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臺春【1】東都春日,李閣使席上
麗日千門,紫煙雙闕,瓊林又報春回。殿閣風微,當時去燕還來。五侯池館頻開。探芳菲走馬【2】,重簾人語,轔轔車幰,遠近輕雷。
雕觴霞滟,翠幕云飛,楚腰舞柳,宮面妝梅。金猊夜暖,羅衣暗裛香煤。洞府人歸,笙歌院落,燈火樓臺。下蓬萊【3】。猶有花上月,清影徘徊。
《古今詞話》評汴河出土石刻之《魚游春水》詞云:“九十四字而風花鶯燕動植之物曲盡,此唐人語也。后之狀物寫情,不及之矣。”觀子野此詞,善狀帝城春景之盛。天家之宮闕,五侯之池館,士女之車馬以及飛觴舞袖,香獸羅衣,粲然咸備。較《魚游春水》詞尤為絢麗。結句至月上猶留連不去,極寫其酣游也。
浣溪沙
水滿池塘花滿枝。亂香深里語黃鸝。東風吹軟弄簾幃。
日正長時春夢短,燕交飛處柳煙低。玉窗紅子斗茶時。
“日長”二句寫春景,辭妍而筆輕。“玉窗”句麗不傷雅,情味在含蘊中。
前調
錦帳重重卷暮霞。屏風曲曲斗紅牙。恨人何事苦離家。
枕上夢魂飛不去,覺來紅日又西斜。滿庭芳草襯殘花。
以閑逸之筆寫景而隱寓綺情,與前首略同。結句不說盡,較前首“玉窗斗茶”尤耐尋味。
青門引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殘春病酒,已覺堪傷,況情懷依舊,愁與年增,乃加倍寫法。結句之意,一見深夜寂寥之景,一見別院欣戚之殊。夢窗因秋千而憶凝香纖手,此則因隔院秋千而觸緒有懷,別有人在,乃側面寫法。
天仙子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古今詞話》云:“客謂子野曰:‘人咸目公為張三中: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謂之張三影?’客不喻。子野曰:‘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押卷花影;柳徑無人,墜飛絮無影,此平生得意者。’”《高齋詩話》云:“子野嘗有詩云:‘浮萍斷處見山影’,又長短句云:‘云破月來花弄影’,又云:‘隔墻送過秋千影’,并膾炙人口,世謂張三影。”苕溪漁隱云:“當以《后山》《古今》二詩話所載三影為勝。”
菩薩蠻詠箏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宋時善箏之妓,有輕輕,有伍卿,每拂指登場,座客皆為癡立。客有贈詩者曰:“輕輕沒后便無箏,玉腕紅紗到伍卿。座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此詩出而伍卿之名益著。子野所遇箏妓,觀其“腸斷”“眉低”二句,當亦深于情者。為鳴箏能手,不在玉腕、紅紗之下也。〇此詞一作晏幾道詞。
碧牡丹晏同叔出姬
步帳搖紅綺。曉月墮,沉煙砌。緩板香檀,唱徹伊家新制。怨入眉頭,斂黛峰橫翠。芭蕉寒,雨聲碎。
鏡華翳。閑照孤鸞戲。思量去時容易。鈿合瑤釵,至今冷落輕棄。望極藍橋,但暮云千里。幾重山,幾重水。
上闋追憶聞歌,“眉”“黛”二句,紅牙按拍,有怨入落花之感。下闋重到歌筵,而驚鴻已渺,惆悵成詞,有情不自禁者。《道山清話》謂晏元獻辟子野為通判,公有侍兒,每令侑觴,往往歌子野所為詞,后為王夫人所擯。一日,公招子野飲,追懷前事,作《碧牡丹》一調,令座妓歌之,至“暮云山水”末句,公憮然曰:“人生行樂耳,何自苦如此!”乃出錢取侍兒歸,相傳為韻事云。
注釋:
【1】燕臺春:即“燕春臺”。
【2】探芳菲走馬:此句一作“探芳菲、走馬天街”。
【3】注:“笙歌院落,燈火樓臺。下蓬萊”這幾句,《全宋詞》中作“放笙歌、燈火下樓臺。蓬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