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時代的金融革命
- 劉偉毅
- 9字
- 2019-10-28 10:34:39
第一章 金融市場變革
第一節 世界上第一筆網上交易
在人類過去的幾千年歷史中,交易一直都以實物為基礎。無論是原始社會的以物易物、封建社會的貴金屬貨幣,還是公元9世紀開始出現的紙幣,或是如今諸如支票、匯票、本票等支付方式,交易總是掙不脫實物的束縛。
交易新紀元的到來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艾尼阿克”出世,人類終于敲開了信息時代的大門。雖然當時占地170多平方米的艾尼阿克仍只是被用于軍事當中,但在30年后,處于和平時期的人們也開始尋找用信息技術改變生活的方式。
20世紀70年代末,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被發明出來,計算機得以離開龐大的機房,以微型化、智能化的姿態走入企業、機關,甚至千家萬戶中。在這樣的技術革命中,金融業當然不會放棄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機會,電子數據交換EDI和電子資金轉賬EFT技術被發明出來,電子商務應用系統雛形初現,交易也終于擺脫了實物,進人了更加快捷、便利的階段。
90年代初期,計算機網絡技術在20年的發展之后,也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開始向公眾開放,EDI電子商務也開始向依托互聯網的電子商務技術轉變,網上交易必備的技術基礎已經健全。很多人都在憧憬著,當網上支付和結算變為現實,貿易形態會更加多元化,時空的界限也終于有機會被打破。而這一切,就要看金融業要如何利用這次契機再覓飛躍了。
然而,世界上第一筆網上交易并不是由任何一家傳統金融企業完成的。1994年8月11日,NetMarketg公司完成了世界上第一筆網上交易,這筆交易的金額雖然只為8.69美元,但這無疑為人類電子商務的發展開啟了一段新紀元。如果沒有NetMarketg公司的這次嘗試,亞馬遜、eBay等電子商務公司要到何時才能出現,還是未知之數。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誕生
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可以說相當滯后。直到1996年,互聯網才在中國大地上逐漸興起。而到了1997年,中國第一個電子商務網頁“軟件港”就從王峻濤手中誕生了,作為IT業的先行者,“軟件港”第一次采用網上預訂的方式預訂了Windows98中文版,從而在中國IT業、渠道界聲名鵲起。
1998年3月18日,對于中國互聯網金融而言,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日子。這一天,在北京友誼賓館,世紀互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中國內地第一筆網上交易成功。世紀互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作為這次網上交易的賣家,中國銀行為此提供了網上銀行服務,浙江電視臺播送中心的王珂平先生購買了100元的上網機時。事實上,這次網上交易從王珂平先生提交申請到交易完成,經歷了15天的時間,從這一角度來說,中國第一筆網上交易并不算成功,但這無疑是中國網上交易的開端。
從1996年到1998年的兩年間,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然而,那時候的電子商務與如今的電子商務成熟體系相去甚遠。在那兩年間,企業通過互聯網技術,搭建起網頁、論壇等類型的企業主頁,B2C(企業對消費者)是那時的主流電子商務模式,而繁雜的交易流程、匱乏的網絡互信,使得電子商務在當時只能算是一種互聯網營銷方式,相當于企業的互聯網名片,無法形成真正的市場影響力。
到了1998年,中國電子商務正式進入了自己的黃金期,這其實是源于國家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重視。1998年3月31日,中國信息產業部正式掛牌成立,而信息產業部的主要職責就在于“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要重點抓好企業信息化、金融電子化和電子商務這三個方面的工作”。在這樣的政策支持下,邵亦波、譚海音看到了中國電子商務的光明前景,這兩位哈佛大學MBA出身的精英于1999年8月率先創立了易趣網。同樣是在1999年,當當網上書店成立、阿里巴巴在杭州開張;次年,卓越網作為綜合電子商務網站上線、搜狐也擁有了自己的電子商務服務……
自此,中國電子商務三大模式齊聚:以易趣為代表的C2C模式,以卓越、當當為代表的B2C模式,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B2B模式。中國電子商務業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自己的市場布局。
易趣網為何在今天已經“銷聲匿跡”了呢?
