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幽默禁區:把握幽默尺度,讓別人開心,自己舒心
- 懂幽默的人跟誰都能聊得來
- 劉楠
- 7478字
- 2019-02-01 16:11:24
做一個幽默的人固然很好,
但在使用幽默時,要注意避免進入各種各樣的誤區。
比如,濫用幽默就會令人覺得輕浮,
產生負面評價。
因此,幽默表達要把握好尺度,
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
讓人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你還在說無聊的幽默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想用風趣的談吐吸引他人,但是常常因為講一些不合時宜的笑話而弄巧成拙。顯然,要想學會幽默表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幽默絕不是拿人毫無顧忌地開涮,更不是沒有底線地嘲諷和戲謔。要想不使他人尷尬,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很關鍵。別再說那些無聊的幽默了,否則將摧毀你來之不易的人際關系與良好形象。
一位中學教師到外地出差,得知久未謀面的老同學也在這個城市,于是帶上禮物登門拜訪。
這位老同學剛剛升職為處長,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加上他為人耿直,又是老同學拜訪,所以更加口無遮攔。
見面后,老同學把客人讓進屋,指著禮物戲謔道:“你怎么落魄到求人辦事的地步了?我可是一個清正廉明的處長,拒絕歪風邪氣!”
教師聽完這話,心里很不是滋味,明明是好心前來探望,怎么就變成巴結賄賂了。隨后,他把禮物放下,轉身就走,不顧在后面大叫的處長。
實際上,這位處長絕沒有想過要嘲諷同學,只是想隨口說一句玩笑話來活躍一下氣氛。然而,他沒有把握好幽默的尺度,結果說錯了話,傷了對方的心。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情景屢見不鮮。很多人都是出于活躍氣氛的目的而幽默一下,結果自以為風趣的談吐并不風趣,甚至非常無聊,不但沒有讓人愉悅,反倒令人感覺不舒服。
可見,不恰當的幽默表達會讓人陷入極度難堪的境地。尤其青年男女相處時,在這方面更要謹慎,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幽默過于庸俗。
在愛情里,一個高雅、有趣的幽默能讓你在意中人的眼中加分不少。相反,一個庸俗、無味的幽默卻會讓你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澆滅你的愛情。
公園里,女友含情脈脈地對小李說:“你說說我在你心里是怎樣的。”
小李嬉皮笑臉地說:“你的相貌如梅花一樣冷艷,你的氣質像冰川一樣含蓄,你有令我折服的內涵,你那酷酷的感覺更是分外吸引我。總體來說,你就是‘梅川內酷’!”
聽完小李的話后,女友氣得立刻拂袖而去。
不可否認,用幽默方式溝通更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很多人不得其法,往往弄巧成拙。在上面這個故事中,小李這種“幽默”的贊美,在女孩聽來不僅庸俗不堪,而且還是令人氣憤的。所以,小李惹女友生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幽默是一種機智性的應對,是一場智慧的碰撞游戲。聰明的人懂得如何運用幽默來處理人際關系,而糊涂的人總是把無知當個性,說一些不著調的話企圖活躍氣氛,結果總是事與愿違。
所以,當你準備講笑話,或者想要用幽默的言語活躍氣氛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你一定要把握好幽默的尺度,拿捏好玩笑的分寸。如果你把握不好,就不要輕舉妄動。如果你的幽默表達令人不舒服,或者令人難以接受,一定要馬上停止。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講出令人愉悅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沉默。
真正的幽默不是說一些低俗的詞語就萬事大吉,而是既給聽眾帶去歡樂,又讓大家感受到你內心的思考,這種帶有藝術性的幽默才顯得清新脫俗,令人印象深刻。
別讓幽默變成刻薄
幽默可以給人帶來歡笑,但如果用錯了地方,就會變成傷人的利器。通常,譏諷、攻擊、責怪他人的幽默,也能引人發笑,但是它常常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使本應歡樂的場面變得十分難堪。
張明星常常捉弄別人,并以此為樂,甚至誤認為這是幽默的一種方式。
一天早上,張明星出門就遇到了隔壁的王大爺,老人牽著寵物狗剛遛彎回來。張明星笑嘻嘻地迎上前去問:“喂,吃飯了嗎?”
