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蟲族巢穴的絞肉機演練
- 創世戰境
- 暫時代理
- 2969字
- 2025-07-23 17:14:59
新地球的紅色沙漠被星核裝置改造成綿延千里的模擬戰場,赤鐵礦砂在強風卷動下形成鐵銹色的沙塵暴,每一粒沙礫都被注入生物電信號——這些模擬的“蟲族信息素”能觸發地面下的機關,讓整片沙漠成為活的陷阱。李明踩在發燙的沙地上,作戰靴的溫控系統顯示地表溫度 58℃,這與《星河戰隊》中克蘭達夫星球的環境數據完全一致。他手中的“脈沖步槍 X9”正發出持續的電流嗡鳴,槍管下方的榴彈發射器填充著鐵環星的金屬氫炸藥,在剛才的試射中,單發榴彈就能掀起直徑 12米的沙浪,將模擬的“士兵蟲”炸成漫天綠色漿液。
“蟲族模擬庫已加載全譜系生物數據。”藍極光的光霧在指揮車全息屏上展開三維模型,從 0.3米長的“跳蟲”到 20米高的“坦克蟲”,每個物種的生物結構都標注著致命節點,“士兵蟲的甲殼硬度相當于新地球硅基藤蔓的 3倍,需要集中脈沖火力攻擊關節縫隙;坦克蟲的腹部噴射口溫度高達 800℃,規避時間窗口僅 0.7秒,數據來自《子彈風暴》的彈幕規避算法。”李明的視網膜上立即彈出瞄準輔助線,這條由林月晶體解析生成的紅色軌跡,能自動鎖定士兵蟲的神經索位置,在模擬演練中,命中率比傳統瞄準提升 62%。
趙剛的“煉獄火焰噴射器”是蟲族集群的克星。這臺背負式武器的燃料罐混合了火墻魔能與新地球的甲烷氣體,噴出的火焰呈青藍色,焰心溫度達到 1200℃,可持續灼燒 15秒——足夠熔穿 3米厚的坦克蟲甲殼。他在沙漠中推進時,會刻意留下火焰軌跡形成隔離帶,這些軌跡的寬度經過精確計算:1.8米的間距既能阻擋跳蟲的突襲,又不會阻礙友軍機動,這是結合《星河戰隊》的“火焰屏障”戰術與我的世界的紅石電路路徑算法得出的最優解。當三十只模擬跳蟲試圖越過火墻,趙剛立即切換“脈沖模式”,火焰瞬間轉化為高頻熱浪,將蟲群震碎成綠色碎塊,碎塊落地的腐蝕效果,與藍晶星深海酸液的腐蝕參數完全同步。
周玲的“醫護機甲”展現出戰地救援的革新。這臺搭載生物圣光裝置的機械外骨骼,左臂的納米注射器能發射含甲烷桿菌的修復藥劑,3秒內封閉貫通傷;右臂的電磁網可捕獲飛濺的蟲肢碎片,避免二次傷害。她在模擬戰場中開發出“移動醫療站”戰術:與李明的突擊小隊保持 50米距離,每當士兵被模擬蟲酸灼傷,她的機甲就會釋放出圣光能量環,環內的傷員護甲會暫時轉化為抗腐蝕材質——這種材質的配方來自《魔獸世界》的抗性藥水數據,經星核科技強化后,抗腐蝕能力提升至原來的 2.3倍。在一次坦克蟲突襲中,她僅憑一臺機甲就將 8名“重傷員”的死亡率壓制為零。
林月的晶體網絡構建出“蟲族巢穴全息圖”。當她將 24塊晶體碎片散布在沙漠各處,這些碎片會像衛星一樣掃描地下結構,在指揮屏上生成實時更新的三維巢穴——主通道的直徑、分支隧道的傾斜角度、卵室的分布密度,都與《星河戰隊》中克蘭達夫巢穴的地質數據完全吻合。更關鍵的是“生物電預警”:晶體能捕捉到蟲族移動時的肌肉放電信號,提前 12秒預測蟲群的突襲方向。當模擬的“鉆地蟲”從地下 10米處接近,林月的晶體立即在地面投射出黃色預警圈,李明的小隊得以在蟲體破土前布設好反步兵地雷,地雷的爆破威力經過調校,剛好能震碎鉆地蟲的顎部甲殼而不引發塌方。
模擬戰場的“蟲海戰術”測試極具壓迫感。藍極光設置的“無限蟲潮模式”每 3分鐘會從沙漠深處涌出一波蟲群,第一波是 500只跳蟲組成的沖鋒集群,第二波加入 12只噴射酸液的“腐蝕蟲”,第三波則出現 3只攜帶蟲卵的“母蟲”。李明的應對策略融合了多場模擬經驗:先用《紅色警戒》的坦克推進陣型構筑防線,龍裔突擊兵組成前排盾墻,等離子長矛交叉形成能量網格;趙剛的火焰噴射器小隊在側后方構成扇形火力區,火焰的覆蓋范圍參照《星河戰隊》的“火海壓制”參數;周玲的醫護機甲在防線后形成三角支援網,圣光能量環隨蟲群密度動態調整半徑。當第三波母蟲出現時,李明啟動“星核共振”技能,所有脈沖武器的射速臨時提升 70%,這種超負荷運轉模式源自《無主之地》的狂槍手技能,經星核裝置冷卻系統改良后,武器過熱時間延長至 45秒。
