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花令·冬(中國文化·古典詩詞品鑒)
- 素心落雪編著
- 1027字
- 2019-02-21 10:58:51
杜審言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冬氛戀虬箭,春色候雞鳴
除夜有懷
故節當歌守,新年把燭迎。
冬氛戀虬箭,春色候雞鳴。
興盡聞壺覆,宵闌見斗橫。
還將萬億壽,更謁九重城。
注釋
虬箭:古時漏壺中的箭,水滿箭出,用以計時。
簡析
“故節當歌守,新年把燭迎。”過節的時候就要有歡歌跳舞,新年到來都要點蠟燭。“冬氛戀虬箭,春色候雞鳴”所說的是冬天的氣氛讓人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春天早上的景色很美,就好像在等待雞叫,“興盡聞壺覆,宵闌見斗橫。還將萬億壽,更謁九重城。”描繪的是游興滿足后,聽到投簽游戲的聲音,在春日里又一直玩到通宵公雞打鳴的畫面。這首詩頷聯“冬氛戀虬箭,春色候雞鳴”中“戀”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冬日氣氛靜謐,讓人感覺到時間過得飛快。而春色在迫不及待來臨。表現了人們喜悅的心情,和對新年的期待和企盼。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開
旅寓安南
交趾殊風候,寒遲暖復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開。
積雨生昏霧,輕霜下震雷。
故鄉逾萬里,客思倍從來。
注釋
交趾: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今廣東、廣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后來泛指五嶺以南。這是指越南北部。
仲冬:冬季的第二個月。
簡析
嶺南的氣候真特殊,嚴寒來得遲,暖風又常吹。山果冬天熟,野花正月開。雨天生霧氣,霜天會打雷。故鄉遠在萬里外,這特殊的氣候使我的鄉愁更加倍。詩開篇中“交趾”一詞點題,交代了羈旅的地點是古代的交趾。相傳這里的人因腳趾長得不同一般,所以才稱為交趾人,地便是因人而得名。頷聯著重寫景物,上句“仲冬山果熟”,描繪高寒山區在仲冬時節果實累累,仿佛中原的秋天一樣。這對北方人來說實在新鮮。這也是對首聯中“寒遲”的進一步具體化描寫。下句“正月野花開”,寫的是新春正月山花爛漫,可見氣候非常溫和,如同中原夏季。第三聯著重描敘天氣,“積雨生昏霧”,是寫安南經常長時間陰雨不斷,一到夏秋便成雨季,積水不干,霧氣蒙蒙。尾聯照應題目直抒羈旅之情,“故鄉逾萬里,客思倍從來。”“逾萬里”是渲染其遠,并非實寫。安南距中原實際上只有五六千里路,在古代交通不便,也是數月的行程,與家人難通音訊,所以作客的愁思勝于往常。該詩中詩人的語言通俗,明白如話,不以故飾,風格樸實自然。
背景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杜審言被流放到峰州,途經安南,因懷念家鄉在客舍或驛站中寫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