紅在此書的基礎上編著了《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第一版。程紅曾是我的研究生,畢業后長期在動物形態學領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并到國外研修。本書第二版是在她的倡議并作了大量前期工作才得以啟動的。另外,她接替我講授本課的多年經驗和收集的同學反饋意見,都為本書的修訂作了鋪墊。本版新增加了第三作者姚錦仙,她對第三章脊椎動物的胚胎發生和發育以及第十五章內分泌系統的內容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并為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增加了人類骨骼肌肉的特點以及與生物力學相關的內容。全書統稿工作由姚錦仙負責。此外,她在為第二版的立項申請、與責任編輯的聯系、補充文獻資料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第二版的指導思想和掌握要點仍然遵循第一版的原則,各章的修訂大體仍按第一版所列作者分工分別進行。在章節的編排上有所調整:第一版的第三章刪除,其中組織學內容并入新版的第三章內,第一版的第五章改為新版的第四章,其他各章編號作相應變動。修訂中我們盡可能對國內外這一學科的新觀點和新知識加以補充,適當地加入了一些功能和進化形態學內容,但這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也是以后我們努力的方向。插圖作了一些變動,每幅圖增加了原出處。每章后面增加了思考題并在書后新加上中英文名詞索引。

本書第二版的完成是與同行專家們的關懷、廣大讀者和同學們的支持和反饋建議分不開的,在此表示感謝。此外,還要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和黃煒編輯為本書出版所作的大量工作。

本書封面的大熊貓全身骨骼照片由北京自然博物館房利祥先生提供,謹此致謝。

限于編著者的水平,書中難免有錯誤和不足之處,還望讀者給予指正。

楊安峰執筆

2008年3月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格县| 鄂尔多斯市| 陆川县| 黄龙县| 广平县| 桐城市| 达州市| 磴口县| 万全县| 云龙县| 昆山市| 金坛市| 磴口县| 锦屏县| 南城县| 巴林右旗| 运城市| 应用必备| 宜兰市| 固始县| 舞钢市| 察哈| 社会| 内乡县| 屏山县| 景谷| 闽侯县| 河池市| 石狮市| 运城市| 山丹县| 吉首市| 武夷山市| 龙岩市| 阿城市| 兴安县| 尉犁县| 庐江县| 岫岩| 沈阳市|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