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生存斗爭

生存斗爭與自然選擇的關系——廣義的生存斗爭——生物按幾何級數增加的趨勢——馴化動植物的迅速增加——控制生物數量增加的因素——生存斗爭中動植物間的復雜關系——同種個體間和變種間生存斗爭最為激烈,同屬內各物種間的生存斗爭也很激烈——生物之間的關系在一切關系中最為重要

在論述本章主題之前,我得先談談生存斗爭對自然選擇學說的意義。在上一章,我們已經證明生物在自然狀態下會發生某種變異。誠然,我原不知關于這一點還發生過爭論。對我們來說,許多可疑類型,究竟應稱為物種還是亞種(或變種)并不重要,就像英國植物中有兩三百個可疑類型,它們究竟應列為哪一類型并不重要一樣,只要承認顯著變種的存在就行了。但是,僅靠作為本書基礎的個體變異和顯著變種的存在,還是不能使我們理解自然界中的物種是如何產生的。各類生物之間的相互適應,它們對生活環境的適應,以及單個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巧妙適應關系,何以能達到如此完美的程度?我們處處能看到這些巧妙的互相適應關系。首先是啄木鳥和槲寄生的關系,其次是依附于獸毛或鳥羽中的低等寄生蟲,潛水甲蟲的構造及靠微風吹送的帶茸毛的種子的關系等等。總之巧妙的適應關系存在于生物界的一切方面。

此外我們還要問,那些被稱為初期物種的變種,是如何最終發展成為明確的物種的呢?顯然大多數物種間的差異,比同種內各變種間的差異要明顯得多,而構成不同屬的物種間的差異,又大于同屬內物種間的差異,而這些種類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可以說,所有這一切都是生存斗爭的結果,在下一章里,我將詳細地討論這個問題。由于生存斗爭的存在,不論多么微小的,或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變異,只要對一個物種的個體有利,這一變異就能使這些個體在與其他生物斗爭和與自然環境斗爭的復雜關系中保存下去,而且這些變異一般都能遺傳。由于任何物種定期產生的眾多個體中,只有少數能夠存活下去,所以那些遺傳了有利變異的后代,就會有較多的生存機會。我把這種每一微小有利的變異能得以保存的原理稱為自然選擇,以示與人工選擇的不同。但是斯賓塞先生常用的“適者生存”的說法,使用起來同樣方便而且更為準確。我們知道,利用人工選擇人類能獲得巨大效益,即通過積累“自然”賦予的微小變異使生物適合于人類的需要。但是,我們將要論及的自然選擇,是永無止境的,其作用效果之大遠遠超出人力所及,兩者相比,猶如人工藝術與大自然的杰作之比,其間存在著天壤之別。

非洲象/“在所有已知的動物中,大象是繁殖最慢的,我曾仔細地估算過它自然增長率的最低限度。最保守地說,假定大象壽命為100歲,自30歲起生育直到90歲為止,這期間共產6仔,(如果所有幼仔都能成活并繁殖后代的話)那么,在740-750年后,這對大象就會繁衍出1900萬頭后代……”

現在集中談談生存斗爭的問題,但更詳細的論述還將見諸于以后的著作。老德康多爾和萊伊爾兩位先生,曾富有哲理地詳盡說明一切生物都卷入到激烈的競爭之中。曼徹斯特區的赫巴特(W. Herbert)教長以植物為例對這一問題所作的極為精彩的論述得益于他頗深的園藝學造詣。口頭上承認普遍存在著生存斗爭這一真理并不難,難得的是時時把這一真理記在心中。在我看來,只有對生存斗爭有深刻的認識,一個人才能對整個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包括生物的分布、稀少、繁多、絕滅及變異等事實,不致感到迷惘或誤解。例如,當我們看到極為豐富的食物時,我們常欣喜地看到自然界光明的一面,而沒有看到或者忘記了那些自由歌唱的鳥兒,在取食昆蟲或植物種子時,卻在不斷地毀滅另一類生命;可能我們還忘記了,這些“歌唱家”們的卵或雛鳥是如何大量地被其他食肉鳥或獸所毀滅的。我們也不應該忘記,盡管目前食物豐富,但并不是年年季季都如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克山县| 广东省| 闸北区| 霍山县| 武山县| 科尔| 巴林左旗| 合肥市| 罗江县| 玛曲县| 拉萨市| 渝北区| 罗平县| 察哈| 曲沃县| 卓资县| 句容市| 朝阳县| 铜鼓县| 博爱县| 洞口县| 南平市| 凤山市| 额敏县| 韶关市| 陵水| 即墨市| 尖扎县| 霍邱县| 尼玛县| 陈巴尔虎旗| 额尔古纳市| 巴青县| 汤原县| 滨海县| 洛阳市| 新竹县| 靖江市| 丹阳市| 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