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著作權的產生
著作權的產生,又稱著作權的取得,是指作者因其創作的作品而獲得著作權的制度。由于各國歷史傳統、文化背景、法律要求等的不同,著作權的產生制度也不相同。著作權的產生在國際上大致分為兩種情形,即以作品的產生為條件自動取得著作權的制度和作品產生后還應履行相應的登記手續而取得著作權的制度。
一、著作權因作品創作完成而產生
著作權因作品創作完成這一法律事實而自動產生。這種制度因無需另外履行任何手續而又被稱為自動保護制度或自動保護主義、無手續主義。《伯爾尼公約》實行的即為自動保護的制度。世界上絕大多數建立了著作權保護制度的國家都實行這種制度。
自動保護制度的思想基礎是,作者創作并完成了作品是著作權產生的唯一源泉,而不取決于其是否履行了手續,作者對其作品擁有的權利無須得到任何行政部門的承認。這種思想認為,基于政府授權某一部門審查作品的特權制度而產生的對著作權進行登記的做法是過時的、落后的制度。
我國是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創作作品的人數眾多,如果實行登記產生著作權的制度,意味著要有一個龐大的著作權登記機構,同時也給作者帶來諸多不便,不利于對作者的著作權保護。因此,在我國起草著作權法時,選擇了著作權自動保護制度。我國《著作權法》第2條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依此規定,中國人只要創作出符合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不論這一作品是否發表,都自動享有著作權,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對于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原則也是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原則,即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也同中國人一樣能夠自動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的作品、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或者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也受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
實行作品創作完成即取得著作權的制度,方便了著作權的保護,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作品種類之多,如何界定作品“創作完成”的標準,就是困擾理論界、司法界的一大難題。因為實行自動保護,作品著作權歸屬的糾紛時有發生,版權貿易活動中也有諸多不便。為了切實維護作者、其他著作權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有效解決因著作權歸屬造成的著作權糾紛,并為解決著作權糾紛提供初步證據,借鑒加拿大、巴西、意大利、秘魯等國家的經驗,國家版權局于1994年12月31日發布了《作品自愿登記試行辦法》,并于1995年1月1日開始試行。2002年2月20日,國家版權局發布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辦法》,同日施行。依照上述規定,作品實行自愿登記。作品不論是否登記,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權不受影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版權局負責本轄區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登記工作。國家版權局負責外國以及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登記工作。國家版權局認定的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負責軟件著作權登記。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權人申請登記時,應出示身份證明和提供表明作品權利歸屬的證明,如作品封面及版權頁的復印件、部分手稿的復印件及照片、樣本等。其他著作權人申請作品登記時應出示表明著作權人身份的證明,如著作權的繼承人應出示繼承人身份證明,委托作品的委托人應出示委托合同,專有權所有人應出示證明其享有專有權的合同。軟件著作權登記還要提交軟件的鑒別材料和相關證明文件。經作品登記機關核查后,符合登記條件的發給作品登記證。作品登記證可作為著作權人享有著作權的初步證據。
二、著作權因作品登記而產生
著作權因作品登記而產生,是指作品創作完成之后,只有經過登記注冊方能產生著作權的制度。這一制度又被稱為注冊主義。依此制度,登記注冊是作者取得著作權的條件。作者創作完成了作品,并不能當然取得著作權,只有創作了作品的作者向政府主管部門申請并獲準登記后,該作者才取得了著作權,從而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注冊才能產生著作權的制度,源于特權時代的登記制度。活字印刷術結束了手抄書的時代,通過復制形式利用作品已不再由作者本人控制,印刷和銷售圖書的專有權利通過特權的形式表現出來。1710年的《安娜女王法》之前,書籍印刷商和銷售商對印刷、銷售圖書的專營權是政府當局授予的一定期限的特權。為使這一特權能產生對抗他人的效力,防止其他一些重印同類書籍的印刷商的競爭,實行了注冊登記制度。印刷商、書商要想得到這一印刷特權,必須事先到審查機關,得到印刷作品的許可并對作品進行登記。當著作權制度產生之后,登記制度被延續下來,登記才能產生著作權被一些國家的法律所認可。比如,西班牙1879年公布的《知識產權法》規定,作品必須在版權登記總署注冊方可享受本法所給予的權利。作品的發表并不是享受版權保護的必要條件。登記產生著作權的制度在西班牙實行了一百多年,直到1987年才被廢除。但它對拉丁美洲國家的版權法律制度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尼加拉瓜和烏拉圭,登記仍然是著作權成立和存在的條件。尼加拉瓜的《民法典》第831條規定:“作者或其代表要獲得產權,應向發展部提出,以使其權利得到法律的承認。”烏拉圭的《文學藝術產權法》第6條規定:“只有到有關登記處登記才能受到本法律的保護。”我國的《大清著作權律》、《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現在臺灣地區的“著作權法”都曾實行過登記制度。
