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韻流芳:北京民間曲藝選介
- 張維佳 張弛
- 796字
- 2019-05-06 16:52:29
引言
曲藝是什么?
想必你對曲藝一定并不陌生,因為我們幾乎每天都能在電視熒幕上看見各種各樣的曲藝形式。可真要說起曲藝的那些事兒,也許你又會感到并沒有那么熟悉,并沒有那么了解。
如果說,曲藝就是說唱的藝術。——這也不失為一種簡潔的概括。因為“說唱的藝術”這短短五個字,便包括了曲藝中的很多種形式了。比如以“說”為主的評書、相聲、蓮花落、數來寶之類;以“唱”為主的各種戲曲、各地小調、單弦岔曲、漁鼓道情、時調清音;還有一些是又“說”又“唱”的,諸如二人轉、大鼓書之類。
不過,把咱們上面列舉的這些名目加在一起,也遠遠不能完全反映曲藝的所有形式。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范圍內,現在還保留著的曲藝形式就有300余種,可見其種類繁多。遠的不說,就單說北京。據《中國曲藝志·北京卷》記載,在北京形成或流行的曲藝形式,就可達30種之多,分別是:數來寶、太平歌詞、子弟書、十不閑、蓮花落、岔曲、單弦牌子曲、拆唱八角鼓、評書、相聲、雙簧、梅花大鼓、聯珠快書、馬頭調、鐵片大鼓、平谷調、京韻大鼓、奉調大鼓、北京琴書、北京時調、竹板書、西河大鼓、拉洋片、山東大鼓、山東快書、山東琴書、河南墜子、二人轉、快板書、京東大鼓。
隨著時代的發展,廣播、電視、互聯網這些新興的媒介走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這些傳統的曲藝形式,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變得越來越陌生了。光就上面列舉的30種曲藝形式中,如今有將近10種已經失傳,成為了絕響。而除此之外,在我們北京的廣大農村,曾經還有許多流行過的曲藝,現在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少了,逐漸走到了瀕危的邊緣。比如門頭溝的燕歌戲、山梆子戲、蹦蹦戲、葦子水秧歌戲;石景山的太平秧歌;大興的詩賦弦;順義的大胡營高蹺會;平谷的平谷調;密云的五音大鼓、露八分等等。
在這本小書里,我們便將為你介紹26種老北京的民間曲藝。這本小書,將帶你品味地道的京腔京韻,感受語言的藝術魅力。愿你能夠在書中體會到它們的深厚底蘊和無窮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