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這個人很喜歡聽笑話,也愛講笑話,雖然聽的人未必認為可笑。當朋友們在一起時,我最欣賞的節目,就是“講笑話”。有的笑話已聽多次,但經人復述一遍,仍然有“首次演出”的效果。
近年來,出版業繁榮,書店里出現了不少笑話專集,大多是古代笑話,當代的很少見。我讀過多種版本的古代笑話,其中有許多篇是重復的,有些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說明精彩之作,是英雄所選略同的結果。許多諷刺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以及嘲笑偽君子、假道學的笑話,只用一兩句話,就把那些人的丑惡而又愚蠢的嘴臉,刻劃得入木三分,既引人笑,又使人恨。由于其中深含哲理,讀來印象深刻,回味無窮。它們能流傳至今,是經過長時期的歷史篩選的,有著不受時代局限的生命力。我欽佩我們祖宗機智幽默的創作才能之余,產生了為古代笑話配畫些插圖的想法。
開始是老友唐瑜約我畫的,在香港的《新天地》刊物上發表過二十多篇。以后就陸續有人約畫這個題材的插圖。
之后,又有人約我畫成語故事。漢語的成語多來自古代典籍中的歷史事件、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大多由四個字組成,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寶貴的生活經驗,至今還有其現實意義。我對此也很喜歡,畫著畫著,積少成多,也有了一定數量。
朋友們看見了也很喜歡,建議把分散發表的作品匯集成冊,供更多人欣賞,這就是兩冊《古趣圖》和《成語故事》出版的由來。
希望這幾本書除了供大家茶余飯后的消遣外,能對今天還在“重復生產”類似這些笑話的人們起點“溫故而知新”的作用,也算是我為社會作出的一點小小貢獻。
1999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