王大爺笑呵呵地說:“這孩子,真有禮貌,謝謝關心,我剛在外面早點攤吃完早飯。”
不料,張明星一臉壞笑:“我沒問你,我在問你的寵物狗呢。”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面對張明星的無理取鬧,王大爺非常生氣,但又懶得當面責罵眼前的無賴,只好抓住“和寵物狗說話”的破綻,急中生智地予以反擊。
隨后,王大爺轉身沖身邊的寵物狗大喝一聲,氣呼呼地說:“出門時我問你附近有沒有朋友,你斬釘截鐵地說沒有;如果沒有朋友,怎么會有人問你是否吃早飯了呢?”說完,王大爺牽著寵物狗揚長而去。
由此可見,幽默既不等同于一般的嘲笑、譏諷,也不是輕佻造作地貧嘴耍滑。幽默是一個人修養的體現,它與中傷截然不同。幽默笑談是美德,而惡語中傷是丑行。真正好的幽默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是嚴肅和趣味間的平衡,它以一種古怪的方式表現出來,卻經常表現出心靈的慷慨仁慈。
由此不難理解,為什么有的人沒有好人緣,一開口就招人煩。因為他們的幽默表達中少了同情心,讓人感受到的是刻薄與非難。
某飯店服務員小王不愛刮胡子,多次被批評,但積習難改,于是主管找他談話。
這位主管劈頭就問:“小王,想一想,你身上最鋒利的是什么呀?”
小王愣了一下,掏出水果刀說:“就這把水果刀了。”
經理搖頭:“不見得,我看倒是你的胡子。”
小王不解:“為什么?”
“因為它的穿透力特別強。”(潛臺詞:你的臉皮特別厚。)
小王反應過來以后,臉氣得通紅。
帶有嘲諷意味的幽默極易冒犯他人,這樣的話聽起來太過刻薄和冷漠了。而幽默絕不是板起面孔揭別人的短處,那些奚落、挖苦的話更與幽默無關。幽默不是尖酸、刻薄的代名詞,而是智慧、誠懇和親切的使者,它厭惡甚至拒絕刻薄譏諷的一切做法。
一位歌唱家向自己的朋友吹噓說:“我昨天的演唱會你去現場了吧,我的聲音是那么洪亮,幾乎連整個劇場都容納不下了。”
“是啊!”朋友笑著回答說,“盡管我沒有聽到你的聲音,但是我看到很多觀眾為了給你的聲音騰地方,一個個都離開了劇場。”歌唱家頓時漲紅了臉。
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間相處大多比較隨意,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意跟朋友開玩笑。這位朋友的幽默就屬于過度幽默,雖然他當眾揭穿了歌唱家的謊言,但讓對方下不來臺,甚至傷到了對方的顏面。可見,當我們打算用幽默來指出別人的不實話語時,不僅需要發揮自己的機敏,更需要讓對方在笑聲中感受到一種體貼。
幽默不得隨意濫用
英格蘭人常說:“盡管幽默力量很重要,但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當時機恰當的時候,你才能用它。”
因此,我們運用幽默時要注意場合、對象,把握一定的尺度,切不可不分場合、不分對象,否則不僅會使自己陷入尷尬和困境,而且會使別人輕視你,使你喪失人格價值,直到把你當個活寶,作為茶余飯后的笑料。
西方4月1日的愚人節,是捉弄人的節日,這一天,很可能一個足不出戶的小伙子突然接到姑娘邀約的電話;一個姑娘突然接到“父母來信”;一個人到澡堂洗澡,衣服不翼而飛;一個學生去上課,教室里卻空無一人。誰都想在這無所顧忌的節日里高高興興地捉弄別人,而被捉弄的人發覺上當后也為實實在在地被人捉弄而高興。
如果上述事情不是發生在愚人節,而是發生在其他時候,可能不但收不到幽默的效果,還會使他們覺得無聊,甚至引起他人的反感。可見,幽默是不可濫用的,要講究時機。
不過,如果你僅僅把講究時機作為幽默語言的準則,那就太狹隘了,因為要想成功地使用幽默,在講究時機的同時還應注意大環境。毫無疑問,講究場合,才能把幽默運用得更加恰如其分。
一位漂亮的夫人站在丈夫的墓前傷心垂淚,這時一位陌生男子走了過來,開口說:“夫人,對于您丈夫的不幸亡故我深感痛惜,對于您的不幸遭遇我深表同情。不過我不得不告訴您,當我第一眼看到您時,我就深深地愛上了您。”
“住口,你這個渾蛋,趕緊滾開,不然我就要叫警察了。”
而另外一位男士則上前勸慰:“夫人,不要生氣,此時在你如此傷心的時刻我本不該打擾,更不該在這個時候表露我的心意。但是時機不再來,誰又能在您的美麗面前自持呢?”
