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生家庭:影響人一生的心理動力
- 沈家宏
- 1421字
- 2019-03-18 09:37:25
哺乳與信任、安全及自我價值感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依靠自己自主呼吸。這件事情如果完不成,那么孩子的新生命就無法啟動。所以,孩子一生下來被企盼的就是能夠大聲哭泣,因為哭泣意味著呼吸的出現。
孩子來到這個世上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尋找母乳,他們從現在開始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營養,這樣他才能活下來。如何哺乳,用母乳還是用牛乳、用乳房還是用奶瓶,在產婦那里可能只是一個不同的選擇,但是對剛出生的嬰兒而言,則有重要的不同。
從心理學的視角,孩子的世界觀最重要的部分,如信任感、安全感及自我價值感則是在第一年形成的。而且,孩子一出生最重要的關系是與媽媽乳房的關系。對于一個剛出生的孩子來說,他的視野里還沒有母親,只有喂養他的乳房,那么他與乳房的關系質量則決定著他對外在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以及對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因此,哺乳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第一個關口。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達成了共識,母乳喂養要好于人工喂養,因為從營養學的角度看,母乳比牛乳更能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營養物質更全面,更能促進孩子的身體成長。而現在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母乳喂養也好于人工喂養。
母乳喂養時,嬰兒直接和媽媽的乳房接觸,柔軟的乳房會給到嬰兒皮膚上的舒服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當媽媽用母乳喂養時,嬰兒會緊貼在媽媽的胸前,他能夠感受到母親的體溫和心跳,這一切都會讓他找回他在子宮內那種熟悉的感覺。這種熟悉的感覺也能夠給他帶來安全感和穩定感。而人工喂養時,硬邦邦的奶瓶、不太柔軟的奶嘴和忽冷忽熱的奶水都無法提供媽媽的乳房給予嬰兒的那種溫馨和舒適感。
即使母親用母乳喂養,也不能保證嬰兒從她那里獲得充分的信任感、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心理學研究認為,嬰兒會把媽媽的乳房分為“好乳房”和“壞乳房”兩種。只有“好乳房”才能給嬰兒帶來信任感、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而“壞乳房”則正好相反,給到嬰兒帶來的則是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無價值感。
那么什么是“好乳房”呢?
在嬰兒的心目中,那種能夠滿足自己的喂養需求的乳房就是“好乳房”。也就是說,當嬰兒饑餓了,“乳房”能夠來,當“乳房”為嬰兒提供服務時,足夠溫暖、慈愛、輕柔,當嬰兒吃得心滿意足時,“乳房”又能主動地離開。“乳房”就像一個定時的鬧鐘,只要嬰兒感覺到快饑餓時,她就會及時地出現在嬰兒的面前。孩子在這樣的“乳房”面前會感覺到,這個世界是可以預測的,是安全可靠的,是值得自己信任的。當自己需要的時候,“乳房”就能及時出現,而且帶著愛的姿態出現;當嬰兒哺乳的需要被滿足時,“乳房”又能溫柔地走開。嬰兒從“好乳房”那里感受到自己是可愛的、重要的、有價值的,在這樣的感受里,孩子的價值感就會到來。
而“壞乳房”則是另外一番情形。當嬰兒饑餓難忍的時候,“乳房”也不來,而當自己不太饑餓的時候,“乳房”則來了。“乳房”來得既無規則,也不定時,讓嬰兒沒法預測。他可能會覺得這個世界既不安全也不可靠,更不可讓他信任。因為孩子最早對環境和自己的感受則來自母親如何對待自己。如果母親是溫暖的、慈祥的和疼愛的,那么孩子就會覺得環境是可控的、安全的和可信任的,對自己的感覺則是可愛的和有價值的;如果母親是厭惡的、煩躁的、拒絕的、粗暴的或者是敵意的,那么孩子對環境的感受就是不安全的、不可靠的和不受信任的;他對自己的感受就是不可愛的和沒有價值的。
所以,母親的哺乳對于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小事情。母親給予孩子的哺乳質量,會決定孩子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與安全感,決定其自我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