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參天巨樹
- 明末黔國公
- 暮色下的游光
- 2268字
- 2019-03-09 18:37:59
沐天波未令人去通傳,在看了水車和試用了手壓井后,這位堂堂國公又很有興致的看了一眼深井,叫幾個守井的巡檢轉動轱轆,拉上深井的清水后,竟又是嘗了幾口。
一群隨員見國公如此,哪敢不湊趣?
在眾人刻意的奉承之下,沐天波的心情變得更好了。
云南這里,說白了夷情要緊,土司勢力蠢蠢欲動的原因則是總府的虛弱。
在永樂之后,嘉靖之前,云貴兩省都很少有叛亂,事情的變化來自萬歷之后整個大明國力的衰弱,包括黔國公府的衰落。
洪武到永樂年間,沐英到沐春等早年的黔寧王,黔國公們,動輒就能調動幾萬,十幾二十萬人的大軍。
國初時云貴的反抗勢力大,實力也強,但轉瞬就能被平定,后來永樂年間征安南,沐府也是奉旨出兵,出了不小的力氣。
自永樂過后,到嘉靖年間,云南貴州是保持著大體的平靜,事情的變化在萬歷的播州楊應龍之變以后。
明軍的虛實被不少土司感受到了,萬歷十五年后,天災開始出現,張居正改革中道而止,大明開始走向徹底的衰落。
到萬歷中期時,貴州和四川兩省除了貪官不缺,真是什么都缺。
兩省的常備兵力相加,不過萬余,要駐扎貴州和四川兩個省,自是捉襟見肘窘迫不堪。自此之后,開始用土司兵為常例。
播州原本是國初就降順的前元土司,關系網多,財力雄厚,播州是后世遵義,原本是窮地方,在楊家的經營上被稱為貴州江南,常備兵就有過萬人。
按當時慣例,土司替官府去打仗,出力還要死人,被打破的地方,由土司掃蕩清剿,戰利品也歸土司。
明末之時,國力衰微至此,怎么能叫這些財雄勢大,兵力強而戰力強悍的土司們不動心?
剿楊應龍之后,陸續出現大規模的叛亂,最大規模的是奢安之亂。
南方明軍前后動員十余個省,歷時多年,才將兩個土司家族給平定下去。
這件事也觸動了沐天波,他已經深切感覺到,自己手中的力量太弱,土地收入銳減,市面也比前些年蕭條的多,似乎一夜之間銀子就不好賺了。
沒錢沒糧,養兵也不多,真的出了事還得靠土司。
沐家現在就是靠過往的威望撐著,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設想。
原本沐天波也沒有好辦法,他派出的人監視各路土司,結果成功的逼反了幾路豪強,沐天波被人攆狗一樣的趕的到處跑,一直到大西軍進來才解決麻煩。
現在事情突然有了轉機,家族內出了一個能文能武,還懂得屯田養兵的全才,如果是外姓人或是遠宗,沐天波心里還可能會有警惕,換了是自己親生兒子,沐天波沒有絲毫忌憚,只有興奮與欣慰。
還有對未來的期許,如果小五能做的更好,將來又當如何?
……
“殺,殺,殺!”
二百多家丁和護院在暮色中還在訓練器械,沐天波等人趕到時莊園外圍時,訓練還是沒有停止。
身為一個高手,沐天波的眼光還是相當挑剔。
眼前這些家丁和護院們,身體是很壯實,訓練的方陣也比較成熟了,隊列從矮到高,從小旗到百戶旗,排列的相當整齊,這一點來說,訓練的相當不錯。
前刀牌,游兵,中長槍,兩翼弓手,戰陣配置的相當成熟出色。
在喇叭聲中,陣列擺開,弓手向前掩射,然后游兵向前,刀牌掩護,槍陣中的長槍手發出吶喊,在殺聲之中,整個陣列向前移動著。
接著激昂的鼓點聲響起來,整個陣列開始向前大步前進,雖然人數只有二百多人,但在旗幟,金鼓的影響之下,居然是有一種慷慨激昂,一往無前的氣勢。
“五公子這邊沒馬啊。”隨行的周鼎是總府營兵副將,經歷過十幾次實戰,大小戰事之中鍛煉出來的眼光還是相當的不錯,當下便沉聲道:“現在操演的都是步兵戰法。”
沐天波當然也是明白,當下點頭道:“小五擅兵,自身武藝也高強,所以還是以練騎兵為主,不然太浪費了些。”
周鼎大為贊同,抱拳稱是。近來他和沐天波說話也是越來越投機了,自上次的伏擊事件之后,沐天波可能是認可了周鼎的忠誠,接下來便是更加欣賞周鼎的能力。
畢竟是沙場老將,論拍馬逢迎周鼎肯定是比不過饒錫之于錫朋和李大贄等人,但論實際本事,這些人遠在其下。
這一次沐天波已經帶了百余匹馬,還有一些軍事物資,看了這邊的情形后,沐天波有些后悔,他還是太謹慎了一些。
原本以為小五將全部精氣神都用在了掘井和造水車,還有挖泥肥田的屯田之事上,誰料練兵之事小五明顯也沒有放棄,暮色將至,這里還是練兵不止,說明平日里訓練相當著緊。
這樣練出來的家丁,由于是一手挑選,訓練,恩養,忠誠非尋常將士可比,緩急可用。
如果石城莊的屯田再能更上層樓,小五這里也就養的起更多的家丁。
可能幾年之后,萬一有土司謀叛,沐忠秀的這些部下和其本人,已經可以當一顆相當有用的棋子了。
想到這一點,沐天波幾乎要笑起來。
何嘗想過,他的兒子,能成為沐府將來的一顆參天巨樹?
家族中有一位懂得兵事,又懂屯田農事的嫡脈子弟,這真是祖宗有德,上天護佑!
“不知道五公子懂不懂騎戰之法?”周鼎皺眉點評道:“眼前的步陣,已經是有模有樣了。”
于錫朋干笑一聲,說道:“就是不知道是真的練進去了,還是樣子貨?營兵會操時,也是聲勢雄壯,打起仗來,周副將也知道,靠不住。”
這雖然是誅心之語,卻也不好說是無理取鬧。
確實如此,大明的武官們糊弄上官的本事也是一流,明明將士數額嚴重不足,但上司來點卯時卻是營中幾乎一人不差。
待會操校閱的時候,巡撫,巡按,總兵,往演武臺上一站,紅旗招展,將士披甲變陣,沙土揚塵,喊殺聲中不停的變化陣列,什么三疊陣,三才陣,兩儀陣,魚鱗陣,鶴型陣,又有方陣,方圓陣,圓陣等等,校閱時將士變幻陣列,旗幟招展,殺聲震天。
一旦脫離文官監督和視線,這些營兵就毫無用處,原本滿編的營伍又得缺額三成到四成,甚至缺額一半。
大量的營兵俸祿用來養少量的家丁,結果每次上陣都得以少擊多。
營兵擺下陣列,一旦敵人將至就陣腳不穩,管你什么鶴翼魚鱗,最后都演化為轉身敗逃。
步陣之法,在此時已經被視為毫無意義了。
聽到于錫朋的話,沐忠煥極為夸張的笑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