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黃粱有時夢有時,夢醒時分入夢時,時時夢中何時醒?且看……
- 傾覆的神座
- 飼養(yǎng)員張大爺
- 3630字
- 2020-05-02 12:37:42
第四章-蘇醒夢境中
羅示估算了一下,從清醒到現(xiàn)在已經過了2小時47分。準確性無從確認——周圍的表都不走字。
可以確定:
‘失憶了,但保留了一套邏輯通順的常識體系。
身處裝潢甚娘的二層小樓,內含:臥室*5、大廳*1、書房*1、廁所*2、廚房*1、餐廳*1、閣樓*1。
沒有明顯監(jiān)視,可以自由走出房屋至少100米。
世界背景顏色灰蒙蒙。
無痛覺。
街上行人如同癡呆,且在沒下雨雪的情況下打了把黑傘’
羅世認為這里可能是‘夢境’、‘植物人的精神世界’、‘中樞直連的全息世界’、甚至可能是‘死后的世界’、‘天堂’。
‘后兩種猜測比較扯,暫時不予考慮。’
前三個猜測嘛,其實是一碼事——皮層等高級腦區(qū)進入覺醒狀態(tài),但丘腦、基底神經節(jié)等低級核團還處于睡眠狀態(tài),導致自己的意識無法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全面溝通。
但三者之間又略有區(qū)別,夢境和植物人的精神世界屬于‘自我’意識環(huán)境;而全息世界屬于‘操作人員給你的’意識環(huán)境。
用咖啡機燒水泡了杯茶,撒了撮香菜末,羅世坐在沙發(fā)上嘗試將電視打開。這電視很大,液晶超薄,上面還配了機頂盒。
出乎意料,電視能打開,且有節(jié)目。
節(jié)目中的人物,不管是主持人還是演員,一個個都神采奕奕,絲毫不見屋外路人的癡呆感。
“嘖,果然啊。”
得到想要的信息之后,羅示把電視一關,拿起盛著茶的紅酒杯上樓進了書房。
開始冥想……
人一旦意識到自己在做夢,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夢境進行操控。
果然,不多時,他手里多了面鏡子。
‘嘖,居然真的可以,樣子長得還行啊。’
‘看來我是被困在一個奇怪的夢境中了,也不知道夢境的維持是外力使然,還是安眠藥吃多了或者重度昏迷。’
羅示懷著‘既然蓋特了新的技能,那我們就順手刷個熟練度吧’的想法,開始做起了各種嘗試。
長話短說,半個小時之后,羅示基本上摸清了門道——
‘呼風喚雨不成;
既可以具象化也可以將具象化的東西消除;
復雜物體的具象化更為復雜,在冥想的過程中各處都得照顧到;
活物是想不出來的,妹子什么的就放棄吧。’
忙活完這些,他把目光放到了僅剩的信息上——電腦和書。
電腦開著,羅示一馬當先打開了桌面上的快播。
沒有放映記錄。
眉頭微微一皺,這才打開了瀏覽器……
……
‘新聞沒問題,但是所有新聞的日期都是亂碼,也不知道會不會更新,
……
‘居然還可以看直播啊,正經直播……嘖嘖,發(fā)言之后沒人理我,刷屏也沒人拉黑嘛,
……
‘喲呵,游戲只能玩離線模式啊。’
……
視線離開屏幕,羅示往后靠了靠。
‘有意思,新聞也好、直播也好,里面的‘人’并不是真的人,而是記錄在設備上的影像資料。’
‘那么下一步最關鍵的就是……‘更新’了,
‘如果有任何東西,在我沒有察覺的情況下發(fā)生了更新,那么這些更新一定是‘人為的,’
‘而操作的‘人’,就是這里和現(xiàn)實溝通的接口了,’
起身,抄起一本書。
剛才檢查書房的時候,羅示留意過了,這些書都是實打實的‘真書’,上面的文字不管是排版、還是內容,其浩瀚程度都很難由一個人的大腦模擬出來。
