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5+CSS3+JavaScript從入門到精通(微課精編版)
- 前端科技
- 1150字
- 2019-08-15 16:37:48
3.1 結構化文本
設計符合語義的結構會增強信息可讀性和擴展性,同時也降低了結構的維護成本,為跨平臺信息交流和閱讀打下基礎。
3.1.1 定義標題文本

視頻講解
<h1>、<h2>、<h3>、<h4>、<h5>、<h6>標簽可定義標題,按級別高低從大到小分別為h1、h2、h3、h4、h5、h6,它們包含的信息依據重要性逐漸遞減。其中h1表示最重要的信息,而h6表示最次要的信息。
【示例1】在網頁中,標題信息比正文信息重要,因為不僅瀏覽者要看標題,搜索引擎也同樣要先檢索標題。下面的做法是不妥的,用戶應使用CSS樣式來設計顯示效果。
<div id="header1">一級標題</div> <div id="header2">二級標題</div> <div id="header3">三級標題</div>
【示例2】很多用戶在選用標題元素時不規范,不講究網頁結構的層次輕重,如圖3.1所示。


圖3.1 標題與正文的信息重要性比較
在一個節段中,h1元素被重復使用了3次,顯然是不合適的。
【示例3】下面示例中層次清晰、語義合理的結構對于閱讀者和機器來說都是很友好的。除了h1元素外,h2、h3和h4等標題元素在一篇文檔中可以重復使用多次。但是如果把h2作為網頁副標題之后,應該只能夠使用一次,因為網頁的副標題只有一個。

h1、h2和h3元素比較常用,h4、h5和h6元素不是很常用,除非在結構層級比較深的文檔中才會考慮選用,因為一般文檔的標題層次在三級左右。
對于標題元素的位置,應該出現在正文內容的頂部,一般置于第一行的位置。
3.1.2 定義段落文本

視頻講解
<p>標簽定義段落文本,在段落文本前后會創建一定距離的空白,瀏覽器會自動添加這些空間,用戶可以根據需要使用CSS重置這些樣式。
注意:傳統用戶習慣使用<div>或<br>標簽來分段文本,這樣會帶來歧義,妨礙搜索引擎對信息的檢索。
【示例】下面代碼使用語義化的元素構建文章的結構。其中使用div元素定義文章包含框,使用h1定義文章標題,使用h2定義文章的作者,使用p定義段落文本,使用cite定義轉載地址。所顯示的結構效果如圖3.2所示。

圖3.2 文檔結構圖效果

3.1.3 定義引用文本

視頻講解
<q>標簽定義短的引用,瀏覽器經常在引用的內容周圍添加引號;<blockquote>標簽定義塊引用,其包含的所有文本都會從常規文本中分離出來,左、右兩側會縮進顯示,有時會顯示為斜體。
從語義角度分析,<q>標簽與<blockquote>標簽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們的顯示和應用。<q>標簽用于簡短的行內引用。如果需要從周圍內容分離出來比較長的部分,應使用<blockquote>標簽。
提示:一段文本不可以直接放在blockquote元素中,應包含在一個塊元素中,如p元素。
<q>標簽包含一個cite屬性,該屬性定義引用的出處或來源。<blockquote>標簽也包含一個cite屬性,定義引用的來源URL。
<cite>標簽定義參考文獻的引用,如書籍或雜志的標題,引用的文本將以斜體顯示。常與<a>標簽配合使用,定義一個超鏈接指向參考文的聯機版本。
<cite>標簽還有一個隱藏的功能:從文檔中自動摘錄參考書目。瀏覽器能夠根據它自動整理引用表格,并把它們作為腳注,或者獨立的文檔來顯示。
【示例】下面這個結構綜合展示了cite、q和blockquote元素以及cite引文屬性的用法,演示效果如圖3.3所示。


圖3.3 引用信息的語義結構效果
- Learn ECMAScript(Second Edition)
- 自制編譯器
- Effective C#:改善C#代碼的50個有效方法(原書第3版)
- Java Web及其框架技術
- Linux網絡程序設計:基于龍芯平臺
- 利用Python進行數據分析(原書第3版)
- Express 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 執劍而舞:用代碼創作藝術
- Troubleshooting Citrix XenApp?
-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with Parse using iOS SDK
- Unity 5 Game Optimization
- C語言程序設計
- Java網絡編程實用精解
- Real-time Analytics with Storm and Cassandra
- A/B 測試:創新始于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