2001年,中屑互聯網泡沫爆發,中國四分之三的電子商務網站都悄然消失。在這一年,易趣開始全面收費,不僅交易需要收費,連登錄都是付費的,雖然在短期內,易趣仍然保持著相當驚人的發展速度。2002年,易趣網就與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美國eBay公司開展戰略合作,接受了eBay髙達3000萬美元的注資,改名eBay易趣。
隨后的幾年間,中外合資成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主流,卓越網接受了老虎基金的注資、當當網與亞馬遜展開合作、攜程網更是選擇在海外上市融資……在這樣大規模的產業調整中,阿里巴巴卻是異軍突起。2003年,阿里巴巴投資創立了淘寶網,以B2B起家的阿里巴巴向C2C、B2C市場發起了進攻,eBay易趣和淘寶網展開了正面交鋒。免費的淘寶網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擊敗了收費的eBay易趣,成為互聯網實驗室電子商務網站CISI人氣榜的榜首。
在eBay易趣被淘寶網弄得焦頭爛額的同時,當當網也于2005年高調宣布:當當網“將進入C2C市場,并在五年內成為中國第一的網上購物平臺”。雖然時至今日,當當網并沒有實現當初的“野心”,但其在C2C領域也確實有了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同樣是在2005年,騰訊依靠著QQ的用戶規模,發布了自己的C2C網站——拍拍網,準備分割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這塊大蛋糕……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阿里巴巴為了避免“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尷尬局面,在2005年收購了雅虎中國,將電子商務與搜索引擎融為一體,帶動著中國電子商務走向了另一條發展之路。馬云似乎總是能抓住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趨勢,在合適的時候給予競爭對手致命一擊,同行們就只能在阿里巴巴的老路上奮勇拼搏。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開拓性產品,阿里巴巴的“余額寶”同樣引來了大批的跟風之作,馬云的志向似乎并不止于成為中國互聯網的三巨頭之一,其更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變整個中國產業鏈的格局。
網上交易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任何一筆交易的實現必然需要兩個主體,那就是賣家和買家,網上交易同樣如此。無論是B2B、B2C、C2C,扮演賣家、買家的角色雖然不同,但這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而網上交易之所以與傳統交易有所不同,正在于其交易手段的特別之處,網上交易正是一種在互聯網的虛擬環境中實現的交易,在整個買賣過程中,買家和賣家甚至不會見面、不會聯系,買家也無法看到產品的實物。
而為了使這種“虛擬交易”成為可能,網上交易的實現有著必不可少的幾個環節。首先就是支付結算,賣家不可能在收到錢之前就給買家發貨,買家也不可能在收貨之前給賣家匯錢,為了解決這種矛盾,第三方支付工具就成了網上交易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國的網上交易通常需要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有些電子商務網站雖然可以直接用銀行卡的網銀功能支付,但事實上,這些電子商務網站本身就扮演著第三方支付工具的角色。信用問題始終是網上交易中存在的最大風險,賣家無法相信買家按時付款,買家也無法相信賣家據實發貨,因此,電子商務中必須有一個“權威”的資信評估和風險控制系統。
近幾年,物流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其根源其實正在于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在網上交易過程中,賣家與買家很可能一個在“天南”一個在“海北”,貨幣的流通可以通過銀行匯劃實現,而貨物的流通則必須有一個高效的物流系統給予支持。
而網上交易中經常被忽略的一環就在于紛繁復雜的電子商務網站,正是這些電子商務網站給予了交易雙方信息交換的平臺,沒了這個平臺,網上交易就會陷人一種雜亂無章的狀態。而伴隨著這種信息交換,信息安全問題、身份識別問題、隱私問題等就相應而生……
從1994年至今,雖然只有不足十年的時間,但其發展速度卻實在驚人,無論是賣家還是買家,在投人到這種方便快捷的交易模式之前,必須對其中的各種風險有所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