這書房許有200平米往上,內部書架擺放飽滿,書架間距剛好夠一人以極其囂張的姿勢通過,高度與羅示身高相平。
再細觀這些書目,都很專一,全是神經科學及其周邊書籍,從《神經科學原理》到《家電的保養(yǎng)與維修》一應俱全。
眾多版本的書籍按類型碼滿了所有書架。
羅示抄起的那本書大概4厘米厚,B5大小,硬皮裝訂,入手厚重。把書放到地上之后,他以極為猥瑣的防御姿勢用腳尖把書皮撩開。
不出所料,什么也沒發(fā)生。
“咳咳……”羅示將書撿起翻看,不翻不要緊,這一翻,喚起的知識就如同‘驚雷這通天修為天塌地陷我紫金錘’般撲面而來。
記憶是很神奇的東西,有很多看似遺忘的記憶其實一直存在,只不過缺少喚起它的‘扳機’,書本中的第一條知識作為‘扳機’,爆炸般喚醒了羅世腦子里的知識。
二十分鐘之后,羅示才大概理清了自己的知識儲備,然后不緊不慢的繼續(xù)看書。
這書,一開始看的還挺仔細,后來他發(fā)現(xiàn)看的東西他全會,就變成了‘一目十頁’的跳讀法,直至最后發(fā)展成了‘每本只看三頁的抽檢看書法’。還不滿仨月,他就看完了整個房間的書,隨后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人的事實,自己腦子里的東西至少領先這些書籍200年以上。
……
之后的日子,羅世將精力轉戰(zhàn)到更高深知識的推演和計算中。
這推演可不像偵探漫畫或者修真小說似的,腦后咔嚓一閃、手上掐指一算,事情的前因后果、千年之前、萬年以后就全明白了。
這個推演,是要用到精細的數學建模和大量的邏輯運算的。
你就拿一個細胞來說,這個細胞各部位離子的通透性怎么樣、哪里長個褶、哪里冒個頭兒、哪的蛋白密、哪的蛋白稀,把這些東西以數字的形式統(tǒng)統(tǒng)繪制入函數、找出邏輯、標明參數。
就這,才剛剛拿到一個原始模型。在這個模型上繼續(xù)發(fā)揮,才能起到一定的推演作用。
當然了,也只不過是推演。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那羅世推演的是什么呢?
我們先說一件最近新發(fā)生的異事。
前文書不是說到了這個世界的更新問題嘛,果不其然,新聞也好、直播也好、網上各種字母開頭的站也好,全都是不更新的。
換句話說,他可能活在了一個靜止的時間點或者時間段中。
但這幾天(羅世此時已經在這生活了一段時間了),突然開始更新了……
詭異?
驚悚?
壯漢腳縮被?
羅示并沒有這些反應,他覺得——機會來了。
本不更新的世界突然更新,說明這里必有外力干預,而外力干預的夢境,只會出現(xiàn)在一種情況下——缸中腦。
這‘缸中腦’只是個統(tǒng)稱,缸中人、腦機接口、全息投影,都是這個道理,并不是說羅世在真實世界中就只剩個腦子了……
而缸中腦的破解方法,只有‘超載’。
我們舉個例子,人的視覺停留是百毫秒,也就是說,載入頻率高于10 Hz的影像,人眼就會漏幀,這個影像就無法完全裝載到我們的眼中。
人眼如此,人腦和機器也如此。過量的信息是無法被裝載入系統(tǒng)的,所以不管外界的信息如何爆炸,系統(tǒng)永遠都不會過載,它壓根兒就裝不進去。
但,如果已經被裝載的信息突然爆炸式增長,就會造成超載,超載的系統(tǒng)就可能崩潰。
……
正所謂‘說書的嘴,唱戲的腿,張大爺從來都不水’,轉眼又是半年。
今天,來了個人。
這半年里羅示也沒少往外跑,對路人做了各種各樣的……事情,確定了這些路人只能說是‘物體’——實心同質,所以他早已經放棄了對這些‘物體’的觀察。
那他是如何注意到路上這個‘人’的呢?
