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總計
- 明末闖王一小兵
- 昊天不當玉帝
- 2293字
- 2019-01-30 10:00:00
剿匪的這段時間也不是沒有傷亡,一共大大小小打了三十余仗,殺敵四百余人,自己死二十,傷九十,其中三十人不能繼續參戰。
戰死一家補了一百兩,重傷不能上戰場的給了七十兩。
這個舉動讓這些小伙子們都放下了一顆不安的心,都想死了能有一百兩要不要我戰場上偷偷抹個脖子?
他還把繳獲的賊人兵器融掉打成了兵器。
除了沒有盔甲,這支二百二十人的團伙也算是有了一點軍隊的樣子。
可是依舊差了好多東西,本來隊長,什長正常配置背旗一面,旗槍桿一根,明盔一頂,甲一副,合力弓一張,弦二條,大箭三十枝,雙插一副,鋒利腰刀一把,椰瓢一個,這是標準配置。
可是他的麾下隊長、什長只有背旗一面,弓一張,箭三十,腰刀一把,其他東西一概沒有。
正常的火銃手每名長刀一把,鳥銃一門,搠杖一根,錫鱉一個,銃套一個,鉛子袋一個。藥管三十個,備征火藥每出三錢,備三百出,另備藥六兩,共六斤。鉛子三百個,火繩五根,每局鉛子模一副,椰瓢一個,子藥合口配搭。
可是他的火銃兵就是一根火槍,藥管二十個,備征火藥每出兩錢,備藥三兩,不到兩斤,鉛子一百個,火繩兩根。
刀盾兵每名就只有木盾一面,制式長腰刀一把,其他沒有。
長槍兵更慘,只有一根三米長的長槍。
天啟七年也就在忙忙碌碌中過去了。
在臘月二十四這天,他就給全營的人放了個假,一人還給了五兩銀子,準備讓他們回家過個好年。
等張殳墨處理完營中事物,回到家中,還未來得及喝口水王管家就找來了。
“少爺,老爺讓你去書房。”
“知道王爺爺,我馬上去。”于是張殳墨還未洗漱也沒有換裝,穿著一副皮甲就進了書房。
張殳墨進到書房看見王百戶正在練字,張殳墨也不說話靜靜地站在一旁。
等到王百戶寫完擱下筆足足過去了半個時辰,紙上的內容對張殳墨來說太熟悉了,正是《練兵實紀》中的第一篇練伍法。
這幾個月張殳墨只要有空就拿著《練兵實紀》看,在加上前世對古代戰爭的理解,只要有點子他就在自己的營里試。
在戰場之上,他的人馬不多,不靠旗鼓,傳令多是靠吼,張殳墨舉一個鐵皮喊話桶喊令,隊長、什長安排具體細節。
所以他們營現在正常的對陣方式就是,先刀盾隊立好陣腳,火銃躲在后面,張殳墨喊前進,則全營緩步推進,張殳墨喊射時,火銃隊分成三列,輪番射擊,進行三段射。
接敵時,張殳墨喊退則火銃隊后撤,長槍隊向前,兩三人配合殺敵,火銃隊進行襲擾。
近身后刀盾隊抽刀砍人,不過真正到了刀盾隊抽刀砍人的時候不多,有的賊匪根本撐不過第一輪,有的厲害的能撐到第二輪,可撐到第三輪的也就兩伙賊人。
一伙人挾持百姓,靠著百姓趟過前兩輪;還有一伙人,人數不到百人,但個個人狠刀快而且都是練家子,刀劈盾擋,輾轉騰挪,硬生生打到第三輪,張殳墨這個娃娃營正是這一次死亡十二人,傷六十余人。
回歸正傳,王百戶擱下筆后,對著張殳墨說:“最近這幾個月你的課業可曾落下?”
“回父親,孩兒每日研讀,不曾落下。”
“嗯,最近你做的確實不錯,短短幾個月就把百戶所的那群小禍害給練成了精兵模樣。”
“全靠義父教導的好。”
“哈哈哈,那是你自己的努力,跟我有什么關系。”
“如果不是義父提攜,孩兒可能還在土里刨食呢。”
“現在我給你的《練兵實紀》看到哪一篇了?”
“回父親,孩兒已經研究到《卷五練營陣·操步兵》一篇了。”
王百戶欣慰的點點頭:“馬上過年了,你也準備一下,好好過個年。有什么不懂的就來問我,別自己瞎琢磨,你的那些人雖然練的有模有樣,可是你有哪一點是按著書中一樣練的?”
張殳墨不好意思的笑著撓撓頭:“父親孩兒這不是窮嗎。”
“行了,你的營現在人少你就自己瞎琢磨吧,日后還是要認真對待的,你可明白。”
“孩兒明白。”
“明白就好,下去洗漱一下換身衣服,然后到大廳吃飯。”王百戶說完就背著手走了。
這幾天王府里的年味越來越足,義母李氏也為兄弟二人親自縫制了新衣服。
到了大年三十,放完爆竹一家人在正廳吃了一頓年夜飯,這時候的爆竹已經不再是燒竹子了,火藥的成熟應用已經出現像現代這樣的紙卷火藥爆竹。
吃過年夜飯來到后宅,王百戶找了一個戲班表演雜耍,戲劇,倒也趣味十足。
第二天,兄妹三人到正廳給義父、義母拜年。
“祝父親、母親大人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義母李氏笑的見牙不見眼,直說“好好好,快快請起,快快請起。來來快拿著,這是給你們的壓歲錢。”
李氏把早已準備好的紅包拿出來一人給了一個,里面錢不多,也就十兩銀子。
給義父義母拜完年,兄弟二人還要去百戶所里的老人拜年。
王詩瑤因為明代禮教大防所以往年都是王百戶親力親為,而今有了張殳墨、張棟梁兄弟倆,所以一些事情也就到這兄弟二人頭上。
王百戶去華陰縣里給知縣,千戶等人拜年,特意叫上了張殳墨,為他以后鋪路發展人脈。
這也是張殳墨第一次見到了華陰千戶所的千戶,王百戶的頂頭上司。
這位千戶大人叫錢大富,長得肥頭大耳,滿面油光,舔著一個像是懷胎十月的肚子,身上綾羅綢緞,手工刺繡,無一不是精品,腰間一塊漢白玉吊飾,手上玉扳指,金戒指。讓整個人看起來像是鄉下土財主而不是軍人。
由此可見明朝地方軍隊糜爛成什么樣子。
王百戶和張殳墨帶著禮物先是拜見了千戶大人。
拜過年后,錢千戶對池山百戶所最近這幾個月的成績表示很滿意,和王百戶進行了一頓商業互吹后拱手告辭。
拜見完千戶后又去了縣衙拜見知縣。
知縣名叫方成之,是天啟元年恩科進士,走了施鳳來施閣老的路子,下放華陰縣任知縣,距今已有七年之久。
見到知縣拜過年后,知縣對著張殳墨說:“最近這幾個月你做的很不錯,在我華陰縣內,盜匪絕跡,路不拾遺,多虧了你啊。”
“下官實不敢當縣尊大人夸贊,這全是縣尊大人教化治理有功,縣尊大人實在折煞下官了。”
王百戶也接著話說道:“縣尊大人,那都是他應該做的,一點因盡之責,怎敢跟大人您比呢。”
“哎呀,繆贊了繆贊了,這也是本縣因盡之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