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傳統理財

常見的傳統理財方式安全性高,收益有保障,成為很多穩健型家庭資產配置的首選。

1.1.1 傳統理財的分類和特點

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理財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今,越來越多的人積極投身到理財行業之中,中老年人都比較信賴銀行理財及不動產等投資方式。下面我們介紹一下常見的11種理財方式,如表1-1所示。

表1-1 常見的11種理財方式

1.1.2 傳統理財的弊端

很多人對投資理財方式的選擇比較保守,喜歡“死守”傳統的理財方式,以至于怎樣理財都不見“財”。據統計,90%的新興富豪都已經不再對財富進行傳統式理財。究其原因,是因為傳統的理財方式無法滿足他們對財富投資的追求。那么,傳統理財有哪些弊端呢?表1-2進行了總結。

表1-2 傳統理財的弊端

小貼士

傳統理財方式安全性高,收益有保障,是很多穩健型家庭資產配置的首選。不過,現今投資渠道增多了,理財產品的數量也劇增,除傳統理財方式外,目前還有一些低風險的理財方式可以選擇,如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寶寶”類理財產品,這些理財方式也比較安全,收益也有保障,甚至在流動性及操作方面比傳統理財方式略勝一籌,因此投資者不必“死守”那些傳統理財方式。

1.1.3 銀行理財也有風險,8件事要了解

大家最熟悉的理財平臺莫過于銀行,但是熟悉并不意味著足夠了解。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許多人會將其視作定期存儲,認為選擇銀行一定是安全的。但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投資理財并不是儲蓄,銀行理財產品也存在風險。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時一定要留個心眼,在購買前至少要先弄清楚以下8件事情。

1.銀行理財產品也是會虧損的

近些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異常火爆,原因有二,一是收益率遠高于定期存款,二是投資者對銀行非常信任。

投資者需要明白的是,要想保證理財產品的穩賺是不可能的,有的理財產品到期時,不但得不到預期收益,甚至連本金也無法保證。

小貼士

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不要只盯著收益率。實際上,許多產品由于存在“貓膩”,投資者最終到手的收益和銀行宣傳的大不相同。

2.募集期有玄機

一般情況下,銀行會聲稱銀行理財產品在資金募集期與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計算的。如果投資者買入的時間比較早,而該產品的募集期與清算期又比較長,那么實際收益率就會被拉低。

比如,某銀行推出的一款預期收益率高達5.5%的1個月期限理財產品,從1月28日開始銷售,2月10日才結束募集,2月11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說,購買的這款產品,空檔期是13天。這13天空檔期,就“攤薄”了購買者的實際理財收益。

3.產品評級不一定靠譜

在產品說明書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相關的風險評級,比如某銀行一款產品就在說明書中顯示為PR2級(穩健型),其實這都是銀行自己評定的,并沒有經過第三方機構,意義不大。

不僅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本身不可靠,而且銀監會明確要求銀行必須進行的投資者風險測評,許多銀行也只是走過場。

4.風險提示要看清楚

銀行會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在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與合同上對風險提示做相關表述。對于這些風險提示,投資者要看清楚。

5.關注資金去向

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直接和產品的風險掛鉤。投資者在看產品說明書時,必須關注資金投向。

如果資金投向是債券回購、存款、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則這樣的理財產品風險就比較低;如果資金投向是股票、基金等,則這樣的理財產品風險就偏高。

6.不觸碰帶有“霸王條款”的產品

在某些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中,一些設計條款明顯偏向銀行,將投資者的收益“榨干吸盡”。所以,投資者要當心這類理財產品,盡量不要去觸碰。

比如,在某些結構性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一概規定“超過預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將作為銀行投資管理費用”。

7.看清產品是銀行自發還是代銷

在銀行渠道中,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都是銀行自發的,但也不排除銀行作為代理銷售其他理財產品的可能。

比如,某些銀行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會明確寫“銀行作為投資者的代理人??”這樣的聲明。對于銀行只承認是代理或委托關系的理財產品,如果出了事,那么銀行是不會負責的。

凡是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都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只要在中國理財網的搜索框內輸入該登記編碼,就可以查詢到對應的產品。如果查詢不到,則說明不是真正的銀行理財產品。

8.隱形費率要當心

和明面上的手續費相比,銀行理財的“隱形費率”問題更加突出。

許多銀行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會顯示,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計算公式是“理財計劃預期投資收益率 -理財產品銷售手續費、托管費的費率”。

◆ 理財案例

周唯購買了一家銀行的某款理財產品。看理財產品說明書時,令周唯感到開心的是,這款理財產品的預期最高收益可達10%。由于受到高收益的影響,周唯一次性購買了10萬元的該理財產品。

萬萬沒想到,這款預計年收益高達10%的理財產品,在合同到期之后,銀行公布的實際收益率只有0.0396%。也就是說,周唯投資了10萬元,最終獲得的收益只有39.6元。

對此,周唯感到很憤怒,他覺得自己被銀行欺騙了。如果把這10萬元現金存入銀行做一年期的定期存款,那么一年收益最少也有4000元。但是10萬元到了銀行理財產品的賬戶之后,怎么收益率會這么低呢?

憤怒的周唯聯系了當時銷售該產品的銀行工作人員,但卻被對方奉勸多看一下購買協議,因為協議上明確寫著:“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

案例啟示

目前,像周唯這樣購買了理財產品,收益遠低于“預期”的投資者還有很多。許多投資者并不清楚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的區別,認為基金管理公司與銀行宣稱的預期收益,就是能夠放入口袋中的收益,沒有看到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之間的區別。

在投資理財中,了解預期收益非常重要,它是進行投資決策的關鍵輸入變量。如果估計不好預期收益,那么就不要考慮接下來的買賣決策和投資組合了。預期收益不僅對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對于公司管理者而言,也同樣重要。因為公司股票的預期收益是影響公司資金成本的主要因素,關系到公司以后選擇怎樣的投資項目。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灵宝市| 巫山县| 大港区| 鹤峰县| 博乐市| 荣成市| 布拖县| 盖州市| 定边县| 瑞金市| 鹤庆县| 南华县| 湖南省| 嘉义市| 大同县| 西吉县| 贵德县| 禄丰县| 禹州市| 宁城县| 涿鹿县| 济阳县| 深泽县| 丘北县| 成安县| 梁山县| 兴仁县| 微博| 淳安县| 铜梁县| 哈尔滨市| 本溪市| 五莲县| 乐至县| 涡阳县| 申扎县| 包头市| 灌南县| 随州市| 侯马市|