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的再認:章太炎文論初探
- 陳雪虎
- 926字
- 2019-12-27 14:12:06
導論
長期以來,對現代中國美學和文論思想的溯源往往到清末民初,而對清末民初文論思想的研究,又常以梁啟超和王國維為中心。確實,作為奠立現代中國文化和文學思想主要紅線的思想者,梁、王二氏在世紀初樹立的文學觀念,如同鐘擺的兩大不同方向,一者擺向功利主義的政治訴求,強調政治斗爭和意識形態,一者擺向審美主義的情感化訴求,講究文學獨立和主體審美。這種格局在20世紀美學和文論思想的進程中具有典型意義。80年代以來學界對梁、王這兩種相反相成的文論思想及其當代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挖掘現代內涵?;蛘呷缌硗庖恍W者,從個體信仰和文化理論的角度反思現代中國美學的癥候。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
但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功利主義、審美主義二元對立的張力格局,圍繞“美”“善”兩端而只著眼于政治,而另一些研究基于西來宗教思想也忽略20世紀中國思想對“真”的訴求。其實在20世紀的文藝審美思潮中,對“真”的訴求也是不容忽略的粗粗的紅線之一。本書試圖考察章太炎先生的文論,認為章氏在文論方面基于“真”的訴求的思路非常突出,并且章氏思路在清末民初影響巨大,與五四時期文學革命之間亦存在著某種內在聯系。
五四以來形成的主流敘事,往往把章太炎定位為中國傳統學術的殿軍,從而忽略這位“有學問的革命家”的思想成就和實際影響,忘卻甚至漠視其文學思想和文論的革命內涵。其實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前后數十年內,民族危機層出不窮,傳統文教和學術逐漸崩解,文化重建的思路蜂擁奔競。作為現代中國最初一代的思想巨人,章太炎與梁啟超、王國維一樣,竭力探索民族文化發展的方向和前途,尤其在辛亥革命時期,他的文化思想和號召發揮著獨到而深刻的影響。就文論而言,他的文學思想和文論自成體系,雖則其語言古奧難懂,但其中涌動著求真、存質、理性的革命激情,孕育著現代文化科學化和通俗化的內在沖突,并且經過章氏的努力,其文學思想和革命意識在知識界的愛國學者和熱血青年中起到相當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在勇往直前、不斷進取的學者和青年中,這種影響一度不在梁啟超之下。因此,側重于辛亥革命時期的章氏文學思想和文論,闡釋其革命性內涵,并結合歷史文化語境探討章氏文論的獨特地位和價值,初步發掘章氏文論與五四“文學革命”之間的內在聯系,將是本書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