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經濟法

一、財政金融立法

韓國在生產和分配制度上基本遵循自由經濟原則,并結合適當的國家干預以便實現社會正義、社會秩序健康和保護弱者的目的。韓國憲法標榜保障每一公民在經濟生活中機會均等和生活平衡。在憲法第10條中規定了人的尊嚴、人的價值及追求幸福的權利,在第34條規定了有尊嚴的生活權利,而在第23條規定了財產權的形式要符合公共福利。憲法第九章規定了經濟秩序的基本原則和具體內容。為了保護公民有尊嚴的生活、保護均衡的國民經濟的增長、穩定和維持適當的分配、防止經濟壟斷和經濟權力的濫用,實現經濟的民主化,國家有權對經濟進行適當的調整。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韓國制定了一系列有關經濟的法律。

國家財政法。原來的預算會計法和基金管理基本法合并后2006年新制定的法律,是一部有關國家預算、基金、結算、成果管理及國家債務等財政事項的法律,目的在于構建高效、透明、健全的財政制度框架。國家財政法分為七章,第一章總則規定了會計年度、會計的區分、基金的設立、國家財政運用計劃、業務運營等內容,第二章規定了與預算相關的內容,第三章為結算,第四章為基金,第五章為財政健全化,第六章為輔則,第七章為罰則。

韓國銀行法。該法依照1950年5月5日第138號文件制定,2012年進行了最新修訂。韓國銀行是韓國的中央銀行,該法規定韓國銀行是無注冊資本金的特殊法人,設立目的在于通過有效的通貨信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穩定物價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有關金融產業結構改善的法律。該法制定于1997年1月13日,旨在支持金融機構的并購重組,改善產業的結構;促進金融機構之間的良好競爭,提高金融業務的效率,實現金融產業的均衡發展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有關資本市場和金融投資業的法律。該法于2007年8月3日公布并于2009年2月4日起實施,該法是原有的證券交易法和期貨交易法、間接投資資產運用業法、信托業法、有關綜合金融公司的法律、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法等與資本市場相關的六部法律合并而成的法律(第8635號法律)。該法由總則、金融投資業、證券的發行及流通、不公正交易的規制、集合投資機構、金融投資業相關機關、韓國交易所、監督及處分、輔則、罰則等十編449個條文及附則構成。

二、租稅法

韓國憲法第38條規定,“所有公民均應依據法律規定履行納稅義務”,第59條規定,“租稅的種類和稅率由法律規定”。租稅的征收主體是國家或者地方團體,而納稅又是一種非對稱性的單方給付。因此,在租稅法定主義原則下,法律詳細規定了租稅的種類、稅率、納稅者、征收物品、征收標準等。稅法具有成文性和強行性。韓國的稅法根據征稅主體分為國稅和地方稅,國稅又分為關稅和國內稅,國內稅又可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另外,根據租稅收入用于一般支出還是特定支出分為普通稅和目的稅。此外,還有獨立稅和附加稅,臨時稅和經常稅等。

國稅基本法。該法依據1974年12月21日第2679號文件制定,規定國稅的基本事項、共同事項和違法,以及對處分不服時的救濟措施,明確各種國稅法律關系,促進征稅的公正性。國稅包括所得稅、法人稅、繼承稅和贈與稅、再評估稅、附加價值稅、特殊消費稅、證券交易稅、教育稅、交通稅、農漁村特別稅等(第1條第2款)。

租稅特例限制法。該法根據1998年12月28日第5584號文件制定的租稅特例限制法,該法旨在實現課稅的公平,有效實施租稅政策,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所得稅法。該法根據1994年12月22日第4803號法律全面修訂,由6章171個條文組成。所得稅屬于國稅和直接稅,可分為個人所得稅和法人所得稅,但法人根據法人稅法繳納法人稅,因此所得稅法所稱所得稅單指個人所得稅。根據所得稅法居民和非居民都有所得稅納稅義務,但非居民只對國內所得繳納所得稅(第3條)。2003年修訂中將原來的高級住宅的概念修改為高價住宅,市場交易價格超過6億韓元的住宅被認定為高價住宅;2006年修訂中一家庭所有2套以上住宅的需要繳納轉讓所得稅;而從2007年開始按實際交易價格繳納轉讓所得稅,但購房滿三年且房價低于6億韓元的唯一住宅不征收所得稅。

法人稅法。1949年制定的法人稅法,在1961年被廢止后重新制定,再經1967年和1998年的兩次全面修訂,到2004年共修訂66次。法律由122個條文和附則組成,全面規定了國內外法人的征稅范圍及標準,而2001年修訂中刪除了法人土地轉讓特別附加稅。

