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肅宗與一眾大臣的質疑聲,張天師先將狐貍轉到了一旁弟子的手里,然后再抬起劍指對肅宗與眾大臣釋疑。
“這薛楚兒的確不是什么狐貍精,但是在她身邊的婢女卻是一只修行已有六百年的狐妖,此妖自南溪郡起就一直尾隨在劉長卿的身后,待到了長安之時,興許是迷失了方向,所以這才幻化成人形跟在了薛楚兒的身邊。”
肅宗聽到此處就微微的點了點頭,但卻仍有一絲不明白的地方。
“你說這狐貍精為什么就偏要跟在劉長卿的身后,而它與永和公主又是有著什么牽連。”
張天師聽了肅宗的問話就有些面帶難色。
“這個貧道也不是不知。”
肅宗瞧著張天師的表情,應該是知道卻不好當著眾人的面講出,想來這個中所發生的事情肅宗雖然并不清楚,但是其中的由頭肅宗也是能猜出個大概。
“那這只狐妖張天師你準備如何處置。”
李輔國見肅宗不再問話,就趁機插了句嘴。
張天師轉身看著李輔國,也是十分溫和的笑道。
“正所謂人有人法,妖有妖規,這個就不勞右相費心,貧道自會帶它去它該去的地方。”
李輔國聽了張天師的回答就覺得他有敷衍塞責之嫌,于是就稍微的轉了一下身子,而此時在李輔國的身后便走出了一個紅衣大臣,這大臣也是不由分說,直接就指著張天師的鼻子質問道。
“這不過就是只普通的狐貍,下官且看不出它有什么怪異的地方,不知張天師可否為我等釋疑。”
紅衣大臣此語一出,李輔國身后的大臣們也開始紛紛議論,肅宗雖然沒有發話,但也是捋了捋胡須,很想知道張天師會他究竟會給出一個怎樣的答復。
為了滿足眾人與肅宗的好奇心,張天師又從懷里緩緩的摸出了一個八卦鏡,然后把他擺在了肅宗的面前。
“此物乃是照妖鏡,若是妖物透過此鏡,必然會顯現出原來的模樣,是故若顯了形的妖物透過此鏡也會展露出它的幻化之相,相反,若是普通的人和物件透過此物,則毫無變化。”
肅宗借由此鏡就看見張天師的弟子手里分明就是抱著一個全身裸露的少女,而李輔國見肅宗喜形于色,便也想上前觀看,不想張天師一把就收了照妖鏡,讓李輔國感到很是不快。
肅宗見一切事情都已水落石出,就對著李輔國與眾大臣講道。
“張天師降妖有功,朕封你為護國大法師,賞黃金萬兩,絹帛千匹,并敕修龍虎山宮觀及賜附近良田千頃,欽此。”
張天師聽到此處就欣喜的跪下了身來,以示愿意接受肅宗的賞賜,而李輔國與他身后的眾大臣卻是一臉的不悅,尤其是李輔國,他其實很想知道肅宗到底在鏡子里都看到了什么,竟會如此的龍心大悅。
長安城里鬧得沸沸揚揚的狐貍精案總算是告一段落,薛楚兒一瘸一拐的從大理寺監牢里走了出來,想著往日的前撲后傭花團錦簇,到而今的鋃鐺入獄無人問津,薛楚兒只感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亦不知前路究竟該何去何從,正當此時,在不遠處的市井之中,卻站著一位骨骼清奇的白衣公子,他左手拿著油紙傘,右手拿著白狐裘,并用一種十分癡迷的眼神在凝視著薛楚兒,而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曾經被薛楚兒多番拒絕的郭鍛公子,說到這郭公子可能很多人都聞所未聞,但一提到中書令郭子儀這恐怕在大唐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想這郭鍛便是郭子儀的長公子,不僅人生得眉清目秀,氣宇軒昂,而且是飽讀詩書,精通六藝。照理說像這樣的良人那可是打著燈籠也未必能夠找到,為什么薛楚兒就瞧不上他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郭子儀素來治家嚴謹,而且奉行節儉,所以郭鍛從表面上看的確是達官顯貴之后,但事實上手里卻是捉襟見肘,如此這般縱使薛楚兒有意對他另眼相看,也架不住教坊媽媽的唯利是圖多番阻攔,所以郭鍛對薛楚兒的愛慕也就只能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