這天羅示蹲在窗前的桌子上,端著盤紅燴小牛膝,一邊扒拉飯、一邊用旁光欣賞窗外的風景、一邊書書寫寫演算自己的想法。
不時,一位面色呆傻中略帶身材的人形物體打遠處走了過來,而這人,居然沒打傘。
羅示一個鷂子翻身跪在了草坪上,撇開手里的盤子向那人沖了過去。
而那人,也不似其他路人,居然轉頭迷茫的看了羅示一眼。
這人一臉呆傻但面帶戾色,身寬體胖卻前臂緊繃,右手指節(jié)處也多有增生,是不是練家子不好說,但肯定是個常年打人的主兒。
當然了,也可能是位常年用手錘墻的科研人員。
羅示停在那人五米開外,手里握著一把剛剛具現(xiàn)出來的小刀兒,一臉和善的朝對方打了個招呼:
“誒,兄弟,干啥去啊~?”
對方沒有回話,依舊迷茫的看著他。
“呵,兄弟,耳朵咋還不好使了呢,干啥去啊~?”
羅示把聲音提高了20個dB。
對方皺了皺眉,仿佛在思考什么,但是眼神依舊迷茫。
“兄弟,別在外面啊,外面多見外,家里來坐會兒?”羅示說完一側身,讓出房門。
那人,面露疑惑、小嘴微張,跟著羅示的手勢走進門內。
進了門之后,羅示對著那人的眼窩就是一記直拳,還沒打到就立即回撤。
這一拳,可不是為了打人,而是為了試探。
人,除了某些極為特殊的禿子,不管經過怎樣的鍛煉,都無法避免某些‘非條件反射’,尤其是這種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
對方如果是裝的,那必然會有反應,比如縮瞳、咧嘴、鼻孔放大。
果然,一拳過去,這人的眼睛略微睜大,但是……睜大的有點遲鈍。
羅示縮拳之后大概2秒,那人的眼睛才開始睜大,然后面色逐漸驚恐進而憤怒,抬頭看了看羅示,慢慢又恢復了疑惑。
‘嘖,看來不是裝的啊。’
羅示看了看面前這位大哥,又看了看兜里的手稿,逐漸浮現(xiàn)出WWE的微笑。
……
繩束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真正的繩師,可以用看似松垮的纏繞極大程度上限制被束者的行動,重點就在于對每個關節(jié)力量和可彎曲角度的理解。
羅世還差點,那位大哥被捆的并不美觀。
在捆綁的過程中,他已將該大哥細致的搜了個遍,細致到什么程度呢?細致到于大爺藏鏢都藏不住的程度。
功夫不負有心人,羅示獲得了:U盤*1,西裝上衣*1,西裝褲子*1,襯衣*1,男士背心*1,男士平角內褲*1,可直立男襪*2、皮鞋*2、腰帶*1、大金鏈子*1。
對,還有條秋褲,成熟男人的標志。
就在羅示打算繼續(xù)對大哥動手動腳的時候,大哥的眼神突然一暗,定在了那里,胸部的起伏也隨之消失,羅示愣了幾秒,上前摸了一把脈搏,發(fā)現(xiàn)脈搏也全無。
‘恩?綁的太緊勒死了?’
隨即就發(fā)現(xiàn)不對,這人不僅是呼吸脈搏全無,連皮膚的彈性也沒有了,宛如一尊蠟像。再仔細觀察一番,這人居然似被鎖定了空間,連移動都移動不了。
這個架勢,就像是玩游戲下線了但是人物還卡在線上……
在不知道這人什么時候能再次‘上線’的情況下,死等顯然是傻子所為。羅示轉身上樓把電腦搬了下來,打算一邊瀏覽U盤內容,一邊隨時留意大哥的情況。
半晌之后,電腦裝好,插入U盤——U盤的文件名叫……
‘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