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周刊/中文版:區塊鏈:技術重塑契約
- 商業周刊
- 1389字
- 2019-02-18 17:20:32
區塊鏈:技術重塑契約
從默默無聞到炙手可熱,區塊鏈技術已經成為最熱門商業和技術話題。“DLT(分布式分類帳技術)”、“去中心化”、“共識機制”等等新詞匯,頻繁出現在各大財經媒體的熱點文章中,成為備受追捧的在線課程,甚至出現在凌晨3點鐘依舊熱鬧的微信群里。
根據德勤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全球共有超過2500項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申請,吸引最少24個國家或地區的投資,金額高達14億美元。這類投資交易的參與者包括IBM、摩根大通公司、思科系統公司、巴克萊銀行和富國銀行等眾多公司。區塊鏈到底有什么魅力?
沒有問題的答案
最初,區塊鏈技術僅僅是一個“沒有問題的答案”。區塊鏈是DLT(分布式分類帳技術)中的一種,它可以向所有人開放,不受任何人控制,可確保交易具有秘密性、不可逆性、不可否認性,最終實現“創造信任”(create trust)的功能,于是比特幣應運而生。這種揭示真相的特征,使得區塊鏈對銀行極其有用。銀行也是首批開始測試這種技術的機構之一。
區塊鏈提供了一種讓計算機與現實世界互動的新途徑。在華爾街,區塊鏈為基礎的新技術正在更新過時的全球資金轉移機制,在香港,區塊鏈的擴張正在逐步改寫低效率的信息傳輸。R3行政總裁Tim Grant說:“DLT應該被稱為‘事實機器(Truth Machine)’,它令我們擁有更高的私隱度。控制及擁有自己的資料,高效的轉移資金,人工流程能夠安全、透明的實現自動化”。
追根溯源
假如區塊鏈應用在不同范疇的資料儲存方式中,將會大幅簡化生活上的行政程序。零售行業巨頭沃爾瑪聯合IBM與清華大學,研究以區塊鏈技術代替傳統人工監測,增強食品的可追溯性。“無論是監管部門、海關、供應商和買家,都可以獲得交易信息,這對于問題食品處理,降低零售損耗,提升交易速度都十分重要,”IBM全球區塊鏈產品總監莊務博(John Wolpert)說,“如果有人因為大腸桿菌生病,可以立即通過這項技術查明源頭,所需時間從數天縮短到幾分鐘。”
作為區塊鏈的早期采用者之一,納斯達克(Nasdaq)正在借助這種技術讓私人公司發行股票,德勤公司(Deloitte)正在為航空公司設計一項實驗性的顧客忠誠計劃,區塊鏈初創公司Everledger正在使用這種技術來創建鉆石注冊表,以遏制來自沖突地區的“血鉆”交易。
重塑契約
一部分區塊鏈信徒表示,區塊鏈還可以把一家公司轉變成一個由相互協調的自由職業者組成的無縫網絡,減少組成公司的必要性。瑞銀集團CEO Alex Lehmann甚至認為:“在未來,稅收、土地登記、病歷存檔、追蹤產品原產地等具有契約性質的服務,都能夠運用區塊鏈的特性解決”。一旦以上變為現實,這些應用還能夠進一步提升“云服務”市場——一項現在已經價值1750億美元的全球性業務。
盡管區塊鏈的未來令人激動萬分,但它依舊面臨一些障礙。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DLT的不能更改及‘去中心化’模式,會衍生出如隱私保障、跨境數據流通等問題”。如何做到在金融領域創建一個平衡信息共享與信息機密的共識模式?銀行如何保證在利用技術創新技術同時,不降低吸收與應對風險的能力?跨境監管者又應該會是誰?
區塊鏈今天所處的位置與20年前的互聯網非常類似,各家公司需要“勇氣”來使用這種技術,來做到他們此前從未做過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夠發明一種把區塊鏈的安全性和互聯網的隨心所欲融為一體的系統,那的確很美好。然而面對未知,遏制新技術的發展從來不是解決負面作用的有效方法,我們為您編輯了區塊鏈專刊《技術重塑契約》,無論是華爾街的金融大鱷還是播種草莓的農場主,在區塊鏈的作用下,可能已經有了某種聯系。
- 變遷臨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構建
- 脫貧攻堅案例選
- 亞東魂
- 跨國公司R&D國際化與中國自主創新
- 中國IT產業發展報告(2020—2021)
- 再造城民:舊城改造與都市運動中的國家與個人(當代中國社會變遷研究文庫)
- 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指數(2014):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
- 環境規制、綠色技術創新與產業集聚
- 產業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研究:珠江三角洲的發展路徑和趨勢
- 經濟發展“新常態”理論與創新:首屆全國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博士后論壇文集
- 資本管理視角下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應研究
- 克貧攻堅:中國農村扶貧資金效率研究
- 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形成與發展藍皮書
- 中國上市公司質量評價報告(2017~2018)
- “一鎮三村”脫貧攻堅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