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這個鍋太大
- 小人物勇闖三國
- 斷片的葫蘆
- 3425字
- 2019-04-29 20:36:48
聯軍雖然并不贊成直接攻打洛陽,特別是在軍力和董卓不相上下的時候,可是袁術既然已經起了個頭,其余人也不甘落后,在袁術離開不久,便也整備軍馬,匯成一路,浩浩蕩蕩的朝洛陽進發。
面對聯軍的咄咄逼人,董卓也十分煩躁,不得不召集手下親近的文武前來議事,而這一次,呂冉也有幸參與。
當然,這也是董卓刻意為之,全因為呂冉這個人太滑不溜手,自從入府以來,從未獻過一次計謀這也就算了,凡是遇到任何事,都用打哈哈的方式回避,就連李儒親自出手試探,都沒能從呂冉嘴里套出什么東西,這在董卓看來,就等于是呂冉拒絕投靠自己,本來嘛,對于這樣的死硬分子,董卓一向都是采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直接一刀切了了事,可壞在壞在,現在全天下都知道呂冉是董卓的人,若是現在動了呂冉,那原本就沒有多少人愿意投靠的董卓,更是自絕了別人的投效之路。
所以現在的董卓,不但不能處置呂冉,相反的,還要將呂冉給照顧的好好的,千萬不能讓呂冉出事,而之所以讓呂冉參加這樣的聚會,也無非是為了坐實呂冉的身份,反正也就是白養一個閑人罷了,連幾萬騎兵都養了,又何必在乎多養一個?
其實不管是董卓還是李儒,從一開始就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呂冉是聰明不錯,可這聰明是建立在對三國歷史的熟悉上,可要真讓他出謀劃策什么的,那真是高看他了,呂冉連高中都沒有畢業,在社會大學混跡了數年,別的不會,只會坑和蒙,到現在他連東漢這些官職都沒弄清楚,可偏偏李儒問呂冉的,都是有關這方面的事情,呂冉能說什么?他總不能告訴李儒自己不懂吧,可就算呂冉這樣說了,李儒能信?果斷不能,所以李儒果斷將呂冉的行為腦補了出來【呂冉肯定是在怪罪太師,對張溫行此卑劣手段,這才故意藏拙。】
好嘛,呂冉其實真的不是藏拙,而是真的不懂啊,你問他對于現在洛陽市場上的物價如何控制?呂冉連你市場上賣什么都不知道,他怎么回答?這樣一來,除了打哈哈,他還能說什么?
呂冉看著這個陣勢,心中微微一動,董卓手下除了李儒等幾個有限的謀士之外,其余的,都是一些將領,要真指望他們出什么計策,那就完全是說笑了,反倒是能到場的,都是董卓的心腹。
“太師,北方鮮卑南下大肆劫掠,張掖以西盡皆被鮮卑所占,涼州是我等根基之地,萬不可失,還請太師給予一部兵馬,我樊稠一定將這些蠻夷給趕出涼州。”
第一個開口的,是董卓部下將領樊稠,只是這話說出來,讓董卓更是糟心,不錯,他董卓如今占據三輔之地,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勢滔天,可涼州是董卓的根基,現在有不少西涼騎兵都嚷嚷著要保家衛國,就連對聯軍的抵抗,都有些消極,歸根結底,董卓也不想看到自己的根基受損,他很清楚,沒有了底下士卒將領的擁戴,他董卓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可怎么說呢?現在聯軍勢如破竹,前部先鋒孫堅已經打到了成皋附近,距離洛陽,不過幾日路程,現在董卓要是抽調兵馬回防涼州,那么前腳調兵,搞不好后腳就被人給打到了洛陽城下,雖然有皇帝在手,諒那些人也不敢拿他怎么辦,可這樣一來,他董卓的面子何在?威嚴何在?以后還如何號令天下?
“看來是要準備遷都了吧。”
呂冉用自己才能聽到的話自語道,按照正史記載,董卓就是在聯軍的逼迫下,才不得不做出遷都長安,火燒洛陽的決定。
“呵呵,小友果真是在藏拙。”
呂冉的肩膀上搭上了一只手,隨后一個讓呂冉吐血的面孔出現在呂冉的身后,將呂冉給嚇了一跳:“你,你怎么來了!”
“呵呵,我看小友一人呆在角落,本想和小友打個招呼,沒想到卻聽到了小友的妙計,小友當真不愧是智計無雙,既然小友不愿冒頭,那賈詡便替小友說于主公如何?”
賈詡捻著八字胡,一臉笑意的看著呂冉,其實在上次和呂冉見面過后不久,賈詡就因為前方戰事緊張被派往了前線,今天,他也是才回來,正好一眼看到角落里的呂冉,想著呂冉給他的印象不錯,就準備和呂冉站在一起,卻沒有想到剛走到呂冉身邊,就聽到了呂冉的自語,這讓賈詡瞬間明白了呂冉的意思,也對呂冉不由的高看了幾眼。
“文和,你和子卿在嘀咕什么?”
董卓面對一個個請戰的將領,正頭疼不知該如何應對,猛然瞥見賈詡和呂冉在角落嘀嘀咕咕,頓時有些惱怒的開口責問,也算是轉移一下氣氛,免得讓自己太過尷尬。
“主公,詡適才正和子卿商議大事,一時忘形,還望主公恕罪。”
賈詡施施然的出班,對著董卓深施一禮解釋道。
“哦,什么大事,難道比軍情戰事還要緊急,不能等散會之后再議嗎?”
