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美學是什么
  • 周憲
  • 3562字
  • 2019-12-20 17:15:00

南北文化與儒道互補

越來越多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人類學研究表明,我們文明的源頭是復雜的。有一種看法認為,我們文明的源頭大致有三個分支,分屬于不同的地域和集團。第一支是炎黃集團,以炎帝和黃帝為代表。它起源于陜甘黃土高原,后來順黃河東進,分布在華北一帶,成為后來華夏族的祖先。第二支是風偃集團,是太嗥(風姓)、少嗥的后裔,散布在淮、泗、河、洛等東方平原,蚩尤出焉,后成為東夷諸族的祖先。第三支是苗蠻集團,屬南方民族,居住在洞庭湖、鄱陽湖之間。如果我們把這一理論與中國文化的地域劃分和特征結合起來考慮,也許對解析中國古典美學觀念的歷史成因有所助益。

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中國文化的南北差異問題。不僅風俗習慣不同,甚至審美觀念亦有差異。林語堂曾風趣地談論過南方人與北方人的差別。北方人身材高大,性格熱情幽默,他們是自然之子;南方人勤于修養(yǎng),頭腦發(fā)達,身體退化,喜愛詩歌。粗獷豪放的北方,溫柔和婉的南方,各自的特點在語言、音樂和詩歌中可以看到,比如陜西的秦腔和蘇州的評彈,可謂天壤之別。林語堂:《中國人》,學林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6頁。中國繪畫史上有所謂“南北宗”。南宗畫派以“天真自然”為主,即追求所謂“淡”的風格,王維乃南宗代表;北宗畫派以“著色自然”為目標,崇尚“精”,李思訓為其典范。不但繪畫有南北不同,文學亦復如此。劉師培的“南北文學不同論”頗有影響。他認為,南北地域自然環(huán)境迥異,人文氛圍不同,語音亦有所不同,進而導致了南北文學的差異:


聲音既殊,故南方之文亦與北方迥別。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間,多尚實際;南方之地水勢浩洋,民生其間,多尚虛無。民尚實際,故所著之文不外記事、析理二端;民尚虛無,故所作之文或為言志、抒情之體?!呵镆越?,諸子并興。然荀卿、呂不韋之書最為平實,剛志浹理,斷以為紀,其原出于古禮經(jīng)(孔孟之言亦最平易近人),則秦、趙之文也?!ㄇG、楚之地僻處南方,故老子之書,其說杳冥而深遠。(老子為楚國苦縣人)及莊、列之徒承之,(莊為宋人,列為鄭人,皆地近荊、楚者也。)其旨遠,其義隱,其為文也,縱而后反,寓實于虛,肆以荒唐譎怪之詞,淵乎其有思,茫乎其不可測矣。劉師培:《劉師培中古文學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61—262頁。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段話里,隱含了一個重要的區(qū)分,即將儒家思想視為北方文化的產(chǎn)物,而將道家精神看作是南方文化的結晶,當然這只是在粗略的比較意義上說的。

如果我們對中國古典美學作進一步的探究,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儒道精神與美學的關系問題。顯然,較之于其他學說,儒家和道家思想在中國文化中占有十分顯著的地位,以至于有些學者堅信,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就是儒道互補所塑造的。林語堂發(fā)現(xiàn),儒家和道家在許多方面恰好是對立互補的。儒家思想是積極入世的,而道家思想則是消極避世的,“這兩種奇怪的東西放在一起提煉,則產(chǎn)生出我們稱為中國人性格的這種不朽的東西?!兄袊嗽诔晒r都是儒家,失敗時則是道家。我們中的儒家建設、奮斗;道家旁觀、微笑。一個中國人在位時說道論德,閑居時賦詩作詞,并往往是頗為代表道家思想的詩詞。”林語堂:《中國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頁。這一描述是符合中國文化的歷史的,但更進一步的問題是,儒道互補的關系對中國古典美學有何影響呢?李澤厚說法值得注意:


與美學—藝術領域關系更大和影響深遠的,除儒學外,要推莊子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為儒家的補充和對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文化心理結構和藝術理想、審美興趣上,與儒家一道,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表面上看,儒家和道家是離異而對立的,一個入世,一個出世;一個樂觀進取,一個消極退避;但實際上它們剛好互相補充而協(xié)調(diào)。不但“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經(jīng)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補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與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闕”,也成為中國歷代知識分子的常規(guī)心理以及藝術理念。《美的歷程》,第53頁。


換言之,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塑造中國文化的面貌和精神特質(zhì)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性?!熬退枷搿⑽乃囶I域說,這主要表現(xiàn)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則作了它的對立和補充。儒道互補是兩千年來中國美學思想的一條基本線索?!?img alt="《美的歷程》,第49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54D77/13173333605417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621083-Ehdv8O7pshQZZzQREDA6McenqZ0EhHBF-0-3739f327b0b7a7e6f8cb10d049d12793">

反映到美學上,大致可以說,儒家美學崇尚“和”,而道家美學追求“妙”,兩者構成了中國古典美學的協(xié)奏曲。

你只要細讀一下孔子的《論語》,便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在孔子有關美學的表述中,大都強調(diào)一些對立的范疇之間的和諧關系。比如,“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薄啊蛾P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顯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強調(diào)“和”?!昂汀辈坏撬囆g本身的美學要求,更重要的是藝術表現(xiàn)的情感要受到“禮”的節(jié)制。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頁。所以,藝術在傳統(tǒng)社會中的一個重要機能不只在于情感愉悅,而且在于社會的和諧。以下一段話頗能說明這種觀念:


子曰:樂在宗廟之中,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族長鄉(xiāng)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nèi),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所以崇和順,比物飾節(jié)。節(jié)文奏合以成文,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親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意也。《白虎通德論》,轉(zhuǎn)引自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第14頁。


這種將藝術和日常生活倫理密切結合的觀念,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恰如李澤厚所言,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觀念和儀式引向外在崇拜對象或神秘境界,而是引入并消融在以親子血緣為基礎的人的世間關系和現(xiàn)實生活之中,將感情的抒發(fā)和滿足在日常心理—倫理的社會人生中。這也正是中國藝術和審美的重要特征。由此出發(fā),中國美學的基本范疇大都強調(diào)其功能性關系,諸如“陰陽”、“有無”、“形神”、“虛實”、“剛?cè)帷钡鹊?。“中國古典美學的范疇、規(guī)律和原則大都是功能性的。它們作為矛盾結構,強調(diào)得更多的是對立面之間的滲透與協(xié)調(diào),而不是對立面的排斥與沖突。作為反映,強調(diào)得更多的是內(nèi)在生命意興的表達,而不在模擬的忠實、再現(xiàn)的可信。作為效果,強調(diào)得更多的是情理結合、情感中潛藏著智慧得到現(xiàn)實人生的和諧和滿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間的信念。作為形象,強調(diào)得更多的是情感性的優(yōu)美(‘陰柔’)和壯美(‘陽剛’),而不是宿命的恐懼或悲劇性的崇高。所有這些中國古典美學的‘中和’原則和藝術特征,都無不可以追溯到先秦理性精神。”《美的歷程》,第52—53頁。

如果說儒家美學的基本精神更加偏重于實踐理性的話,那么,在比較的意義上說,道家美學似乎更加強調(diào)審美自身的表現(xiàn)理性。換一種說法,即儒家美學是藝術的人生化,而道家美學則是人生的藝術化。徐復觀認為,道家思想所成就的人生乃是藝術的人生,而中國純藝術精神即由此引發(fā)出來。《中國藝術精神》,第41頁。李澤厚則強調(diào),道家美學的許多表述比儒家美學更加準確地抓住了藝術、審美和創(chuàng)作的基本特征。如果說儒家美學關注的是外在的實用功利,道家美學則把握了超功利的審美關系。同上,第54頁。

比如,中國藝術重“平淡”風格,就和道家思想有淵源關系。老子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的說法,他提出“味”的概念,“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痹俦热?,中國藝術有強烈的寫意傾向。在中國古典美學中,形—神關系,虛—實關系,以及“傳神寫照”、“得意忘象”、“氣韻生動”、“空靈”、“意境”等命題,都與此相關。北宋畫院在選拔人才時的試題多用唐人詩句,比如,“踏花歸去馬蹄香”。這意境如何畫?有一位應試者畫了幾只蝴蝶追隨馬后,暗示了“馬蹄香”,畫面并沒有直接表現(xiàn)踏花的場景;再比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一位應試者畫一船夫躺在船上吹笛子,一方面表現(xiàn)了無人渡河,另一方面又使得畫面靜中有動,充滿詩意。參見張安治:《中國繪畫的審美特點》,載《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5頁。這兩個例子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那就是追求某種“韻外之致”,不是簡單的形似,追求形似內(nèi)在的神似;不是滿足于實的意象,更重視虛的意蘊;是從有限到無限,從有到無,進而入“道”。宗白華把中國藝術的意境概括為:道、舞、空白。如果我們從道家美學的角度來理解,這個特征乃是其美學觀念的合乎邏輯的延伸。它就是老子所說的“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蔽覀冎灰獙χ袊诺渌囆g趣味和判斷用語稍作翻檢,“妙”這個范疇更加準確地傳達出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精神。朱自清說得好,魏晉以來,老莊之學大盛,士大夫?qū)ι詈退囆g的欣賞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清談家要求的正是“妙”。后來又加上佛家哲學,更強調(diào)虛無風氣,于是眾妙層出不窮。妙不同于西方的優(yōu)美,這恰恰表征了中國古典美學與西方美學的差異所在。

小資料:中國古典美學

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倫理道德的作用的民族之一。這一點,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美學。應從這個根本點上,結合中國哲學和中國藝術去觀察中國美學的基本特征。這些特征主要有下述幾點。

第一,高度強調(diào)美與善的統(tǒng)一;第二,強調(diào)情與理的統(tǒng)一;第三,強調(diào)認知和直覺的統(tǒng)一;第四,強調(diào)自然和人的統(tǒng)一;第五,富于古代人道主義的精神;第六,以審美境界為人生的最高境界。

——摘自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原县| 山东| 缙云县| 隆化县| 云和县| 安龙县| 富锦市| 临清市| 东乌| 凌源市| 安新县| 公安县| 普安县| 阳泉市| 盘锦市| 迁安市| 洛宁县| 玛多县| 双桥区| 宁波市| 盐边县| 玉环县| 靖江市| 湖北省| 信阳市| 睢宁县| 全椒县| 麦盖提县| 黑水县| 安远县| 景东| 墨玉县| 宁明县| 望江县| 盈江县| 闽侯县| 民权县| 江华| 都江堰市| 永登县| 渝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