“巢穴攻堅”階段的環境互動設計精妙絕倫。沙漠下方的模擬巢穴由 20公里長的隧道網絡組成,隧道壁覆蓋著會分泌潤滑液的虛擬黏膜,這種黏膜的摩擦力系數與藍晶星深海的黏液菌相同,士兵行走時必須啟動磁力靴的增強模式。李明的小隊在隧道中采用“交替清剿”戰術:前隊用脈沖步槍擊碎蟲卵,后隊立即布設感應地雷,地雷的觸發靈敏度經過調校,僅對蟲族的生物電信號反應。當通過直徑 3米的狹窄通道時,他們遭遇了模擬的“陷阱蟲”——這種生物會偽裝成隧道壁的一部分,突然彈出帶倒刺的觸須。趙剛的應對堪稱教科書:用火焰噴射器的預熱模式烘烤隧道壁,陷阱蟲的觸須在高溫下會提前暴露,這個技巧來自《子彈風暴》的環境互動經驗,在實戰中成功率達到 91%。
武器系統的“蟲族特化改裝”效果顯著。李明的脈沖步槍加裝了“酸液中和器”,槍管下方的納米噴頭能噴射含氟化合物,命中蟲體時可中和 80%的腐蝕性汁液;趙剛的火焰噴射器切換“魔能增幅模式”后,火焰會附著在蟲甲表面持續燃燒,燃燒時間從 5秒延長至 18秒,這是火墻能量與蟲族甲殼蛋白質反應的結果;周玲的電磁網加入了“生物電流干擾”功能,捕獲的蟲肢會釋放出 3萬伏電壓,可癱瘓周圍 5米內的小型蟲群。在測試中,改裝后的武器系統使蟲群清理效率提升 170%,彈藥消耗降低 58%。
模擬戰的最高潮是“母巢核心”攻防戰。這座直徑 500米的地下建筑布滿了血管狀的能量管道,核心處盤踞著一只 25米高的“女王蟲”,其產卵速度與《星河戰隊》的設定一致:每 10秒孵化出 1只士兵蟲。李明的攻堅方案分為三個階段:先用林月的晶體定位能量管道的薄弱節點,趙剛的小隊攜帶塑性炸藥進行定點爆破,切斷女王蟲的能量供應;李明帶領突擊組從通風管道突入核心區,等離子長矛的攻擊頻率同步為女王蟲的心跳節奏,每次穿刺都精準命中其神經節;周玲的醫護機甲在核心區外建立“生命維持圈”,圈內的士兵能獲得持續的抗疲勞 buff,這個 buff的效果數據來自《上古卷軸》的耐力藥水,經調整后可提升士兵 30%的神經反應速度。
當女王蟲的虛擬軀體在等離子風暴中崩解,模擬戰場的蟲潮信號突然終止,沙漠的紅色天空逐漸褪去,露出新地球真實的橙紅色太陽。李明摘下頭盔,作戰服內的冷卻系統仍在呼呼作響,他的戰術屏顯示本次演練的關鍵數據:共擊殺模擬蟲族 12734只,彈藥利用率 89%,人員“傷亡率” 11%,核心區攻堅時間比預期縮短 4分 27秒。趙剛的火焰噴射器燃料罐還剩 37%,周玲的納米修復藥劑消耗了 62支,林月的晶體碎片有 3塊因過度使用而出現裂紋——這些數據將全部納入星河圣盾的實戰數據庫。
藍極光的光霧在指揮車旁凝聚:“根據演練結果,建議為星河圣盾配備‘蟲酸中和彈’與‘生物電干擾器’,這兩種裝備的實戰轉化率預計達到 83%。”李明望著沙漠中仍在冒煙的模擬巢穴殘骸,突然注意到地面上未清理干凈的綠色漿液——這些由物質重構儀生成的虛擬液體,其化學成分與鐵環星發現的未知生物分泌物高度相似。他彎腰蘸起一點漿液,指尖傳來熟悉的灼燒感,與林月晶體解析的凈化者生物兵器數據如出一轍。
“下次演練,加入凈化者與蟲族的混合編隊。”李明將漿液樣本遞給周玲,作戰靴踩過冷卻的火焰痕跡,在沙地上留下深深的腳印,“我們面對的敵人,從來不會單打獨斗。”遠處的模擬場能量網開始收縮,紅色沙漠逐漸恢復原貌,但空氣中殘留的硝煙與蟲酸氣味,已悄然融入星河圣盾的鋼鐵血脈——那些在絞肉機般的演練中流淌的汗水與智慧,終將化作刺破宇宙黑暗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