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關于炒飯的碎碎念
- 微熹的角落
- 一念笑
- 1721字
- 2019-11-21 15:22:45
羨慕會做菜的人。朋友圈里有很多,經常擺拍三餐,我卻看不厭。
也很喜歡看別人做菜,雖然最開始并沒有這個興趣。
那個時候剛到美東,有時間就跟著電視節目練口語。經常會翻到food channel,也經常會看到一檔節目,某大廚現場烹飪講解,觀眾在臺下看著。剛開始看到,會很快地換臺。覺得燒菜嘛就該好好燒,圍著一群人看著吵吵鬧鬧,簡直匪夷所思。
再后來,偶然會看到,每次大廚將切好的蒜瓣丟進油鍋里的時候,觀眾中間都會爆發出歡呼、口哨和掌聲,甚至會有人起立鼓掌,臉上是情真意切的激動……這就更難理解了,為了下油鍋的大蒜喝彩,西方人的思想境界果真不太容易捉摸……當然是立刻果斷換臺。
后來,應該是某一年的除夕,不能回國,和幾位友人聚在其中一人的家中。主人掌勺,客人帶冷餐甜點酒水之類。
我去廚房打下手,無非是遞個調料,洗個碗碟。甚至記不得當時那位朋友燒得是什么菜,但很清楚記得,煙火燎香之間,幾個蒜瓣被丟進去,刺啦一聲過后,瞬間生起的香氣,讓人生出的錯覺。
狹小廚房里忙碌的身影,腕上帶著兩塊手表炒菜的父親,趁著熱菜沒出鍋的間隙,在一旁給我編麻花辮的母親……雖然那之間的話語、甚至神情都模糊不清,但就是這個味道,當時也在鼻端繚繞。
所以喝彩、起身、鼓掌,大約其實是為了某一些片段的氣味、光影。也許是彼時面上的笑容,沾著湯汁的手,流轉在碗碟間的無聲又無處不在的親密。
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貪戀的,是蒜香爆炒時的香氣,湯汁入口的驚艷。
回來以后客居滬上,食材的采購便捷了許多,選擇的范圍也立刻寬廣,但還是沒有激發自己動手的興趣。
有一次經過某店鋪,對了,好像叫日食記。里面一面墻大的顯示屏,一直在放姜叔烹飪各種美食,他的那只叫酥餅的貓,時不時搶鏡。
搖滾的番茄打鹵面,等你長大的青菜,落滿星星的水信玄餅,孤獨的醬豬腳……
通常是只有手部的特寫,慢條斯理、從容不迫地洗切、調味、翻炒、蒸煮,用細巧的木勺淋入醬汁,指間拈著雪粒般的鹽……
小的爐,剛剛好的火候,湯汁翻滾,煙氣浮騰……靜好的不太真實,又偏偏是最自在尋常的人間煙火。
不知不覺看了小半天,回過神的時候,早就錯過了下午的預約。索性,又看了接下來一個小半天。
后來,店員大概是打開了音響,原本只有畫面的圖像,立刻有了豐富的聲音。
湯咕嘟作響,煙氣偶爾將玻璃的蓋子頂起又落下,噠噠有聲。刀刃順著肉的紋理而下,最終落在竹木的砧板,有節奏的敲擊聲。植物的葉和莖分離而成為細碎時,撩撥神經的沙沙不絕……唯一可惜,香氣和味道,只能想象。
然而,我對廚房的抵觸一直在。這個抵觸的來源,我一向歸咎于懶惰。從購買、摘洗、處理食材,到烹飪、打掃……繁瑣細碎,需要許多的勤勞、耐心和容忍,我應該是以上都沒有。
為什么會想到自己做炒飯,以至于重新開始新的卷章,有很特別的緣由。應該是這一陣子遇到的事和人,相互作用影響之后觸發的想法。至于這背后的具體,暫時先封存著。
順其自然,唔,不急不忙,不會過于急迫,又不會過于沉寂的時候,再慢慢說來。就像這盤炒飯,好像早就該來,卻等到現在。
食材不能再簡單了吧,煮好的白米飯,雞蛋,冰箱角落里開過封的維也納香腸。哦對了,需要香蔥,不光是提味,顏色上也會好看許多吧。冰箱里沒找到,于是為了一把香蔥,去了一趟超市,算是十分充分的理由。
雖然是不能再簡單的,還是事先看了許多菜譜、視頻,甚至蔡瀾的書(蔡瀾,菜籃,他真的,不是故意的么?)還有,遠程指導的私教導師,先允許我這樣稱呼吧。
所有的食材洗凈、切好、按順序放好,選了好看的黃色木耳邊的盤子,將勺子擦亮。
這個,不太愿意歸于儀式感的范疇,更傾向于,面對一個看不清楚的想法或者情緒,需要先整理收拾,預留出手忙腳亂的余地。
過程,出乎意料地都在掌控中,只是差點忘記放鹽,還好只是差點。少許,令人抓狂的少許……他們說的,這個嘛要憑感覺,手一抖,就有了。
炒好了,臨時覺得黃色的盤子,搶去了金燦燦蛋花的風頭,喧賓奪主不能忍。換了平底的,上面印著墨綠色尤加利的葉子。
唔,這樣,剛好。
味道,唔,也是剛好。
剛才令我抓狂的少許,手抖了兩次,居然不咸不淡,剛好。再就是,米粒有些硬,偏干了。還有……額,吃完了?量太少,甚至沒來得及總結完畢。
所以,下一次,該會有新的體會和驚喜,如果不是驚嚇的話。
那么,下一次,會是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