“好吧,這位好心的先生,謝謝您,不過現在確實不是時機,請您過些日子再來找我吧!”夫人輕聲說。
上面的事例告訴我們,不論你多么風趣幽默,如果沒有找準時機,別人不但不會被你打動,還會惡語相迎。
特別是在嚴肅的場合,不合時宜的幽默話語更會引起別人的誤解甚至怨恨。比如在葬禮上,朋友正為失去親人而傷心,你對在靈前落淚的朋友說:“去世的那位先生一定是個個性強硬的人,你看,他現在從頭到腳都是僵硬的。”這番幽默幾乎可以肯定會受到痛斥。
在莊重的社交活動中,任何戲謔的話語都可能招來非議。在莊重場合,如果你幽默起來沒有邊際,太過夸張,不僅會讓人反感,而且會讓他人覺得你虛偽浮躁,不夠穩重,這會嚴重影響你的個人形象。因此,在運用幽默時,我們要講時機,分場合,切不可濫用。
真正的幽默要真實自然
談吐風趣并能令聽眾著迷的人,通常毫無矯揉造作之感,他們把幽默運用得自然而真實,能博得滿堂喝彩。這種幽默既不聳人聽聞,又不嘩眾取寵,往往源于真實的生活,取材于身邊的事情,讓人感到十分親切。
早在林肯讀書時,有一次考試,老師問他:“你愿意答一道難題,還是兩道容易的題目?”林肯很有把握地答:“答一道難題吧。”“那你回答,雞蛋是怎么來的?”“雞下的。”老師又問:“那雞又是從哪里來的呢?”“老師,這已經是第二道題了。”林肯微笑著說。
展示幽默才華,不能用廉價的笑料來博得聽眾歡笑,也不能忽略聽眾的感受。如果只是一味地將成串的笑料抖摟出來,會讓人大倒胃口。
生活中的幽默無處不在,演員個性十足的對話,戲劇舞臺上富有特色的聲調,路邊孩子賣萌的表情,家里寵物做出的俏皮舉動……只要認真觀察、仔細研究,就容易感受到幽默的氣質,捕捉到幽默的元素,掌握幽默的要領。當然,前提是你在展示幽默才華的時候,一定要遵從真實自然的原則。
有個人開朗樂觀,平時喜歡開玩笑,人緣還算不錯。他想擔任某個俱樂部的主席職位,為此一直尋找合適的機會。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成為候選人之一。
在競選演說中,他決定借機展示一下自己的幽默才華,希望得到加分。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演講中,他一連講了50多個笑話,并且還配合極為夸張的姿勢和表情。結果,臺下的觀眾被他逗得前仰后合,直到講完最后一個笑話時,還有人高喊著“再來一個!”看到臺下的觀眾這么熱情,他竟然又奉上了一個笑話,再次贏得眾人歡呼。
隨后,他自信滿滿地等待著最后的投票結果。出乎意料的是,他沒能當上俱樂部主席,并且票數倒數第一。明明贏得了大家的歡心,為什么得票率這么低呢?
正在悶悶不樂的時候,看見一位觀眾走過來,他連忙上前問:“我比他們差很多嗎?”觀眾回答:“不,你一點兒也不差。你很有喜劇天分,應該去當喜劇演員。”
有的人雖然詼諧風趣,但其表現不得人心,只是眾人眼里的笑話而已。究其原因在于表演缺乏真實自然的品質。真正的幽默來源于生活,反映現實,讓人感同身受,由此產生心理認同感。反之,不分場合、不分對象和時代背景的幽默缺乏現實的質感,在真實性、自然性上輸了一籌,往往成為眾人的笑柄。就像開玩笑過了頭,會讓人厭煩。
幽默技巧并不像解答數學題一樣,只要一個公式就可以按部就班得到答案。心里想什么,就說出來,真實地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對他人的關切,并制造一種喜感,那么自然會贏得他人的青睞。
幽默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幽默總是出人意料,不期而至。它打破人們的心理預期,超越常規的思維模式,帶給人更多的歡笑和愉悅的體驗,令人回味無窮。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幽默才顯得毫無規律可言,甚至給人一種不講道理的印象。神秘而快樂,期待卻無形,幽默因此讓人著迷。
19世紀末,倫琴射線發明者收到一封信,寫信者說他胸中有一顆殘留的子彈,需要用射線進行治療,他希望倫琴能夠寄給他一些射線和一份使用說明書。
現在大家都應該知道,倫琴射線是沒辦法郵寄的。假如倫琴直接指出寫信者的錯誤,那也沒什么不妥,但多少會讓對方感到居高臨下的訓導的口吻,最終倫琴用一種幽默的方式回復了對方。他在回信中寫道:“請把你的胸腔寄來吧!”
