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只有讓對方的采購經理成為自己人……
- 漢末大君子
- 大肚子蟈蟈紅
- 2243字
- 2019-03-28 19:42:23
二月中旬,有關公孫瓚在幽州的戰報,接連不斷的送到袁紹那里。
雖然知道再這樣下去,不但老窩冀州都可能沒了,還有可能錯過農時,迎來更大的危機。但現在和袁術的大戰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他已經騎虎難下了!
此刻袁紹已經萌生退意,于是召集眾謀士商議。
田豐進言道:“主公,我關每次大戰之際,袁公路都讓呂布、張繡兩路人馬沖鋒在前,撤走的時候又長長派這兩人斷后?!?
“哼!”袁紹不待田豐說完就冷笑一聲,“他嫉賢妒能毫無容人之量,肯定是想趁著這次大戰的機會,先削弱呂布、張繡,然后將他們一舉伐滅?!?
“但呂布、張繡也不是任人宰割之輩?!?
“你是說……”
“呂布反復無常,得物便喜,主公只要派人帶著稀世珍寶見他,然后以利誘之,其必定會對袁公路倒戈相向?!?
“那張繡呢?”
“張繡有勇無謀,萬事全憑賈詡幫他做主,只要主公能說動呂布,然后讓呂布去當這個說客,賈文和自然知道該怎么做?!?
“好!”袁紹聽后大喜,隨即修書一封,派陳震帶上稀世明珠一顆,喬裝打扮去見呂布。
呂布見了袁紹的手書,把玩著那顆稀世明珠,心里高興的沒邊兒了。
嘿嘿!袁本初讓我事成之后和張繡平分豫州,我占東面,那不是還有機會趁機奪取徐州?!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啊!
“孝起先在我這暫住,我這就去見張繡!”
“那就有勞溫侯了。”
“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氣!”
呂布說完,便趁夜來到了張繡的營寨,說明此行的來意。
張繡聽了猶豫不定,不由看了眼賈詡,見他不動聲色的微微點頭。
“好!既然袁術不仁,那就不能怪咱們不義了!我這次就唯溫侯馬首是瞻!”
“太好了!兄弟!只要咱們能同心協力,肯定能成就一番大業!”呂布知道張繡連自己都不如,于是嘗試著對他拉攏。
賈詡冷笑,張繡或許沒你有腦子,但是他知道什么人的話能聽……
兩天后,袁紹傾起大軍往南進發,袁術急忙下令出兵迎敵。兩軍相會,袁術和往常一樣,把令旗一舉,擂鼓催促前軍的呂布、張繡沖陣。
呂布、張繡和往常一樣,聽到鼓聲便往前沖,但到了一半便左右分開,往袁術的側翼而去。
這時袁紹也下令擂鼓揮軍掩殺。
三路人馬,呂布在左,張繡在右,袁紹大軍居中,和滾滾洪流一般奔著袁術大軍沖過來了。
二十五萬人馬,猝不及防之下被袁紹、呂布、張繡殺得潰不成軍,兵敗如潮。
呂布、張繡緊追不放。
袁術不敢應敵,領著殘兵敗將慌忙逃走,一路往南直奔壽春去了……
同時,伊籍奉劉表之命來到雒陽。
劉備聽說之后,同眾將官出城迎接,十分熱情的把伊籍請回府堂。
見禮坐定之后,伊籍說道:“不瞞玄德公,在下這回是為鹽而來?!?
“為鹽而來?”劉備微微有些奇怪。
陳宮、陳登、魯肅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不錯!此前荊州之鹽仰仗江淮,可如今江淮大饑,戰亂不斷,已經沒有余暇曬鹽、販鹽了……”
“那江東呢?吳郡不也是產鹽之地嗎?”劉備問道。
“玄德公有所不知,劉荊州得知孫策攻打丹陽,便支持黃祖出兵,搶在孫策之前奪取了豫章。如今孫策又極力控制江東同荊州的往來,嚴禁往荊州販鹽?!?
眾人聽了一怔,沒想到關鍵時刻劉表竟然這么果決。
“不是還有巴鹽嗎?”劉備又問。
“巴鹽供給益州之后,基本所剩無幾,再加上劉璋和劉荊州向來不合,又怎么會給荊州供鹽?現在荊州的一石鹽,已經被那些豪商哄抬到了二十石米的價格,就算如此,仍舊供不應求,還要繼續漲價??!”伊籍感嘆道。
“原來如此?!眲潼c頭,“鹽這東西,河東倒是不缺,直接從鹽池邊上挖就行。我聽二弟說,以往在太平年景,河東鹽池的鹽銷往司、冀、兗、豫、并、涼六州的很多地方,想來應該能滿足荊州的需求?!?
“正是,劉荊州這次派我來,就是為了和玄德公互通有無,以糧換鹽的?!?
“那機伯先生認為,這鹽到底該如何換法呢?”劉備自己不談條件,把皮球踢給了伊籍。
“若按以往的慣例,豐年是一石鹽換五石米,而饑年則是一石鹽換八石米。”
“我和景升兄是同宗兄弟,那就以一石鹽換四石米,先生以為如何?”劉備十分大氣的說道。
“不可!玄德公千萬不可這樣!”伊籍連連搖手,“在下知道您仁義,但是恩大成仇??!還請按照以往饑年的慣例來。而且就算如此,劉荊州將這些食鹽分銷給百姓,照樣可以大賺一筆!”
程咬金一聽笑了。
這兩人有意思??!供貨方拼命的壓價,而買家的采購經理又拼命要求漲錢。
看來只有讓對方的采購經理成為自己人,做起生意來才能穩賺不賠??!
劉備看向陳宮、陳登、魯肅,征詢他們的意見,看到他們都微微點頭,才道:“那好,就依機伯先生之言!”
隨后,伊籍跟劉備定下了第一批十萬石食鹽的大單。
并且向劉備透露,后續還得需要二十多萬石,才能滿足荊州的需求。劉表也是怕劉備知道的太多會坐地起價,所以才準備分批次購買。
劉備倒是毫不在意,如果真能賣給劉表三十萬石食鹽,那今年就不用為糧食的事提心吊膽了。
就像伊籍說得,這是互通有無,合則兩利之事。
一切都談妥了,劉備安排廝役擺酒設宴,給伊籍接風洗塵。席間觥籌交錯,眾人詳談甚歡。
第二天,伊籍告辭離開,回荊州向劉表復命。
數日之后,呂布、張繡封袁紹之令繼續追擊,攆著袁術渡過淮河,躲回壽春再也不敢隨便出來了。
而袁術的部將劉勛,在和他失散之后,趁機收拾殘兵敗將,占據徐州的彭城、東海、下邳三郡,并且修書向袁紹請降。
袁紹見了劉勛的手書,咬牙切齒的老半天之后,不由長嘆一聲。
這次決戰算是打贏了袁術,但他也沒占到多大的好處,而且還丟了幽州、青州。就算占下了兗州這個爛攤子,實力也是不進反退。
如今北有公孫瓚、東有曹操、西有劉備,內憂外患不斷,說不定一個不小心,就會和袁術一樣控制不住局面了。
這樣的情況下,又哪有余力對劉勛用兵?
所以就算知道這個野心勃勃的家伙是假意投降,是用暫時的妥協贏得發展時機,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