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文學總略:“以文字為準”及其革命潛義

錢穆認為,章太炎既不喜西學亦不滿于中學,所以在1910年作《國故論衡》“對中國已往二千年學術思想,文化傳統,一以批評為務”,所以“太炎此書即是一種新文化運動,惟與此下新文化運動之一意西化有不同而已”。錢穆:《太炎論學述》,載《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卷八,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41—342頁。剔除錢氏對新文化運動的偏見之后,可以看到他對章太炎的概括卻是有啟發意義的。章太炎清理中國傳統學術,有著橫掃古典學術而別開生面的氣魄。

章太炎撰寫的《文學總略》(1910)即是如此。全篇立意很高,大有截斷眾流,獨下己意的氣勢。所謂“略”者,按《檢論》(1915)解作“封域之正名”,即“正名”、“義界”,因名責實,按“文”的本義,劃定義界,確定內涵,并強調追索“文”這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以求得對文學的整體把握。在《國故論衡》“中卷文學”七篇中,《文學總略》是首篇,統領以下《原經》、《明解故》(上、下)、《論式》、《辨詩》和《正赍送》六篇,可說是章氏“文學”的總綱,在其傳統文化論衡中據有某種核心的地位。《文學論略》登載于《國粹學報》1906年第9、10、11號(10月7日、11月6日、12月5日出版)的文學欄,署名“章絳”。這本是該年章氏從上海抵東京后在“國學講習會”以《論文學》為題所做講演的記錄,并且此前以同樣的標題收入《國學講習會略說》,該冊收《論語言文字之學》、《論文學》、《論諸子學》三篇,1906年9月日本秀光社印刷。在《國粹學報》重新發表時,作者又作了“增訂”。后來,又經修改,最終形成《國故論衡》中的《文學總略》。章太炎的“文學總略”,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文化與文學在西學沖擊下,企圖從理論上對“文”進行重認或再認,從而對文學和文化進行邏輯概括的嘗試,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和現實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信丰县| 公主岭市| 安平县| 什邡市| 开阳县| 石河子市| 青浦区| 南阳市| 正安县| 万年县| 阿拉尔市| 吴忠市| 麻阳| 综艺| 南澳县| 柘荣县| 嵊泗县| 井陉县| 凤庆县| 仁怀市| 五常市| 丹棱县| 宽城| 五指山市| 汶上县| 榆中县| 大田县| 吉木乃县| 巴中市| 香港| 大丰市| 岗巴县| 七台河市| 独山县| 邢台县| 桂阳县| 河东区| 三门县| 淮阳县| 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