事實上,郵寄胸腔要比郵寄倫琴射線還要荒謬,在此倫琴不僅表現出了自己的幽默感,而且讓寫信者明白射線是不能被郵寄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在溝通過程中,人們更愿意聽到生動有趣的話,而不是長篇大論的說教,更厭煩毫無趣味可言的理性分析。那么,為何不用幽默的方式去交流呢?
有一個人在路上騎自行車,為趕近路而逆行,結果在拐彎時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個小伙子。小伙子被撞得不輕,開口就嚷道:“你這人怎么回事?沒學過交通規則嗎?騎車為什么不靠右邊走?”面對盛怒的小伙子,騎車人連忙賠笑說:“真是對不起啊,不過我想如果我們所有人都靠右行,那左邊的路不就都空著了么?”
盛怒的青年聽了這句幽默的狡辯氣樂了,騎車人趕緊接著道歉,男青年愉快地接受了。
一場可能擴大的沖突,就這樣被一句幽默化解了。
幽默是不講道理的道理,因此在表達的時候不能用常規思維考慮問題、組織語言。用生動的語言表達思想,并借助非邏輯思維制造趣味,從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這正是幽默口才最具魅力的地方。
在一個荒年,一個老農到縣府報告災情。縣官問老農:“今年的麥子收了幾成?”老農答道:“三成。”縣官又問:“棉花收了幾成?”老農說:“收了三成。”縣官又問:“谷子收了幾成?”老農仍然說“三成”。
縣官聽完大怒:“你今年收了九成的糧食,竟然還敢說是荒年,我判你謊報災情!”聽到這里,老農鎮定自若地說:“的確是荒年啊,我活了150歲,還沒見過這么大的災情啊。”
接著,縣官好奇地問:“你有150歲了?”老農說:“我今年70歲,兒子50歲,孫子30歲,最后加起來是150歲呀。”
頓時,縣官勃然大怒:“真是荒唐,哪有你這樣算年紀的?”老農隨后反駁說:“哪有你這樣算收成的?”
生活中,不乏講歪理的人,這時不妨用歪理來制服歪理,并制造特定的幽默效果,這既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行為,也是人際溝通的智慧。特別是面對無理取鬧的人,用不講道理的幽默方式去應對,更容易擺脫困局,掌握說話的主動權。
幽默與搞笑不是一回事
搞笑,是指有意地做出一些舉動或者發表一些可笑的言論來引人發笑。搞笑是人類主動去尋求快樂,以此作為工作之外的放松和調節。
幽默和搞笑都能讓人開懷大笑,但是二者有本質的不同。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搞笑的事情,比如男人扭扭捏捏地模仿女人的表情和動作,的確能引得眾人捧腹大笑,但是這種笑多取材于荒誕庸俗之事,沒有內涵和深度,缺少幽默的深刻內涵,通常都是由于事情的怪誕引起的,笑過之后便索然無味。幽默在交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以健康高雅的話語、輕松愉快的形式揭示深刻的道理,使情趣和哲理達到和諧統一。搞笑與幽默一個是淺薄的逗樂,一個則是智慧的閃現。
針對幽默與搞笑,有人認為:“使人立刻發笑的,是滑稽搞笑;使人想一想再笑的,是幽默。”
有一個喜劇小品,演員模仿飯店服務員,像老兵似的習慣于服從命令。假如別人喝令“立正”,他會慌忙垂下雙手,手里的杯盤落在地上,摔得粉碎。這就是滑稽,令觀眾忍俊不禁。
搞笑固然能使人捧腹,但幽默更能啟人心智。
魯迅是言語幽默的大家,有一次他與兄弟幾個人一起聊天,家人也圍坐在旁邊。侄子注意到魯迅與其他幾個人長得不一樣,尤其是鼻子異常奇怪,于是好奇地問:“伯伯,您的鼻子為什么是扁的?”魯迅聽完,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我經常碰壁,時間久了,鼻子也就扁了。”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魯迅沒有做出搞怪的動作和表情,僅憑一句話就回答了侄子的問題,并引得眾人歡笑,展現了高超的幽默智慧。