董卓臉上肥肉一抖,頗有些不滿賈詡的態度,話說賈詡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似乎和他之間好像都有了隔閡一般,董卓便想著,是不是該趁機敲打敲打這位惜命三郎。
“主公,吾觀文和似乎胸有溝闋,不妨讓文和試言之?”
李儒也被這群將領搞的頭大,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也不看看現在是什么局勢,正好賈詡來了,董卓一開口李儒就猜出了董卓的想法,很配合的將話題帶偏,好給他們一點思慮的時間。
“呵呵,主公,適才子卿有一提議,可解當下危機,詡深以為然,這才控制不住,當堂失儀,還望主公容稟。”
賈詡微微一笑,對著李儒點點頭,接著抱拳向董卓回道。
“哦?子卿有何良策?”
董卓略微有些詫異的看了呂冉一眼,呂冉暗呼要遭,這種事情如果被賈詡按到自己頭上,那他可真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特別是董卓和其余人的眼神,呂冉這一刻神佛護體,當下什么也顧不得了,頓時跳腳指著賈詡道:“賈文和,明明是你想出來的,別栽我頭上!”
“呵呵,子卿莫要激動,就算咱們一起想出來的如何?”
賈詡對著呂冉眨了眨眼睛,意思很明顯‘這鍋不讓你背,我幫你扛一半。’
“不不不,只能是你想出來的,和我沒有半點關系!”
呂冉使勁的搖頭,這話絕對不能落自己腦袋上,不然,他就成了下一個張溫了,前車之鑒還在那里擺著,而且,這鍋可比張溫那個鍋還大,這可是遺臭萬年啊,想想后世書本上記錄了這么一條:‘呂子卿助紂為虐,向董卓提議遷都,之后董卓火燒洛陽,全賴呂冉全程謀劃’
呂冉當場就要炸了,這要是傳出去,他真是黃泥巴掉褲襠里了。
“呃,呵呵,既然子卿不愿居功,那詡就不客氣了?”
賈詡似乎并沒有想那么多,遷都,這事情在他想來完全沒有問題,而遷都的對象,不用說肯定是長安了,長安城內,不但有完好的宮苑,加之四處皆有險關,只要派兵把守礙口,便能立于不敗之地,也能使他們騰出手面對鮮卑入侵,這可比窩在洛陽這個四處都需要大軍防守的都城,要好上太多,在當下,實在是一個絕妙的兩全之法。
“哦?究竟是什么計策?”
眾人面面相覷,呂冉還是第一次表現出如此激動的樣子,堂上的董卓頓時來了興趣,呂冉終于肯開口了,雖然極力掩飾,可是董卓還是給了呂冉一個安心的眼神:“放心,今日在此的,都是心腹之人,有什么計策,盡管直言,保證不會有人傳出半個字,你們說呢?”
最后一句話,董卓是看著其他人說的,他現在終于想明白了,呂冉并非是不想說話,肯定是因為之前受到道德的約束,而對自己還保持著一定的戒心,不過這很正常嘛,當初的賈詡,不還是一直默默無聞,直到董卓親自相招,這才成為他的左膀右臂嗎?更何況賈詡曾經就對自己說過,呂冉和他很想,既然和賈詡很像,那肯定又是一個保命黨,既然如此,董卓有經驗啊,今天只要開了個頭,以后,呂冉就會成為自己的第二個賈詡了,董卓如是想到,還給了呂冉一個安心的保證。
呂冉狠狠的咬咬牙,他現在恨不得一巴掌把自己的嘴給抽爛,遷都啊,這話在心里想想不就成了?為什么要說出來?
“呵呵,太師,既然子卿不愿,太師又何必強人所難,不若聽詡一言?”
賈詡笑看著董卓,雙方的眼神在空中交匯,瞬間都懂了對方的意思,董卓干咳兩聲:“也好,那就聽聽文和有何妙計。”
賈詡頜首,輕輕的捻著胡須:“適才聽得眾人所言,鮮卑南侵,致使涼州遭難,眾位將領的心情詡甚為理解,詡也有意出兵涼州,穩固后方,只是前方戰事不佳,袁術一路所向披靡,威勢盡顯,就連奉先也連番失利,不得不讓我等擔憂,若是抽調兵力應對鮮卑,那么勢必會給聯軍留下空子,一旦聯軍攻入洛陽,諸位想必也不會好過吧。”
賈詡看了眾人一眼,繼續道:“所以說,我們現在的情況,就是腹背受敵,外有鮮卑,聯軍在側,而內,又有朝中大臣作梗,使太師處處受制,內憂外患之下,我等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也,可若是換一個角度來看,事情未必會走到那一步,關鍵的問題,就是天子,就在洛陽上,聯軍要打洛陽,我們就給他一個洛陽又有何妨,只要我等平定北方之亂,休整一番,再卷土重來,想必那時,天時地利人和,都將回到我們的手中。”
“不要洛陽了?”
董卓大驚,這怎么可能,要是不要都城,那他董卓這么辛苦是為了什么?
“主公莫慌,我們并不是要丟下洛陽,而是遷都,將都城遷往長安,如此一來,便能抽出足夠的兵力,應付現下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