目前版權登記制度在有些國家還存在,只是登記的性質與功能發生了變化。
一種登記系行使著作權的條件。即作者作為著作權的權利所有者,必須出示作品登記證明才能行使這一權利。如《美國版權法》第411條規定,登記是提出侵權訴訟的前提條件,按照本法進行版權要求的登記之前,對違反該作品版權的行為不得提出任何起訴。可見,美國法律上的作品登記是著作權人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的先決條件。
菲律賓也有類似的規定。菲律賓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及《關于版權登記的實施細則》規定,申請登記注冊可以由菲律賓籍作者或在菲律賓定居的作者提出,或者由作品的受讓人或繼承人提出。外國公民如果按所在國同等條件將作品的權利轉讓給菲律賓公民,也可提出登記注冊的申請;外國公民的所在國如是某一提供版權互惠保護國際條約的締約國,而菲律賓也是締約國的,則該國公民的作品也可以由其作者在菲律賓申請登記注冊。所有書籍、期刊、講座、布道、講演、記文和信件都必須在國立圖書館注冊并交存兩份完整樣本或復印件。如不辦理上述手續,版權所有者在侵犯版權的訴訟中就無權得到損失賠償。阿根廷的版權法規定,作品必須遞交國家版權登記處注冊,每一部作品出版后三個月內由出版者向國家版權登記處交存三份樣本。藝術作品則要交存原作品的一張素描或照片以及其他詳細資料。電影作品交存電影的劇情介紹、對白、劇照以及主要場景的描述。出版者交存了作品的樣本后就使作品的作者和出版者完全享有了各自的權利。對于尚未發表的作品,作者或其法定繼承人可以交存一份手稿的副本。作品未注冊,其作者的權利處于懸置狀態,而只有在作品注冊后才能完全獲得。
可見,阿根廷版權法規定的登記制度,是著作權進行排他利用的條件。
另一種登記系用于申報或提供證據。采用這種制度的國家,登記不是著作權享有或者行使的條件,而只是用于申報著作權或者為作者擁有著作權提供一份最初的證據。在這些國家,作品登記是自愿的,是否登記由權利人自己決定。如多米尼加的法律規定,作品的登記不是行使本法律承認的權利所需的實質性或形式上的必要條件。登記只起推定作用,根據這種推定,有關的事實和文件都是真實的,除非另有證據。登記與否對第三者的權利并不影響。印度版權法規定,取得版權無需任何手續,但需將填有作品名稱及作者、出版者和版權所有者姓名和地址的版權登記表交存版權局。該登記表即構成其所載內容的初步證據。意大利版權及有關權利保護法也規定,如無相反證明,登記事項即視為作品存在與發行事實的證明。我國的作品登記制度也起到這樣的作用。
除此之外,有的國家還以加注著作權標記為獲得著作權保護的要求。這實質還是自動保護的制度,只是附有了加注著作權標記這樣一個條件罷了。如美國、墨西哥等國就有這樣的規定。這種做法也得到《世界版權公約》的認可。該公約第3條第1項規定:“任何締約國依其國內法要求履行手續——如繳納樣本、注冊登記、刊登啟事、辦理公證文件、償付費用或在該國國內制作出版等——作為版權保護的條件者,對于根據本公約加以保護并在該國領土以外首次出版而其作者又非本國國民的一切作品,應視為符合上述要求,只要經作者或版權所有者授權出版的作品的所有各冊,自初版之日起,標有?的符號,并注明版權所有者姓名、初版年份等,其標注的方式和位置應使人注意到版權的要求。”
所謂“版權標記”主要指三項內容:一為版權聲明,可以是“版權保留”之類的字樣,也可以是“copyright”或者是符號“?”,或者是“copyright”的縮寫“copr”;二是版權所有人姓名或名稱;三是該作品首次出版發行的日期。版權標記一般在印刷出版物或音像出版物(錄像出版物的標記為符號)的醒目位置標注。由于《世界版權公約》有此要求,因而這一做法被許多國家接受,尤其是為避免在他國失去版權。我國的一些出版物也標有版權標記,盡管它對著作權保護與否并無法律上的意義。
- 人工智能知識產權法律問題研究
- 跨境消費者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系列)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律法規全書(含典型案例及文書范本)(2018年版)
- 我國私法規則的形成:以財產制度為核心
-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注解與配套(含最新司法解釋)(2014年版)
- 你必須知道的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00個熱點問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法律法規大全(最新實用版)
-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2014年版)
- 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第三版)
- 證券自律組織民事責任豁免研究
- 創新與規范:證券業務合同法律風險分析與處理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19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法規全書(含典型案例及文書范本)(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家庭法典:注釋法典(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