附加價值稅。該法于1976年制定,將營業稅法、物品稅法、直接物流稅法、石油類稅法、電燃氣稅法、通行稅法、娛樂餐飲稅法等稅種廢止后,統一征收附加價值稅。附加價值稅屬于國稅和普通稅以及間接稅,類似于我國的增值稅。

印花稅法。該法依據1991年12月27日第4425號文件全面修訂,規定了有關國內財產權的創設、轉移或變更的合同及其他證明文件的納稅義務。有兩人以上共同約定合同時,互有對相關印花稅承擔連帶繳納義務。

三、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

韓國憲法第34條第1款規定,“所有公民都有權過有尊嚴的生活”,憲法保障公民的生存權。有尊嚴的生活是指與人的尊嚴相適應的健康的、文明的生活。為了保障有尊嚴的生活,在憲法中規定公民的社會基本權利,除規定有關社會保障及福利等國家義務外,還制定了有關具體實施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就是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障法在廣義上可以分為社會保險法、公共輔助法、社會福利法等。社會保險法包含了國民健康保險法、國民年金法、產業災害補償保險法等法律。國民健康保險法與國民年金法中設立了與公務員、私立學校教師、軍人相關的特別法。特別是最近制定了雇傭保險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失業人員的權利。公共輔助法包含了生活保護法和醫療給與法,旨在保護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者的最低程度的過健康文明生活的權利。社會福利法中包含了兒童福利法,母子福利法,老人福利法,殘疾人福利法等內容。

與此同時,憲法規定了勞動的權利的同時,也規定了勞動基本權。其實,國家通過積極的政策,承擔了給勞動者提供勞動機會的義務,勞動者通過團結權,團體交涉權以及團體行動權,得以謀求勞動條件以及其他經濟上、社會上的地位。勞動基本權可稱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為保障無生產手段的勞動者有尊嚴生活的具體方法。勞動者為提升薪水,自由團結與雇主團體交涉。在交涉過程中,勞動者以團結力為后盾,一致行動,貫徹自己的權利和主張,故這三種權利稱為勞動三權。與之相關的法律體系就是勞動法。為有效實現勞動者權利,制定了勞動基準法、最低工薪法、男女雇用平等法、職業穩定等關于促進就業的法律,職業培訓基本法、就業政策基本法、產業安全保障法、船員法等。為更詳細地落實勞動者的勞動三權,制定了勞動組合與勞動關系調解法、勞動委員會法,關于勞動者參與和協力增進法等法律。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韓國通過一系列立法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社會保障法體系。憲法保障了團結權,集體交涉權以及集體行動權等勞動三權,從憲法層面看,韓國對勞動者基本權利的保護在世界范圍內也較領先。

四、環境法與衛生法

(一)環境單行法

憲法第36條第3款規定“國家保護全民的健康”,第2款規定“國家應盡全力保護母性”,并制定了母性保護條例。保護公民健康的法律有地區保健法、醫療法、傳染病預防法、醫療福利法,對母性的保護有母嬰保健法等。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普遍關心的問題。韓國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由于高度工業化對環境的破壞極大,也給公民的健康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隨著韓國對環境的關心程度越來越高,相關立法和措施也相繼出臺。1963年公布了公害防止法,而1977年廢除了公害防止法,重新制定了環境保護法,隨后1980年在憲法中規定了環境權。1990年廢止環境保護法后重新制定了環境政策及辦法,規定了保護環境的基本事項,并進一步規定了有關大氣、水質、噪音的單行法。

地區保健法。該法依據1995年12月29日第5101號文件全面修訂,規定了保健所等地區保健醫療機關的設置、運營和有關低于保健醫療事業連續性等事項,以合理的組織、運營保健行業,促進高效的保健措施為目的。

環境改善費用負擔法。該法依據1991年12月31日第4493號文件制定,以促進制定綜合、體系化的環境改善措施,使與其相關的投資資源合理的分配來改善環境,構建可持續發展社會為目的。

自然環境保護法。該法依據1997年8月28日第6392號文件全面修訂。規定了保護環境、多樣生態系統有關的基本事項,以營造健康幸福的生活環境為目的。

噪音、震動規制法。該法依據1990年8月1日第4259號文件制定,以防止因工廠、建筑工程、道路、鐵路等發生的噪音造成的破壞,并恰當地管理、規制噪音、震動,使全民在正當的環境當中生活為目的。

廢棄物管理法。該法依據1991年3月8日第4363號文件全面修訂,以合理處理廢棄物維護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提高公民生活質量為目的。

