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類歷史舞臺的形成
- 國際大獎童書系列:人類的故事
- 房龍
- 2358字
- 2019-03-05 15:29:10
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問號之下。
我們是誰?
我們從哪里來?
我們要到哪里去?
我們抱著不懈的勇氣,孜孜以求,正在將這個巨大的問號朝著遙遠的天邊一點點地推進,我們希望能夠越過視線所及之處,找到答案。
我們的進展并不大。
我們依然所知甚少,但我們已經達到了能夠猜測很多事情的程度(準確度比較高了)。
在這一章中,我將要講述人類歷史的舞臺是如何搭建而成的。
如果我們用這樣長度的線條來代表我們星球上有動物生命的時間長短,那么這條線之下的那條很短的線就代表了人類(或是類似人類生物)存在的時間。
人類是最后出現的,但卻率先利用自己的頭腦來達成征服自然力的目的。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研究人類的歷史發展,而不會去研究貓呀、狗呀,或是其他動物的歷史發展,這些動物的歷史發展也有它們自己的有趣之處。
最開始,我們現在居住的星球是(據目前掌握的知識)一個燃燒中的大火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小縷青煙。慢慢地,過了數百萬年,地球表面的火焰燃燒殆盡,包裹上了一層薄薄的巖石。傾盆大雨無休無止地落在沒有生命的巖石上,堅硬的花崗巖在雨水的侵蝕下慢慢瓦解,被沖刷到云霧籠罩的高山懸崖間的山谷之中,沉淀下來。
終于云霧散開,陽光得以普照大地,這個小小的星球上只有幾汪水潭,最后發展成了東西半球的大洋。
接著,一天,奇跡發生了。沒有生命的東西誕生出了生命。
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漂浮在海洋上。
接下來數百萬年的時間中,它漫無目的地隨著洋流飄蕩。與此同時,它也發展出一定的習性,以便在環境惡劣的地球上更易生存。有些細胞覺得在湖泊深處待著最為快樂。它們在黏糊的沉淀物里扎下根,變成了植物,這些沉淀物都是雨水從高山上沖刷下來的。還有一些喜歡到處游蕩,它們長出了奇怪的有分節的腿,就像蝎子的模樣,開始在海底到處爬行,在它們的周圍是植物和淡綠色的像水母一樣的東西。還有一些(身上覆蓋著鱗片)憑借游泳的動作,四周游蕩尋找食物,最后整個海洋都是各種各樣的魚。
同時,植物的數量越來越多,它們不得不尋找新的生活空間,海底的空間已經不夠它們繁衍了。不得已,它們離開了水域,在高山腳下的沼澤和泥岸邊安了新家。海洋每天兩次漲潮,都會將它們淹在海水中。海水退去的時間里,它們則是盡量順應不適應的環境,竭力在地球稀薄的空氣中生存。若干個世紀后,它們已經學會了如何在空氣中存活,與當時在水中沒有兩樣了。它們的個頭也長大了,變成了灌木和樹木,最后它們學會了如何開出可愛的花朵,這些花朵吸引了忙碌的大黃蜂為它們傳播花粉,還有鳥兒把它們的種子廣為傳播,最后整個地球表面都是綠綠的草甸,還有高大的樹木投下的樹陰。有些魚兒也開始離開海洋,它們用鰓呼吸,也學會了用肺呼吸[11]。我們稱這些生物為兩棲動物,意思是說它們既能隨心所欲地生活在水里,也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陸地上。你看到過青蛙,它們就過著兩棲動物穿梭于水陸之間的快樂生活。
一旦離開了水,這些動物逐漸越來越適應陸地上的生活。有些就變成了爬行動物(像蜥蜴一樣爬行的動物),它們同昆蟲一起享受著森林中的寂靜生活。為了在松軟的土壤中更快地行動,它們的腿部發展了,個頭變大了,最后整個世界到處都是這些大個頭的家伙,就是生物手冊上稱之為魚龍、斑龍和雷龍的動物。它們體長達到30—40英尺,要是同大象一起玩耍,它們看起來就像是成年的貓媽媽在逗弄自己的小貓咪。
爬行動物家族中的一些成員開始生活在樹冠上,這些樹木的高度通常都超過了100英尺。它們不再需要腿來行走,很快地在枝丫之間移動成了必需的技能。于是它們身體兩側和前腳之間的皮膚變成像降落傘一樣的東西,慢慢地,這層降落傘一樣的皮膚上覆蓋上了羽毛,尾巴變成了轉舵裝置,它們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變成了真正的鳥兒。
隨后就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短期內,所有的大型爬行動物都死了。我們不知道原因。也許是因為氣候突然變化。也許是因為它們的個頭太大了,既不能游泳,也不能行走,也不能爬行,巨大的蕨類和樹木就在眼前,它們卻夠不到,活活餓死了。無論是什么原因,總之長達百萬年的大型爬行動物的天下結束了。
接下來占領世界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物。爬行動物是它們的祖先,可是它們同爬行動物卻非常不同,它們中的媽媽們要用乳房給幼崽哺乳。因此現代學科謂之“哺乳動物”。它們沒有了魚類的鱗片。它們也沒有披上鳥類的羽毛,它們的全身覆蓋了一層毛發。哺乳動物還發展出其他的習性,同其他動物相比,它們具有極大的優勢。雌性哺乳動物的受精卵是在母體內發育,然后才降生到這個世界上;而迄今為止,所有其他生物的后代都不得不遭受溫度高低的擺布,還有野獸的襲擊。哺乳動物會長期將幼崽帶在身邊,在它們弱小而無法抵御天敵時給予照顧。這一來,幼崽的成活率就大大提高了,它們在母親身邊時會學會很多東西。如果你看到過貓兒教小貓咪怎么照顧自己,怎么洗臉,怎么抓老鼠,你就會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像這樣的哺乳動物,我無需多說,你已經很了解它們了。它們就在你周圍。在街上,在家里,它們每天都陪伴著你,你也可以在動物園的籠子里看到不太熟悉的哺乳動物。
現在,我們就要談到人類的分水嶺了。生物一直就這么安分守己地活著,生生死死,連綿不息,突然,人類擺脫了這一行列,開始用自己的理智來塑造自己種族的命運。
在尋找食物和庇護所的能力上,有一種哺乳動物似乎勝過了所有其他生物。它學會了使用前腳來拿住獵物,長期練習后,它發展出了像手一樣的爪子。無數次嘗試后,它學會了如何用兩只后腿平衡整個身體。(這一動作不易,雖然人類后腿站立的歷史已經超過了百年,但每個小孩都得從頭學起。)
這種動物半猿半猴,但絕對優于這兩者,它成了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捕獵者,所有的氣候條件下都有它的身影。它們群體行動,以求更大的安全系數。它們學會發出奇怪的咕嚕聲來警告幼崽面前的危險,數十萬年之后,這些喉音開始用于交談。
也許你很難相信,這種生物就是你最早的“類人”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