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的再認:章太炎文論初探
- 陳雪虎
- 499字
- 2019-12-27 14:12:07
第一章 文學總略:“以文字為準”及其革命潛義
錢穆認為,章太炎既不喜西學亦不滿于中學,所以在1910年作《國故論衡》“對中國已往二千年學術思想,文化傳統,一以批評為務”,所以“太炎此書即是一種新文化運動,惟與此下新文化運動之一意西化有不同而已”。剔除錢氏對新文化運動的偏見之后,可以看到他對章太炎的概括卻是有啟發意義的。章太炎清理中國傳統學術,有著橫掃古典學術而別開生面的氣魄。
章太炎撰寫的《文學總略》(1910)即是如此。全篇立意很高,大有截斷眾流,獨下己意的氣勢。所謂“略”者,按《檢論》(1915)解作“封域之正名”,即“正名”、“義界”,因名責實,按“文”的本義,劃定義界,確定內涵,并強調追索“文”這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以求得對文學的整體把握。在《國故論衡》“中卷文學”七篇中,《文學總略》是首篇,統領以下《原經》、《明解故》(上、下)、《論式》、《辨詩》和《正赍送》六篇,可說是章氏“文學”的總綱,在其傳統文化論衡中據有某種核心的地位。章太炎的“文學總略”,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文化與文學在西學沖擊下,企圖從理論上對“文”進行重認或再認,從而對文學和文化進行邏輯概括的嘗試,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