有關資源節約和再利用的法律。該法依據1992年12月8日第4538號文件制定,以高效利用資源抑制廢棄物的產生,可持續發展和公民福祉提升為目的。

有關處理污水、糞便和來自牲畜的廢水的法律。該法依據1991年3月8日第4364號文件制定,規定有關污水、糞便和來自牲畜的廢水處理的內容,以維護清潔換進減少水質污染,提高公民的健康為目的。

大氣環境保護法。該法依據1990年8月1日第4262號文件制定,以防止大氣污染,保障公民健康生活環境為目的。

海洋污染防止法。該法依據1991年3月8日第4365號文件全面修訂,規范了船舶和海洋設施排出的汽油、有害液體等廢棄物的行為,規定了清除海洋污染物質的義務,以保護環境保障公民健康和財產為目的。

環境政策基本法。該法依據1990年8月1日第4257號文件制定。明確了公民對環境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責任,還規定了環境保護中的基本事項,以防止環境污染,合理管理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為目的。

替代能源開發、利用及促進普及法。該法于1997年12月13日通過第5446號文件全面修訂,后來在2003年5月27日的修訂中引入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該法旨在為了促進替代能源的技術開發及利用,實現能源多元化,減少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氣體排放,實現環境保護和國家經濟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有關國家之間廢棄物的移動和處理的法律。該法依據1992年12月8日第4534號文件制定。為了有效實施巴塞爾公約,規制廢棄物的進口和出口行為,增進國際協作為目的。

(二)衛生單行法

醫療法。該法依據1973年2月16日第2533號文件全面修訂,規定了有關國民醫療的有關事項,以啟動適當的醫療、保證增進公民的健康為目的。

為農漁村等的保健醫療制定的特別措施。該法依據1991年12月14日第4430號文件全面修訂,以給農漁村的保健醫療落后居民提供高效的保健醫療,為均衡全民的健康水平和提高健康水平做出貢獻為目的。

藥師法。該法依據1963年12月13日第1491號文件制定,規定了藥師行業的有關事項和使其合理化,以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血液管理法。該法依據1999年2月8日第5838號文件全面修訂,目的是保障輸血和制造血液制劑用血的純凈和保護供血者和輸血者,制定合理的血液管理規定,促進國民健康。

食品衛生法。該法依據1986年5月10日第3823號文件全面修訂,以防止因衛生不達標帶來的食品危害,促使食品營養的質量的提高并增進公民的保健為目的。

公眾衛生管理法。該法依據1999年2月8日第5839號文件制定,規定了有關公眾使用的公共餐飲和與公共衛生相關聯的設施和運營的具體事項。另外還規定了有關公共設施、飲用水和衛生用品的衛生管理等的事項,以提高公民保健衛生水平增進公眾福利。

有關喪葬的法律。該法依據2000年1月12日第6158號法律全面修訂,規定了埋葬、火葬和墓地、火葬場以及骨灰堂等設施和管理的有關事項,以有效利用國土增進公共福利為目的。

傳染病預防法。該法依據1954年2月2日第308號文件制定,以防止傳染病,增進和提高公民健康為目的。

后天性免疫缺乏預防法。該法依據1987年11月28日第3943號文件制定。規定了有關后天性免疫缺乏癥的預防和對感染者的保護、管理的具體事項,以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檢疫法。該法依據1954年2月2日第307號文件制定。為了防止國內或者國外傳染病的傳染,該法規定了對進出韓國國境的船舶、飛機和其乘客、乘務員以及貨物的檢疫流程和預防措施。

母嬰保健法。該法依據1986年5月10日第3824號文件全面修訂,以促進保護母性,保護子女的生育和養育為目的。

有關毒品管理的法律。該法制定于2000年,規定了有關毒品、中樞神經興奮類藥品、大麻和其原料的采集、管理的規范,以防止誤用和濫用帶來的危害,促進公民健康為目的。

有害化學物管理法。該法依據1996年12月30日第5221號文件制定,對原有的有關毒品和劇毒物質的法律進行了全面修訂,該法以預防化學有毒物質的危害,有效管理有害化學物質,提高公民健康和環境為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安县| 尤溪县| 怀化市| 长沙市| 工布江达县| 陆河县| 清水县| 乐亭县| 东丰县| 苍南县| 利津县| 绥化市| 灵寿县| 卢龙县| 蒙山县| 诸城市| 鄂尔多斯市| 乌兰察布市| 兴城市| 宽甸| 天津市| 玉田县| 大冶市| 扎兰屯市| 武定县| 仙居县| 晋州市| 宁阳县| 永清县| 全椒县| 天镇县| 老河口市| 会宁县| 平顺县| 界首市| 县级市| 东乌珠穆沁旗| 谢通门县| 澎湖县| 吴桥县|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