幽默絕不是油腔滑調、故弄玄虛。它的言語不需要長篇大論,往往三言兩語,輕描淡寫之間就能給人歡快的享受,并讓人在事后不斷回味和品評。談吐幽默的人大多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道德修養,生活中積極樂觀、情趣高雅。他們在詼諧的語言中傳遞著豐沛細膩的情感,堅持著世俗的做人原則,贏得了眾人的尊敬。與之相反,那些不分場合搞笑搞怪的人則令人生厭。
簡潔幽默勝過滔滔不絕
現代人都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沒有人喜歡聽長篇大論,簡潔幽默的談話更受歡迎。然而,現實中有的人一開口就滔滔不絕,不僅耗費個人時間和體力,也會透支聽眾的耐心。聽眾一旦心理和生理上產生倦怠,自然就無心聽到實質性的內容了,從而會對講話的人產生強烈的反感。
無論是給普通朋友提建設性意見,還是對下屬進行勸導,我們都要在說話的時候做到簡潔幽默,輕松自然,這樣更容易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否則,滔滔不絕的講話就會令人厭煩,那就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有一次,在內蒙古師范大學盛樂校區和蒙牛工業園區“安帶橋”的通車儀式上,蒙牛創始人牛根生作為剪彩嘉賓發言。當時,臺下站著多家媒體記者,還有很多學生、老師、職工。現場沒有遮擋,大家都站在太陽底下。
牛根生走到話筒前,清了清嗓子,然后大聲說:“愿蒙牛和師大之間的友誼長存!謝謝大家!”說完,他大方地向場下的觀眾揮了揮手。大家一時間都沒反應過來,過了大概2秒鐘,終于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隨后,當地的一個代表發言。此人和牛根生的表現可謂天差地別。他拿著三四頁演講稿直接上了臺,然后低著頭念稿子。過了一會兒,觀眾都不耐煩了,而發言內容是什么,沒有人認真聽。大概15分鐘后,這個人把稿子念完了,臺下的觀眾應付性地鼓掌,像是在感謝發言終于結束了。
這樣一個儀式上,發言大多是走過場,通車儀式本身才令人期待。因此,應邀講話的人完全可以簡潔幽默地說幾句,既完成任務,又不引起聽眾厭煩。牛根生很聰明,他抓住了人們缺乏耐心的心理,只說了一句話就結束了發言,果然贏得了在場人的歡迎和支持。
英國作家弗蘭西斯·哈伯有一次出游之前,讓他的秘書刷一下靴子,但秘書忘記了。
第二天哈伯問起這件事,秘書說:“刷了有什么用,路上都是泥,很快又會沾上泥的。”
哈伯吩咐立即出發,秘書說:“我們還沒有吃早飯呢。”
哈伯立即回答:“吃了有什么用,很快又會餓的。”
秘書的借口并無惡意,哈伯的反擊也無惡意。但哈伯后發制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幽默緩解了尷尬的氣氛,同時也達到了批評秘書的目的。
事實上,語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準確傳情達意是其基本屬性。需要做長篇大論的演講時,你要有話可講;需要做簡短有力的發言時,你要會點兒幽默。
意大利小提琴家尼科羅·帕格尼尼演奏技巧高超,名震歐洲。雖已功成名就,但有時候不得不去應付一些社交場合,給那些完全不懂音樂的人表演,這讓帕格尼尼痛苦不堪。
一次,一位貴婦邀請帕格尼尼一起合照,并借此機會讓他演奏,方便日后向外界炫耀。帕格尼尼知道這位婦人不懂音樂,不過是附庸風雅罷了。本不愿前往,可是礙于情面,不得不按時赴約。
貴婦見到帕格尼尼,興奮地說:“帕格尼尼先生,您能來我感到榮幸萬分!哦,對了,您那把可愛的小提琴呢?”
“很抱歉,夫人。”帕格尼尼無奈地說,“我的小提琴從來不喝茶啊!”
貴婦被帕格尼尼的話逗笑了,隨即明白了對方的立場,也就不再勉強他了。
帕格尼尼不好意思直接拒絕貴婦,于是巧妙地利用“小提琴”與“喝茶”無關來表明自己的立場,讓對方知難而退。這樣做既拒絕了表演,又避免了生硬拒絕貴婦而產生的尷尬,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